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起草讲话稿应下好“四字”功夫

 渐华 2021-12-13

领导讲话稿是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书。因发言场合、发言主体、文种体裁等多变易变,讲话稿写作考验着文秘人员的“智商”和“情商”,让人难以把握。要写出一篇好的讲话稿,应下好“情”“形”“体”“色”四字功夫。

一、“情”———勇于担当燃激情

“爱一行、精一行。”没有发自内心的爱,缺乏内在的动力,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激情所至,就会心潮澎湃、充满斗志、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就能写出文情并茂、富有创意的文章。所以,写讲话稿要跳出情绪层面的“是否喜欢”,从内心深处升腾起一种积极接纳、舍我其谁、追求卓越的使命感与激情。

讲话稿写作中要有三种激情:“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一旦接到写作任务,就立刻兴奋起来,进入热情高涨、慷慨激昂的写作状态,以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推进写作,这是“接受任务时的激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具有攻坚克难的勇气、百折不挠的韧劲,坚定必胜信心完成写作,这是“写作过程中的激情”;“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意志行动被坚决执行,心理预期得以实现,获得实现价值的成就感,这是“完成写作后的激情”。

二、“形”———谋篇布局立框架

框架立好了,才能聚焦主题,凸显灵魂。立框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从政策文本中“借鉴”框架

讲话稿涉及内容,既有的政策文本已经作出规范的,文秘人员应该将其作为参考的重点借鉴吸收。比如,笔者曾经撰写过一篇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讲话稿,重点参考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考虑到同一会议中组纪宣统等部门会对各自工作作出部署,最后,领导讲话稿侧重从“坚定政治信仰,培根铸魂,旗帜鲜明讲政治”“站稳政治立场,对标对表,坚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强化政治领导,夯实根基,毫不动摇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全面领导”“落实政治任务,慎终如始,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四个方面进行总体部署,对其他内容只作了原则性要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从领导意图中“归纳”框架

现实生活中,领导一般会授意讲话稿的内容范畴。对于比较明确的内容,起草人员要善于从领导的授意中捕捉、领会领导意图,在此基础上稍加完善、规范,即可整理出合乎要求的框架来;对于没有授意或领导观点未明确的,需要文秘人员借助过往对领导的了解,在把握领导思想、观点基础上,进一步帮助领导完善、发展思路,形成一个具有清晰思路的框架,及时向领导汇报,以推断和验证框架。

(三)从调查研究中“提炼”框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文秘人员的必备功课。调查研究要想既有高度,又有广度,更有深度,就需要把握两个关键:一是找准调研对象,广泛听取意见,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听实话;二是由点及面、由浅入深逐步拓展,消除心中疑惑,准确掌握情况,摸准实情。在此基础上,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总结经验,突出重点,建立框架。

(四)从听众心理中“参透”框架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一些讲话稿特别是动员群众、分享经验、表态发言类讲话稿,要求文秘人员想听者之所想、说听者之所需,让听者从思想上产生认同,行动中鼓起践行的勇气。起草这一类讲话稿,文秘人员要深入揣测、参透听者的心理需求,进行聚类分析,寻求不同个体需求的最大公约数,以此为基础丰富完善形成框架。

三、“体”———胸有丘壑拟正文

正文是讲话稿的“重头戏”,应着重在素材选择、结构范式、写作手法上下功夫,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情理交融,写出有活力的材料。

(一)在素材选择上要“取舍得当”,立住观点,做到言之有物

观点立不立得住,关键看素材是否充分、真实、具有说服力。选择素材,要统筹处理好三组关系:一是“多”与“少”的关系。要摸清素材家底,哪些素材多了需要删减,哪些素材少了需要补充。二是“真”与“伪”的关系。面对鱼龙混杂的素材,要擦亮双眼,去伪求真,选用真实素材增强论证的严肃性。三是“取”与“舍”的关系。要分清主次和轻重,去粗取精,选用具有说服力的素材来论证观点。对本单位的重要素材,文秘人员要有意识收集整理,主动去疑求真,不断丰富素材储备。

(二)在结构范式上要“逻辑呈现”,条理清晰,做到言之有理

要做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就要厘清各个层级、版块内容的逻辑界限,理顺“主句”和“分句”的关系:一是主句要“清”,要清楚表达的中心和主题是什么,围绕主题展开写作。二是分句要“清”,要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清楚表达的重点是什么,主要问题重点说,次要问题点着说或者不说。常用的结构范式有:对内部署工作常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对外汇报工作或交流经验常用“认识+做法+成效”、“认识+成效”或“做法+成效”逻辑来撰写。比如“坚持党建引领,办学治校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用的就是“认识+成效”的表达方式。

(三)在写作手法上要“虚实结合”,有理有据,做到情理交融

讲话稿只有观点没有事例,就陷入了空洞说教,只有事例没有观点,就会显得深度不够,所以虚实结合非常重要。虚实结合,需要将思想观点与具体事例、数据相结合,体现到写作实践中,务实的工作可以穿插一些思想方法,而不是完全就事论事,越务虚的工作越要讲实,越要有具体的措施和成效。[1]这就要求我们多调研,吃透上情、把握下情,全面系统熟悉工作情况;多思考,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找到上级要求和自身落实的相同点、不同点,准确定位两者之间的差距,表明立场、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这样文章才有高度。

四、“色”———精益求精润颜色

好的讲话稿是改出来的。在不动纲目的前提下,修改讲话稿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力争达到标题“亮”、语言“真”、风格“近”。

(一)标题要“亮”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打磨讲话稿标题,终极目标是给听者、读者带来“首因效应”,让听者入心、读者入迷。具体操作目标是追求言简意赅、概括准确、一语中的。这需要文秘人员理解正文内容实质、把握精髓。比如,笔者曾在一篇汇报工作的讲话稿中写道:“思想上坚定立场:全面推广…….”;“行动时践行使命:深度融合……”;“服务中提高质效:持续夯实……”,用对偶的句式,精准表达了工作状况,看起来工整醒目,读起来朗朗上口,为文章提色不少。

(二)语言要“真”

语言是文章的细胞,对表达主题、结构及内容至关重要。为此,文秘人员应重点把握三个方面:一是语言准确,主要包括观点正确、用词准确、分寸刚好;二是语言精炼,不讲多余的话,不说无用的话,不用重复的词语,用最精炼的文字表达想要表达的内容;三是语言流畅,作为一种念出来的文稿,讲话稿应该读起来朗朗上口,如行云流水一般流畅。以用词准确为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成“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常犯的错误。

(三)风格要“近”

讲话稿是给领导用的,这就要求讲话稿符合领导身份地位,体现领导讲话风格,力争达到无缝对接。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深研细磨领导的讲话风格:一是注意观察领导平时的用语细节、习惯及偏好。二是重视研究过往的领导讲话稿,琢磨把握领导的语言习惯和风格。比如,喜欢开门见山的,表述时不要拖泥带水;习惯引经据典的,适当加入一些经典语句。这样才能写出让领导“倍感亲切”的讲话稿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