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红林悟道《韩非子-心度》第十二章 俱进
2021-12-14 | 阅:  转:  |  分享 
  
红林悟道《韩非子-心度》第十二章俱进红林悟道《韩非子-心度》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民朴世知”的治从之法。基于“民无常”的特质,韩非子提
出“唯治为法”,民性多样多变,治国先治民,按民性而治,就要按最普遍性治理,而不能一性一治,那是无法治理的,就连西方社会尊崇的“民主
自由”在面对2020新冠肺炎疫情集体性危害时都无法实现社会治理,更不要说一性一治了。那什么是民性与社会的普遍性呢,韩非子总结出“民
朴”,就是民众最为质朴的特性与思想,也就是韩非子所说的“恶劳而乐佚”好逸恶劳,害怕刑法。君主依法治国就是利用这种民性的普遍性,严
格执行名誉褒贬与刑法就能达到治理的结果。“世知”就是社会风气相对开明开化,思想不封闭不禁锢,容易接受新思想新政策,在大家都普遍接受
依法治国的新政下,君主治国主要就是严格刑法就能让民众服从统治,因为都害怕受罚。对于君主来说“民朴世知而治从”已经是很好的局面了,但
韩非子并不满足于眼前的国治之象,在他看来,这不是长久之法,因为他知道时间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不可能永远这样,所以他认为法治要“时移
”而变,要与时俱进,否则就会社会混乱,国力削弱。这一点很重要,人是三维体,但我们生活在四维,增加了时间维度,很可惜我们却无法观察到
四维时间,只能通过我们的衰老来证明时间的存在。这就是人类最大的无奈。正是因为我们对“时间”无知,才会让我们总处在落后于时间的状态中
,甚至是停留在某个时间点上。我们无法逾越时间,自然就也无法逾越时间承载的事物,所以我们会不自觉的停留在某个时间点上的事物中,思想也
禁锢在那里。可时间在前进,事物在发展,新的事物与问题随之产生,可我们及我们的思想却还停留在过去的某个时间点上,自然我们就无法认知新
生事物,无法解决新生问题,如果还用旧的办法解决新问题,问题会更加严重。这就是佛家经典教义中让世人“不住相”的原因。再说,按物理学与
人的感知论,我们所看到的与感知到的都是“幻相”,是前一秒事物的影像而已。我们无法赶上时间,因为我们无法达到光速,但对于人类的认知而
已,并不需要达到光速,只要能做到韩非子所讲的“民朴世知”就好了,保持人性中最质朴的特性,做一个开明开化的人,打开心扉,敢于接受新鲜
事物,打开胸怀,勇于迎接新时代。做到这一点就好了,最起码我们能跟上时代,随前社会的大流而前行。对于“法治时移”韩非子总结道“故圣人
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意思是:因此,圣人治理民众,法制和历史同步发展,禁令和智能水平同步变更。法治也要与时俱过,要适应时
代的发展,按时代的要求而改变。如前文所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科技犯罪越来越多,如果刑法不随之变革就无法禁止与处罚,社会危害就会
越来越大。由“法治时移”也就能推出治理国家的各类政策与方针也要与进俱进,其实,“法治时移”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策略,法律变了,相应
与法律相关的政策就要同步修改,否则就产生矛盾,政策无法可依,法规无实可显。“识时务者为俊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与时俱进,识时务,才
能明大体,做成事为俊杰。【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圣人治民,法时移禁能变。圣人,之所以为“圣”就是能与时俱进,洞悉事
物的发展规律,知道时间一去不复回的无奈。成功,就像赛跑,谁的速度快,谁就是第一。在社会发展中,谁的变化快,谁就能把握先机,成功的机
率就大。治国也是一样,要能及时准确的把握住民众的需求,世界的潮流,社会发展的脉搏,制定的政策才符合时代的特质,才能解决新时代的新问题。
献花(0)
+1
(本文系红林主人A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