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朝帝王安徽籍,雄踞皖南成霸业,南方诸省,为何安徽如此特别?

 若悟369 2021-12-14

网络上有这么一个段子:北方人和南方人吵架,北方人说:你知道吗?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基本上都是由北向南统一,南方只有被统一的份!

南方人反驳说:你知道吗?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基本上都是南方人领导北方完成统一的,比如汉高祖刘邦,江苏沛县人士,西楚霸王项羽,江苏宿迁人,丞相曹操,安徽亳(bo)州人,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安徽宿州人,后梁开国皇帝朱温,安徽宿州人,洪武大帝朱元璋,安徽凤阳人!

文章图片1

哎,你可能会有个疑问,南方地盘那么大,怎么偏偏就安徽盛产皇帝呢?不但盛产皇帝,而且盛产猛人,三国时期就有曹操,周瑜,鲁肃,吕蒙,明朝时又有徐达,李文忠,汤和,常遇春等名将,朱元璋就是凭借他们,完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由南向北的统一大业!

文章图片2

我们把目光再放长远一些,无论是三国、明初,还是晚清、民国,安徽这片地界上名人辈出,既能独领一个时代的风骚,又能在关键时刻定鼎中华,可谓是十分神奇,也难怪有人会说:安徽者,龙脉聚集之地也!得之可得天下!

那么安徽的神奇之处究竟在哪里呢?这篇文章,让我们结合天文地理以及安徽历史来做一番深入了解!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班里的安徽籍同学经常跟我吐槽,说:安徽人其实挺尴尬的,在北方人眼里,他们是南方人,但在南方人眼里,他们又是北方人!

文章图片3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认知呢,我们且来看看安徽省的地图。从地图上看,长江,淮海这两条大江横向贯穿了安徽省全境,就像切蛋糕一样,把安徽省完整地分成了三个部分,古代的交通不像现在这么便利,江河山川的隔离,造成了安徽省内部的散装。

虽然大家同是安徽人,但长江以南重峦叠嶂,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温婉,长江以北则是万里平原,风吹草低见牛羊,又赋予了安徽人草原上的豪迈,再加上江南江北方言迥异,习俗不同,所以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发酵,升华,即使会产生矛盾,但在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行政体系的强力捏合下,这种矛盾又形成了一种有机统一,最终诞生出了安徽璀璨的思想文化。

这种思想文化的矛盾和统一,颇有点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它让身处其中的民众能在辩证中学会统一,在统一中成立属于自己的思维体系,因此每逢乱世,安徽人总能抓住机会,趁势而起。举个例子,朱元璋同学,草根中的草根,乞讨出身,根本没上过学,但是他的战略思维却天下无敌,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打败张士诚和陈友谅的!

文章图片4

元末的南方主要有三股势力,分别是盘踞在江苏的张士诚,割据两湖、占据荆楚,最为强横的陈友谅以及守在安徽的朱元璋,就经济实力而言,陈友谅地盘最大,赋税最多,不但带甲百万,而且手下猛将如云,张士诚呢则占据最富庶的江苏,苏湖熟,天下足,有钱就有人愿意替他卖命,三股势力中最穷的就是朱元璋,他被张陈二人围在中间,几乎动弹不得。

他要是敢打陈友谅,就要防着张士诚从背后偷袭,他要是敢打张士诚,就要防着陈友谅从背后偷袭,简而言之,最不可能得到天下的就是他朱元璋。三股势力都想得到天下,自然不可能干耗着,尤其是朱元璋,他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先和哪股势力开战!

这时候手下的谋士纷纷提议,陈友谅动不得,他地盘太大,横跨荆襄洞庭,实力太强,尤其是水上作战,南方无人能敌,还是先打张士诚吧,吞并江苏之后,或许能和陈友谅一战!

