分享

大指数极大可能筑成中期底部

 焦耳99 2021-12-13

前期我一直在强调高低切换,上周判断以上证50为代表的大指数会否突破。结果都成为现实。

大指数,有如下一些:上证50,沪深300,巨潮50(399310),超大盘(000043),巨潮大盘(399314)。这些指数中,突破颈线位的指数是399310巨潮50和399314巨潮大盘。因此,下周需要观察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和超大盘指数是否突破颈线位。尤其是上证50,颈线位的时间是,上证50指数8月11日高点3298.41点和10月22日3336.73点的连线。正常情况下,会突破的。

一旦上证50指数突破颈线且确认,那么中期底部成立。

一旦成立,那么那些大指数的成分股,还有好些躺在地板上的股票,特别是质地优良的股票,那就会有一个比较不错了的涨幅。

因此,对明年的行情,应该可以有期待。

那么大指数会形成中期底部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讲几条吧。

第一,全面施行注册制。全面施行注册制,上市企业就会很多,上市企业很多的原因,在于中国投资不足+产业升级;投资不足+产业升级+注册制,必定要给实体经济大量输血,其中发行股票是较快且风险最小的输血方式;输完血后,就可以加大实体经济的投资,就可以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第二,房住不炒。房住不炒+人口结构的变动,将导致人口流出城市房价长期无上升空间,不排除有20%到30%的下跌空间。因此,庞大的炒楼资金将寻找新的战场,而只要转过来30%,就可以将股价推高不小一段。

第三,中国城市中产阶级队伍庞大,而且还在发展壮大之中。从国际经验来看,当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家庭理财需求将会日趋强烈,这会导致新资金不断入市。而今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12000美元。

第四,国际套利资金流入中国,除了流入债券市场,进行无风险套利外,有一部分会流入股市。欧美经济越差,流入资金越大。

第五,一批新兴产业企业上市,特别是这几年,好些高新技术行业企业上市,而且企业质地不错,提供了好些新的投资标的和投资机会。

第六,一些代表性的股票定位太低,安全性足够好,有修复估值的需要。而且有的需要重估。

这些因素,导致市场向好,极大可能突破颈线位,筑成中期底部。

明年有普涨,也有结构化行情。结构化行情,即那些成长性好,行业高增长、公司高增长,估值也不离谱的公司,还会有涨。而普涨,则是指那些低位的估值较低、分红不错,或者成长性不错的公司,也会有涨。

最后,说一说通胀。

美国11月CPI 6.9%,创下近40年新高。表明我前面一直提到的策略,是有效的。我的文章中一直强调,中国最有效的策略是对美国转嫁通胀,因为中国的通胀是输入型通胀,输入型通胀的源头是美国天量印钞+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金融资本炒作上游资源,中国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被动接受输入型通胀。过去中国是自己一肩扛所有,减少自己的毛利低价向美国输出产品,压低美国的通胀;现在我建议中国向下游转嫁通胀压力,保自己出口产品的毛利,而不要管美国通胀不通胀。从这几个月的数据来看,这个策略很有效。美国进入高通胀阶段。这是影响通胀的第一重因素。

高通胀除了上游炒作之外,还有整个全球产业链上各国政府为保障本国利益而做出推动通胀上升的政策选择,就是大家都选择局部对自己较为有利的政策,而置全球通胀整体利益于不顾。怎么讲呢?疫情之下,一些国家财政开支大增,但经济萎缩,国家财政收入是萎缩的。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一些国家就开始保护本国利益,对出口产品加税,加价。这在上游资源领域表现得更明显。加税也好,加价也好,就能推高上游出口产品的价格,中游和下游此时的成本就得上升。这是上游影响的第一重因素,也是影响通胀的第二重因素。

此外,上游能源领域,欧盟跟随美国打击俄罗斯,这导致欧洲最为紧俏的能源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满足,欧洲制造成本上升。特别是天然气,北溪二号被禁而得不到有效的开通,导致欧盟一方面明明特别需要天然气,另一方面却拿北溪二号打压俄罗斯,这是很典型的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自己制裁自己的傻瓜选择,却成为了欧洲的正确选择,这种情况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在欧洲却成为现实。而欧洲能源价格后面则是化工产品成本,能源成本上涨,化工特别是化肥等的成本就一定上升,产品的价格根本就降不下来。因为生产化肥需要用到天然气做上游材料。这将导致全球农产品的成本上升。这是上游影响的第二重因素,也是影响通胀的第三重因素。

全球农产品成本上升,会推动全球通胀。这是影响通胀的第四重因素。

然后在美国对中国进行技术卡脖子的情况下,在美国阻止中国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各发达经济体也会对身后的追赶型国家进行种种阻击,防止自己的核心产业技术外流,阻止追赶型国家技术崛起,拖延竞争对手产业发展进程。这会导致他们的核心产业竞争者减少,供货增速减慢。这是影响通胀的第五重因素。

加之供应链出现肠梗阻,全球货物出口在发达国家港口和国内货运物流环节拥堵,导致罚款等等异常增加,物流成本高企,最后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于是进一步推动通胀。这是影响通胀的第六重因素。

也即在疫情影响下,在各国政府政策的影响下,全球各方面各环节都在推动通胀,而且全球供应链已经从原来的顺畅运行转为现在的极不顺畅运行,这将导致全球供应链在未来几年中必将出现打乱后的重构,各国将重构自身的供应链。这一过程将推动全球通胀。而美国为了遏制中国,不断给中国制造麻烦,这将导致中美合作越来越只是口头上的说得好听,做得不咱样。也就是,美国要解决通胀问题,一定得要中国配合,但美国为了转嫁国内矛盾,为了遏制中国,又得不断找中国麻烦,因此,美国找中国麻烦就是自己跟自己国内的通胀过不去,因为中国不可能为一个不断打压自己的美国去解决美国最烫手的问题(给不友好的美国小好处可以,大好处绝对不成是吧)。这就像美国现在手握一个大火球,美国想让中国给他浇灭,或者让中国接手。但美国连中国祖宗十八代都骂了,还让一群小兄弟对中国连打带踢,还要将中国的睾丸(台)捏在手中或不时踢几下。此时,中国会选择给他浇灭吗?中国会接手吗?不可能。中国只会说,老大你是最棒的,火球算啥,火海对你都不算啥。老大你啥都经历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比这个厉害得多的通胀老大你都战胜了,这个算啥。老大你英雄,通胀能奈你何?然后转个身就溜了,口里还念念有辞,我怕烫不死你。就是这么个局面。

因此,美国的经济,现在正在火上烤。因此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的速度会加快,加息将会提前。关键不是这个,关键是加息并不能解决供应链拥堵的问题。

所以在看得到的未来,美国无解。他的政策会摇摆,肯定得难受几年。

老美,且受着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