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生裕  培根曾说过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人似是个令人骄傲的称谓,但另有一言亦被广为传诵“百无一用是书生”。盖说书生除了长吁短叹,吟几首旷古达远的诗,发几句今不如昔的感慨,便再无他用。书生往往自命不凡,得意的自然有,却只是少数,失意的可太多了。所以总是叹老嗟卑,长歌当哭,哭丧着脸一副可怜相。比如那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屈原的爱国之心天地可鉴,怀王固然昏庸,但屈原本身不够通约,人情不够练达,所以,他处处碰壁,直至走投无路跳进汩罗江。他身上的确有许多酸腐的东西。读书能使人自洁孤傲,但也容易使人酸腐愚钝。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能成就人的同时也容易误人,尤其读到不上不下的半吊子状态。比如读到孔乙己那程度,一肚子不合时宜。尤其是酸腐之气泛滥。成不了才不说,回不到常人的生活状态。还有一种人多少读点书就觉得自己如何了不起,如果再能写点什么,更是能得不行。这种人往往自命不凡,不把谁放到眼里。实际上还是半瓶子醋。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心态。尤其读书人。读书读到满口“子曰诗云”“之乎者也”,其实是一种误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才是一种大境界。可能读书人自己不觉得,阅读成长的过程中也要自觉从书中走出,让自己回归天空大地,吃点人间烟火。其实,这是个排酸过程除腐过程。否则,所到之处酸气熏人,腐味冲天。孔子曰:君子不器。这是个至高的境界。蕴含其理想的君子人格。而事实上呢,人不学,不成器。这是学以致用的逻辑。中国人说,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你把书读好了,为世所用。比如姜太公,比如张良。比如卧龙凤雏。相反,当你的所学不为社会所用,只用来折腾别人,折磨自己。那肯定就是酸腐了。魏晋时有许多名士身上的名士风度,实际上也是不乏酸味的。比如卫玠,比如孔融,比如祢稀。识时务者为俊杰。你不识时务,说明你书没读好,还不够通达。孔祢二人因读书而误卿卿性命,从一定程度上说还是书没读好。林妹妹身上也有读书人的酸味的。但是,我们宁愿视之为书香。比如,那个研究红学的吴宓老先生,他就有点迂腐。别人肉店挂个潇湘馆,他不乐意,硬要拿拐杖给人家往下捣。本来是拈须一笑的事。闵生裕(本平台特聘名作家)宁夏盐池人。专栏作家。擅长杂文时评,足球评论,艺术评论等。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宁夏作协理事。出版杂文随笔集《拒绝庄严》《都市牧羊》《一个人的批判》《闵庄烟火》《操练自己》等七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