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导创教学纵横谈(二)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 ——新时代语文教学论的探索 文兰森 教学论是按现代教育规律指导教学的理论。教育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存在的,它具有稳定性重复性的特点。在语文教育第一线战斗近四十年,我探索出了一些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基本规律,创造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作为一个老语文教员,我想把我的一些探索成果与感悟,为中青年语文教师们,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能,就是要训练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文字表达、口语表达。这种语文能力的提高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是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独立的、自由的、探索性的、争辩性的、开放性的、创新性的语文实践。那种繁琐问答式的、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扭住学生不放手的、只顾展示课件视频风采而学生很少动手动口的,这样的语文实践是不可取的。 第二,在五彩缤纷的语文信息环境中,进行语文积累。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石。读书,积累,多多益善。数量在先,量变而质变,厚积而薄发。大量积累,积淀于前,点滴模仿,反刍于后。这是回归语文学习之本。语文学习,要有敏锐的情感体验为基础,经典文章溶进我们的精神海洋,许多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善良的阳光、正义的锋芒、哲理的火花、壮怀激烈的英雄气概、震撼人心的道德情怀,影响着我们的情感世界,这就是精神营养的积累。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语文积累,如读书笔记、背诵、课内外笔记、写作训练等。 第三,改革课堂,创造课堂,即不断改革陈旧落后的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改革貌似热热闹闹、形式活跃而实质思维僵化、学生难以独立自由思考,难以形成创造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进行课堂设计。课堂,是学生形成能力的主战场,它的引领方向,一定要符合能力提高的基本规律。新时代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创造思维的人才,他的思维,是发散性的、思辩性的、争鸣性的、批判性的、概括综合性的等等。课堂上的文本解说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独立自由思考,自读自写自说自争。要有这种实践的新理念,大胆开放课堂,自主权还给学生。这是考验教师的科学胆识,改革力度,育才胸怀和人文素养。这种在教师科学引导下的学生独立自由思考课堂,在国际上都是走在教育前沿领域的一条新路。这种课堂,与那些以考试功利为目的课堂时间划分(老师讲多少时间,学生学多少时间)是截然不同的。 课堂设计,既要讲科学性,也要讲艺术性;既要按科学主义的基本规律设计,又要按人文主义的潜移默化、熏陶感染设计。老教育家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语言学家吕叔湘的“课堂,关键是一个'活’字”;语文教育家张志公的“开放课堂,扩大阅读,厚积薄发”;既是新的教学思想,也是教学的基本规律。设计创新课堂,是一篇大文章,要写好这篇新时代的大文章,需要“万众创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过去搞了不少的“模式化”教学,现在看来,都是语文教育改革前进的绊脚石。一堂课的设计,要考虑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也是一些基本规律,比如:“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有自探”,“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需多”,“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文章得失不由天,全靠苦练勤实践”,“灵性出万象,风骨超常伦”,“博采强记学自富,熟读深思理万通”,“课堂万紫千红,课外万水千山”,“经典浩如烟海,任我海纳百川”,“遨游入大海,探宝进书山”,“文有新意方为贵,学无常师学必高”……等等。这些带有规律性的新鲜观念、至理名言,是创新课堂、改革教法、课堂设计的重要参考思路。 有效教学是有规律的。
一言以蔽之:打破让所有学生都跟着教师的步骤走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自主、自探、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中,自求得之,自我完善,独立创新。 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在哪里呢?这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第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建立在新时代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上,这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课堂设计,充分发挥引领、诱导、指导的作用,设置情境,组织辩论、自由争鸣、脑力冲击、延迟评价,激励创意,允许出错,相机纠偏,形成宽松自由学风。实践证明,这是创造思维能力提高的一条基本规律。 第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神。教师引领学生阅读、写作、思考、口头表达,都要在各个语文活动中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阳光如雨露,浸入学生心田,使灵魂经受洗礼,这是在审美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奇特的人文教育力量。教师的教学艺术就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第三,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全身心地爱学生。大爱无疆,大爱无痕,要有教育家的胸怀去爱学生,把爱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让爱充盈课堂,让爱产生智慧,让爱与智慧在学生心中留下岁月抹不去的美好回忆。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教师爱学生的经典案例。只要诚心关爱学生、热忱期待学生、不断鼓励学生,学生就能产生奇迹般的进步。 作者简介:文兰森,男,1938年生于重庆江津,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是重庆203中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曾任《学语文》杂志副主编。从事研究语文导创教学40年,主编导创教学系列丛书等十余部专著。2012年编著出版《新世纪的“教学论”:语文导创学》,在全国语文教学界影响广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