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3125136050@qq.com 梓里,在中国文卷《幼学琼林 卷一 地舆类》中曾有:“故乡曰梓里”。也许大概漂泊在外的人都怀念故乡,可能这就是梓里村村名最早的由来吧。 1980年的梓里村西麦场 选自《梓里集》 这是中国西北,陕西省的一个普通小村。 在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记忆中,梓里村曾经到处是丰富的泉水,随便几䦆头下去,就是一个小水坑,梓里仿佛是一个荷塘满湖、稻香鱼肥的江南小村。一条小河从南边顺流而下至北,流进老观台村,在那里继续奉献着自己的甘甜。河水清澈见底,鱼虾蚌丰富,夏天,孩子们都在河里面光着屁股尽情地玩耍,而在河岸上,妇女们则拿着棒槌浆洗着衣物,河两边的田间,男人们挽着裤腿,在稻田中耕作,一片碧绿的荷塘映着斜阳,一幅江南水乡。冬天,所有的睡眠结了薄冰,在雪的覆盖下,又一幅白雪皑皑的冰雪小村。 梓里村南的华麦路 不过那些记忆只存在于父辈们的口中,我是一直没有见到过的。在我们1980年左右出生的孩童儿的记忆中,方田的荷塘稻香基本上没有了。因为在南边的国道上建了好几个工业厂,随着工业用水的增多,村子也开始进入了缺水年代,慢慢的存留只有村西边的大鱼塘和村东边的大碾场。小河变成了小溪,水田也变成了旱地,曾经的水稻变成了玉米和小麦。但是即使这样,梓里村也靠这村西的大水塘,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 梓里村西“友谊桥” 不过到了90年代的某一年,华县大旱,村里面决定抽水灌溉庄稼,也就是那一年,水塘的水被抽到齐腰深,水里面有很多一米见长的大鲤鱼,被村里集体收网,那两天,整个村子跟过年似的,每个人都吃到了大块的鱼肉,那个回味,让我这个当时不足十岁的人到了不惑之年还记忆犹新。 梓里村西水塘现状 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水塘的水再也没有恢复起来,水塘中的泉水也涌不出来了,那条小溪也干涸不在。南边的厂矿已经把水抽得差不多了,等我二十多岁从外地归来,去寻找那一方清塘时,已经被填平,部分填平的水塘现在已经成为了沙疙瘩村的休闲广场。 沙圪塔休闲广场 从此之后,随着梓里村这最后一方水乡的痕迹被抹平,我们再也找不到儿时的记忆,曾经的美好水乡只能慢慢随着父辈们的逝去逐渐成为了一种思忆。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