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婆媳相处的奥秘

 泠风思语 2021-12-14

/高英   〔原创作品〕

昨天在一家店里听到店主和顾客的一番对话,觉得挺温暖。

店主是一位青年女性,顾客是一位不显老的大妈。青年女性是别人家的儿媳妇,大妈是别人家的婆母,两人并非一家人,拉起呱来(注:山东方言,聊天的意思)却很投机。

店主说自家婆婆和这位大妈一样,总是帮着干活,有婆婆在家,做饭洗衣、打扫卫生、接送孩子都不用操心,自己除了忙店里的事情,回到家已经习惯了什么活都不干,越不干还越想不起来去干,以至于偶尔扫地时才发现家里不知什么时候换了新笤帚,问老公,老公说已经换了两周了。

大妈跟着店主哈哈一笑,自家儿媳忙着上班,回家基本也是这种状态。店主说有这样的老人帮着照顾家真好,尽心尽力非常周全。

大妈接口道:“还不用发工资。”然后她由“发工资”一词联想起一件事,立即开启了夸自家儿媳模式:“俺家儿媳妇发了工资就请我去吃烤串,还让我挑地方,我们就去吃了一顿。”

店主便夸自家婆婆:“到我生日了,俺婆婆就说请我吃饭,也是让我挑的地方。”

大妈做总结说:“一家人就该这样,别闹乱子,家和万事兴。”店主表示赞同。

我不由默默地在心里为她们点赞:一个做婆母,一个做儿媳,不是在外为夸自己而贬低自家的儿媳或婆婆,却是做婆母的能体谅儿媳、做儿媳的能感激婆婆,这两人都是知足常乐的人,充满了正能量。

假如现实中所有的婆媳都能够和平相处就好了。毕竟在现实中婆媳关系是自古以来的人生难题。

其实婆媳关系的奥秘主要在于心理层面,就看婆媳是去争夺那个被她们共同爱着的男人(这里指既为人子又为人夫的那个男人,即婆婆的儿子、儿媳的丈夫)的心,还是因为共同爱那个男人而自觉地团结起来互相支持。

婆媳二人,只要有一方存了争夺之心,婆媳关系就好不了,只有双方都本着成全对方的心去互相体谅、互相支持才能够和平共处。

毕竟,母子之爱是母子之爱,夫妻之爱是夫妻之爱,两者无法互相取代。

无论是一个婆婆看不得自家儿媳与自己的儿子亲密,还是一个儿媳不允许自家婆婆与自己的丈夫深情,都是心态不正、认知出了问题的表现。

人世间最可怕的事之一就是婆媳因妒忌而产生强烈的控制欲,从而排斥对方的存在。只要婆媳二人中的任何一方有这样的心理,就会导致婆媳关系无法和谐。

如果说从前的婆媳关系全靠道德、礼教维系,如今的婆媳关系如何则要看双方的心理调节能力,只有婆媳双方都把心态摆正才能形成良好的婆媳关系。

总之,健康的婆媳关系需要婆媳双方的共同努力。

作为婆婆一方,在儿子娶了媳妇之后,就要有所放手,尊重儿子、儿媳的夫妻感情,与成年后的儿子适度保持距离,不去打扰更不能破坏儿子与儿媳的幸福。

作为儿媳一方,在婚后要支持并鼓励自己的丈夫尽孝,尊重自己的丈夫和其母的母子感情,对于婆母有所体谅,不要把婆母视为来争夺自己丈夫感情的敌人。

只有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婆媳再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才能够互相关爱,日常可以有效分工、合作共赢,一家人才能其乐融融,否则就只能过鸡飞狗跳的生活。与其整天鸡飞狗跳,反而不如分开度日为好。

因此,婆媳相处的奥秘就在于如何处理好各自的心理问题——这心理问题就来自打着爱的旗号所产生的强烈占有欲以及由此引发的妒忌心理。

这也是心理学家一直强调夫妻关系先于亲子关系的主要原因之一。假如做婆婆的人和自己的丈夫感情融洽,就不会试图去控制成年后的儿子,更不会产生儿媳抢走了自己儿子的不健康心理。

有女儿的人家,在女儿谈婚论嫁时除了看男方本人之外,最好再看看男方的父母是什么样的感情状态以及男方和他妈妈的相处模式是否健康。

无论如何,在不愁温饱的时代,懂心理并能从心理层面去看待并解决问题,都应该成为关系往来的主要途径,婆媳关系自然也不例外。

高英写于20211214日,十一月十一,周二辰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