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在文殊寺重建时

 著若若 2021-12-14


写在文殊寺重建时

新世纪不久,我因为家住新区,离大阳山不过几多公里,所以常常去看山,去看还有点原始山野的风景。

那年入秋,也不尽是天高云淡,刚过天低云暗,我又去了姑苏城西北的大阳山,再要去看看文殊寺遗址。

文殊寺始建于东晋年间,为东晋高僧支遁创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文殊寺地处大阳山最高峰箭阙峰东北侧文殊岩下,地势险峻,又被后人称谓天狗庙、悬空寺。称其天狗庙,是因为附近有巨石形似天狗;称其悬空寺,是因为建于悬崖,凌空日月。由于历史原因,文殊寺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被毁坏。至文革期间,再遭祸害,断垣残壁也要铲除,石观音造像被砸碎滚落山凹,至今无处寻觅。从此,一代名寺,灰飞烟灭。

记得,第一次去时,此地还是枯树横倒荒草杂生,看见新区“管委会”的有关人员,正在勘测地形,准备规划重建这座悬空寺;第二次去,此地已是脚手架矗立,建筑材料四处堆放,文殊寺的重建工程正在进行。今再次来到此地,虽然可以看见隐隐的春色,但看见最多的还是停不下来的重建工程,毕竟在山上搞建筑不容易。

登山300米,我已是居高临下。沿陡峭的狭窄山道,慢慢上山,两边到处是一座座的坟头,零零乱乱,荒草树木掩隐,阴森森的。建造大阳山旅游休闲风景区,不管是有主无主的坟头,必须要挪移,可想而知,这也是一项有点难度的工作。当然,一方面行政明示,一方面资金贴补,一方面妥善安置,事情还是可以做好的,还是必须做好的。

山道,前无古人,但看得出,还是铺满故事的古道,自然天成;如今,故事要新说,山道已有一半在铺设整齐划一的石阶。据说,还有一道要铺设木板栈道,我以为这是不良行为,长年累月,木板易腐,容易有恙。山,还是本色的好。

长云峰,山陡如削,我站在半山凭空生出的一块平台上,看见文殊寺,正在慢吞吞地重新建造。满口外地口音的工人们很辛苦,国庆长假也不休息,在静静地劳作,仿佛与山为伴,就是不能热闹头上的那一片天空。记得,第一次来时,此处平台上还是枯树横倒荒草杂生,偶见古时的石柱石础,零散荒蛮,在默默数落文殊寺的幽幽遗迹。

都说,盛世造庙。据了解,文殊寺处于整个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部,毗邻凤凰寺。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在综合性规划里,有意将大阳山南部规划为宗教生态旅游带,从而提升环阳山生态旅游的品牌效应。

在建的文殊寺,脚手架林立,建筑材料四处堆放,多了钢筋水泥,少了砖木结构。我小心翼翼,这里入,那里出,希望感受即将到来的佛门氛围。一位工人,灰头土脸,在临崖的透风窗口小歇,一瓶白酒,一枝香烟。我凑近他,问,累吧?他仰头灌下一口酒,说,累,工程索道坏了,刚从山下挑了两袋米上来。我想,当文殊寺焕然一新,善良的人们,朝山一步三叩,在庙虔诚礼佛香烟缭绕的时候,活着,健康,平安,一定是最多的祈愿。

文殊寺,自古就是人们喜欢探古访幽的好去处,寺旁的文殊岩壁立千仞,崖面如削,上面至今还留有五处前人的摩崖石刻。我曾经查过,自南而北,依次应该有明代的王鏊石刻、顾元庆石刻、夏禹锡石刻,清代的西白龙僧人石刻、民国的李根源石刻。可是,不知是久远岁月的模糊,还是我的眼花,我只发现了两块依稀可见的石刻。一块是王鏊石刻,字迹斑驳,全文如下:正德丙子四月庚申,少傅王鏊、少卿都穆、经府、王铨、正衍、空鏐、诸生顾元庆、庐恩同游。另一块是清代的西白龙僧人石刻,字迹凌乱,文字如下:乾隆戊午仲冬,西白龙僧师韶仝、陈凤翔、林东候、叶建功吟玩于此。其他三块,应该是,顾元庆石刻:常云峰;夏禹锡石刻:庚申五月,顾孟林、沈尧俞、夏禹锡同游;李根源石刻:文殊泉。可惜,这三石刻,没看见。

