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最强宗藩朱恭枵:死守开封,三挫闯军,射瞎李自成

 中國書法協會員 2021-12-13

明王朝建立之初, 其开基帝王朱元璋吸取历代治国的经验教训,采取藩封之策,大封同姓诸王,将朱氏子孙派往各地驻守,世袭罔替,企图让朱家江山千秋万代,朱氏子孙永享福禄,同时可拱卫、藩屛帝室,特别是在朝廷受到威胁之时朱氏藩王能够率兵勤王,匡扶社稷。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明末此起彼伏的民变铁流中,绝大多数朱明子孙的表现令人失望,可用“怂” 字来形容 ,不仅未能发挥藩屛作用,有些还成为地方防卫的绊脚石。最终在李自成、张献忠等农军势如卷席的攻势下 ,明朝的宗藩贵戚们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未战先怯,弃城而逃,四处流窜

依照皇明祖训(明律)规定,宗藩在没有得到皇帝的允许下是不得擅自离开封地的。面对人多势众、貌似庞大的农民军时,大多数藩王们已是魂飞魄散 、未战先怯了。《明史》载,面对汹涌而至的农军,很多藩王毫无斗志,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一听说“流寇”袭来,便置大明律令于不顾,载着妻小、财宝弃城而逃,他们四处搬迁,颠沛流离,疲于奔命,例如:襄阳襄王、荆州惠王、武昌楚王、长沙吉王、衡州桂王、宝庆(邵阳)岷王等等,一接到农民军即将奔袭而来的战报,顿时惊恐万状,颤栗不已,哪里还顾得上皇室贵胄的尊严与脸面,立马收拾细软,慌忙脚底抹油——开溜,这些龙子龙孙们一路上狼奔豕突,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居无定所,终于第一次尝到了庶民生活的艰辛。

刚开始,崇祯帝念及“亲亲之义”,暂时容忍了这些宗藩们擅离封地的违法行为,还指示地方官们要好好招待这些落难的皇亲贵戚们,为其提供住处、衣食,待局势缓和后派兵护送他们返回封地。令崇祯意想不到的是,他的这番好意反而助长了藩王们弃城外逃之势,且这些平日里养尊处优之人负有“连属人心,纲维重地” 的重责,但他们一遇战事,动辄外逃,严重打击了各地守城军民的信心和士气。之后,崇祯对这些擅离职守的藩王态度逐渐严厉起来,要求各地督抚,一旦发现有藩王擅自潜逃至其辖区,一律将其押送回封地。后来还下旨对外逃宗藩采取罚俸禄、罢黜爵位的惩戒。但是,这些宗王们一想到那些被农民军俘虏而惨遭杀戮的同宗们,均不寒而栗,和崇祯帝那点惩罚比,保命才是最重要的,已成惊弓之鸟的他们根本没有与封地共存亡的决心与意志,更没有返回封地的勇气,一旦闻警,只知溜之大吉,拼命逃窜。

面对饥寒交迫的守军,有藩王吝啬异常,一毛不拔,宁愿束手就擒

《明史》记载,李自成在陕西郏县大败明朝兵部尚书孙传庭的四万陕军精锐,潼关失守,传庭败死,西安告急。见陕军损失殆尽,西安防守薄弱,朝廷急调五千川军紧急入陕,以协防兵力薄弱、 岌岌可危的西安,因军情篾刺般紧急,川军从成都出发时来不及配发冬装就急速入陕,到西安后,千里驰援的川军饥寒交迫,面无人色,西安府内的文臣武将赶往秦王府,恳求秦王朱存枢在此兵凶战危之际拿出些银两来捐资助饷,为川军将士购置冬衣,以鼓舞士气,激励他们精血守城 ,但任凭文武们磨破了嘴皮,朱存枢始终不为所动, 决不答应拿钱捐助棉衣。川军将士知道后,无不义愤填膺,干脆打开西安城门,迎接李自成入城,秦王朱存枢被迫投降,李自成饶了他的性命,但却将其府库里堆积如山的财物全部没收。

封在洛阳的福王朱常洵富可敌国,却不肯掏钱犒劳守军,让士兵们饿着肚子为他守城,最终导致守军集体哗变、倒戈。李自成兵几乎不血刃就进了洛阳城,传闻他将民愤极大的福王和一头梅花鹿一锅炖了,取名曰“福禄汤” ,与部下大快朵颐。

