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乾州蕞娃:刘刚和他难以割舍的连环画情怀

 W行走在人世间 2021-12-13


【前言】应该说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甚至是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有一种连环画情怀。因为我们都有省吃俭用买连环画,或者惦着脸跟在别的小朋友身后讨要小人书,或者在租连环画的小摊前一蹲就是半天看连环画的经历。

刘刚和他难以割舍的连环画情怀

乾州蕞娃

应该说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甚至是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有一种连环画情怀。因为我们都有省吃俭用买连环画,或者惦着脸跟在别的小朋友身后讨要小人书,或者在租连环画的小摊前一蹲就是半天看连环画的经历。

连环画,又称小人书,是一种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传统艺术。宋朝印刷术普及后最终成型。这一形式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

由于连环画图文结合、通俗易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政府把连环画作为教育民众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为代表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三国演义》,全套共60册,7000多幅画图,这是迄今为止篇幅最多的一套连环画作品。由丁斌曾、韩和平绘画的10册套《铁道游击队》(刘知侠原著,董子畏改编)从1955年到1962年出版完毕,此后这套书共再版20次,印数达到3652万册,在那个时代有很大的影响,也是迄今为止印量最大的作品。

直到现在,我都能记起来自己曾经看过吴棣、王弘力、杨大章、胡德智等名家绘编漓江出版社出版(1982年)出版的《兵法三十六计》(12本)。这套丛书按计名顺序,用三十六个成语故事来阐明我国古代兵法的三十六条计策。全书每集一计,计计相扣,在展现中国古代兵法和东方智士思想文化的同时,浓彩重墨描绘出一幅二千年前中国战国时期政治、军事与各阶层不同的人物情感相交融的历史画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81年出版的《红楼梦》(16本),作者李宁远、丁纯一。印象最深的就是尤二姐因王熙凤逼迫,吞金而死的情节。吉林出版社1981年出版吕世荣等绘画、方德民等编文的《成语故事》(10本)。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保密局的枪声》、著名作家徐瑛所著,由秦节改编,顾炳鑫绘画的《向阳院的故事》。

……

由于当时从事这项工作的几乎都是顶尖的一流画家,所以创造了中国连环画史上无以伦比的艺术高峰。除了已谢世的一些画家,凡寿致八九十年代的几乎都成为了中国画坛上的领军人物。

也就是受这种情怀影响,刘刚从部队复员参加工作后不久(大约是1996年),便开始了连环画的收藏工作。当然,后来在收藏的过程中,他也不断拓宽范围。直到后来,他把精力主要老酒和酒具收藏,成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

也许就连环画的收藏而言,他不像别的行家那样专业,比如说只收某一个出版社的连环画,或者某一个题材的,或者是某一个画家的作品,这样反而使得他的收藏更加广博,各种题材、各个时期的都有。现在在他的收藏室中还有两千册左右品相良好的连环画。

因为时间和精力的缘故,他的收藏重点发生了变化,所以希望能够为这些连环画找到一个更好的归宿,能够让这些连环画终有所归。如果您也喜欢连环画,也有收藏连环画的意愿,可以在文末留言。热情好客的刘刚先生竭诚欢迎您来乾县做客,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