天又阴了,山风萧萧,衣袂飘飘,爬山不累。我把相机的白平衡调到阴天,一路上,近看,远望,把心动摄于到此一游,待明年新春期间,文殊寺重建一新之日,期望到此再游。我相信,那时候,再经过文殊泉,一定是流水潺潺,草木森森,不似今日干枯干瘪,好生凄凉。

隔年早春,雨水。守时,守信,守约,我又去了大阳山箭阙峰下的文殊寺遗址。

山下山上一条道,石阶已铺叠完成。只是有的地方因缺了护栏,有点不安全的隐患,特别是对于老人和儿童。石阶的抬步浅了点,不知是不是山坡陡的缘故,走起来不稳,容易踏空。非常人性化的是,每隔一段山路,就有一处有意筑造的平台,以供爬山者吃力了歇息。

到达文殊寺遗址时,我已是气喘吁吁,额头一抹汗气。

工程索道好象与我同时到达,运上来了许多开好的木料和几个被头铺盖。我知道,工程索道上来一次,500元。所以,山上的建筑材料比山下的要贵得多。比如,山下的一块八五砖,0.3元~0.5元,到了山上,每块就是3元了。听说,以后重建结束,索道还是会有的,不过,不在这个位置,而且是既美观又安全。不知,是真是假?

走得前去,看见文殊泉已经有浅浅的泉水,蓝汪汪的。泉池旁边,几个本地的农民兄弟,在不紧不慢地开挖下去,说是要让文殊泉扩大3倍的水面。挖下去的地方,仿佛看得见古代的沉降,不禁让人唏嘘不已。上次没有找得见的摩崖石刻“文殊泉”,今天终于看见,在抬头的不远处,隐隐约约的。

文殊寺,已经造好,只等里外的装修和涂饰。我从一楼登上三楼,跨过尘土飞扬的地面,绕过横七竖八的材料和电线,此时,竟然没有感觉得到寺庙的氛围,看起来和某些别墅的内部装修没什么两样。在楼顶外部的回廊上,东南西北,我走了一圈,这才感觉四面山野,风景奇美。陪着我走走的是一位身穿黄袍的年轻和尚,好几年好几年了,青灯孤独,他一直守在山下的简陋小庙里,待山上文殊寺造好,他就是寺里的方丈了。应该说,文殊寺的重建,他也是有功人士。

文殊寺,背靠岩壁,脚下是万丈悬崖,望山下,一马平川,气势飞扬。但我知道,挡不住的风景,一定是城市扩张!延伸过来的一定是高楼大厦!

问正在劳动的长者,他告诉我,还有三个月,这里就全部完工了。怪不得,圈地的铁丝网板已经陆续堆放就位,这个以文殊寺为中心的风景旅游区域,马上就要被封闭了,或许,有关部门的有关人员在研究门票的价格几何了?

逗留片刻,我折转身,沿已经铺好但没有上过防腐漆的木栈道,继续上山去。途中,遇见八位安徽的民工,正两人一组的扛水泥上山去,一直到北面的那个山头,为了建造供人休闲的茶楼。知道我刚刚退休,他们对我说,这世道不公平,一样上山,你看你,挎个照相机,慢慢地玩,什么都不用干,每月照拿几千多块退休的钱;你看我们,山下山上,上午扛两趟,下午扛两趟,累死累活,每月不过2000多块,因为我们没得退休钱的。我无语,只是在心里默默地感谢他们——扛得起放得下的兄弟们,你们背井离乡,为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美丽,贡献了默默无闻的苦和累!阿弥陀佛!愿你们好人有好报,文殊菩萨保佑你们!

站在大阳山的山顶,春风习习,春光袅袅。东望望西望望,曾经被开山取石的山伤,正在被重新绿化。再南望,一个亭子在山脊上建造,四面透风。再北望,一个茶楼在山峰上建造,四面透风。两个小伙子迎面过来,健步如飞,说是从大阳山南面沿山脊一直走过来的,已经走了快两个小时了。我气喘吁吁,目送着他们轻盈的背影,不由得羡慕——年轻真好!

下得山来,一路上迎面三三两两的游客,他们和我一样,不仅仅是关心文殊寺的重建,还关心的是登山领略健康,还关心的是早春盎然风光。

当一切都在打扮,最美丽的打扮是不打扮。回望山上,回望文殊寺,心想,我会再来的,大约在几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