蜀王朱至澍因家族世代冶炼金银而暴富,但却是个标准守财奴, 当张献忠的大西军即将兵临城下时, 地方官员们希望富得流油的蜀王出钱出力,共克时艰,蜀王指着一所空房间,意思是府里一贫如洗,仅有一座空房,你们可以将它变卖后充军饷,大家哭笑不得,怏怏离去。当张献忠挥军大举围攻时,蜀王这才惊慌起来,急忙拿钱招募健儿守城,但为时晚矣,根本无人响应,他本人在城破前无奈投井而死。

史载,张献忠破武昌后,看到楚王府里堆积如山的财货时, 当众嘲笑楚王是个庸人,爱财如命,放着这么多钱却不愿体恤朝廷,激励将士,否则武昌城怎会如此轻易就被咱老张拿下了?

据文献记载,李自成、张献忠对明宗藩毫不留情,只要捉住了,基本一律诛杀,很少有幸存的。但陕西、陕西的宗藩们,明知落到农军手上必死,也无人敢于以死相抗,大多甘心受辱,束手待毙,敢于拿刀枪抵抗的 ,基本没有,而宁死不屈、抗节死义者,更是不见记载。

李自成围攻开封,周王朱恭枵出钱出力,坚决抵抗,三次击退闯军

当然,面对战力凶悍的农军,还是有极少数宗藩敢于挺身而出,力在所能及的范围内出钱出力,积极协助地方守御城池,个别人还亲冒矢石,登城指挥作战。封在开封的周王朱恭枵就是最典型的一位,面对李自成大举攻城,他出钱出力,让一生亲历无数恶战、攻城略地势如破竹的李闯王在开封城下屡遭挫败,这场攻防战对骁勇善战的李闯王来说 ,算得上是最费时费力、 伤亡最惨重、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次攻城战了。

史载,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屡屡获胜、踌躇满志的李自成率三万大军杀至开封城下 ,彼时的开封,内无粮草、军饷,外无援军,防守兵力薄弱,岌岌可危,周王朱恭枵却表现出与绝大多数宗藩们不同的精、气、神来,他慷慨陈词道:“城垣既陷,身且不有,而况于金乎?城苟得保,何患乎无金” ?意思是城被攻陷,性命都不在了,要金子何用?假如能守住城池, 还怕没有金子吗?他不愿做李自成的“仓库保管员” ,而是从府库里拿出数万两银子犒赏守军,并张贴布告,悬赏招募勇士,说凡能击退农军者重赏十万两白银,并向朝廷保举加官进爵。钱一撒出去,效果立马显现,守城军民的积极性与士气很快被激发出来。农军勇猛攻城,而且攻势一波接一波,开封城墙被炸塌二十余处,但守军滚木礌石、热油箭矢倾泻而下,死战不退,还迅速用沙袋将缺口堵住,使农军在付出了惨烈伤亡代价后却始终无法捣入城内,混战中,亲临一线指挥攻城的李自成本人也被总兵陈永福一箭射中左眼(后明史将李自成称为“瞎贼”),遂无奈主动撤军,第一次攻打开封被迫收场。李自成被射伤了左眼,耿耿于怀,绝不会轻易认输,善罢甘休,他重整兵马后开始准备第二次攻打开封,面对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守军,依旧无法攻下。在谋士宋献策的建议下,他联合另一股农民军罗汝才部,号称五十万,将开封围得水泄不通,开始了第三次攻城。面对固若金汤的开封城,拼死抵抗的明军,李自成、罗汝才久攻不克,徒唤奈何。有人献计,说强攻不如智取,必须采取长期围困与掘黄河堤坝灌淹的办法,朱恭枵一定坚持不住,定会撤走的。后来,李自成与明军将领不约而同的掘堤灌城,开封城全城被淹,溺死者达数十万人,经历了一场惊天浩劫,汹涌而至的洪水荡涤一切,竟引发黄河再一次改道,殃及河南、安徽等省。周王朱恭枵坚持到最后一刻,才被迫撤离开封城。

史载,开封的城墙远远比不上洛阳、西安坚固,但面对李自成三次大举进攻,坚持的时间却最长,散尽家财犒赏军民的周王朱恭枵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所作所为与慷慨大度,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只可惜绝大多数明宗藩都是孤寒吝啬、浑浑噩噩、贪生畏死之辈 , 类似朱恭枵这等深谋远虑、能识大体的人实属凤毛麟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