文章图片5

按照咱们正常人的思维,谋士的想法没错,先打地盘较小的张士诚,吞并之后才有底气和陈友谅开战,但这个建议在朱元璋被否决了。

朱元璋虽然没上过学,但他的分析头头是道,他说:张士诚和陈友谅不同,张士诚出身商贾,有商人的精明与狡黠,却没有一方雄主的霸气和度量,我若此时出兵攻打陈友谅,张士诚必然坐山观虎斗,绝不会出兵相助,但我若出兵攻打张士诚,陈友谅必然会趁机灭我,因为陈友谅出身底层,有汉高祖之志,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

随后发生的事情果然如朱元璋所料,他和陈友谅展开了鄱阳湖大战,张士诚从头到尾没有出一兵一卒帮助任何一方,朱元璋解决了陈友谅之后,回过头来就解决了张士诚,从此一统南方,为明朝后来的霸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章图片6

其实不管是明朝时期的张士诚,还是民国时期的江浙财团,这种小地主小资本主义或许有着一时的精明,能够把握一时的大势,却终究还是少了一双能够看穿历史迷雾的慧眼,着眼于己,看重眼前利益,急于求成,当真正大势来临又因自身的软弱妥协而错失良机,虽然让人唏嘘,但同时也提醒了我们,中国的未来一定不能让江浙财团掌控住,这是非常宝贵的历史经验。

所以我才要说,和江浙地区一比较,安徽省真的是太特殊,朱元璋就是一个典型的安徽人,他的性格之中有北方人的豪迈,但排兵布阵,构思战略却蕴含着南方人的细腻,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南北文化结合之后的综合体,虽然没读过书,但从小接受到的辩证思维让他收益良多,最终从一个草根,一步步逆袭成为了洪武大帝!

当然了,一个人想要成就大业,而且是由南向北一统的大业,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必不可少,所谓天时,我刚刚已经说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民众,铸就一方性格,安徽人的性格在朱元璋,徐达,汤和,常遇春,李文忠等人身上已经体现的很明显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要知道自古以来,北伐最难,多少英雄豪杰折戟沉沙,一代名将祖逖(ti),一代明君刘裕,民族英雄岳飞,六出祁山的诸葛亮,无一例外尽皆败北,唯有朱元璋带领的这波猛人,多次取得了北伐的辉煌胜利,更是收复了沦陷600年之久的幽云十六州,完成了驱除鞑虏恢复华夏的历史伟业!

所以,一些宵小老是散播明朝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的谣言,我都想抽他们两巴掌,仅仅是名将一项,明朝的开国将领就轻松吊打其他历朝历代的所谓名将!

文章图片7

我们再说地利,安徽省,地处华东,北连豫鲁,中原逐鹿地;东接苏浙,江南富庶地;南通赣鄂,九省通衢天下之中。

从安徽出发可以很轻松地到达江浙鄂豫,取江浙之财,得湖广之粮,收中原之才,天下又何尝不可一争?进一步,逐鹿中原,问鼎天下;退一步,割据江南,一时枭雄。观之古今,崛起安徽而成霸业者,多有之,而立身江南,往往只能是一时诸侯,政权如昙花一现,无论张士诚陈友谅,还是蒋介石,只能是诸侯之命,这就是地利之命!

安徽这种地理位置,一方势力不论是从南向北一统天下,或是以北统南,都必然是整个战局的焦点所在,胜者赢得天下,败者失去所有,如果力量相当,南北对峙之时,安徽省必然是反复拉锯之地。

如果有人从北向南统一天下,江浙一马平川的地形注定难以抵挡北方的进攻,那么安徽肯定是战争的前线,也是江南最后的屏障。抗日战争期间,大别山区、皖南山区都是我党最重要的根据地,李云龙的原型就是参加了安徽大别山的黄麻暴动,才有了后来轰轰烈烈的抗日故事,由此可见,不仅仅是扼太行者得天下,得安徽者亦得天下!

文章图片8

徐霞客在《漫游黄山仙境》中写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在想,安徽与之中国,也像是镶嵌在黄山之上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以及迎客松,不但景色绝美,特立独行,高深莫测而有威严,令人观之难忘而心生敬意,更兼有中华民族那种热情好客,与众邦友好往来的东方礼仪文化,如此神州盛地,岂能不让人心驰神往乎?

还是那句话:天下游子痴绝处,无梦神游到徽州,游山要游徽黄山,不到黄山憾一生,如果有时间,一起去黄山看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