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阴侯韩信历史评价

 云泥望悬 2021-12-14

淮阴侯韩信历史评价

韩信乃淮阴人,韩信甫一出场,就是个落魄而浪荡的公子哥形象,南昌亭亭长 “晨炊蓐食”的主角,主要目的是混饭吃;成语“漂母饭信”是说他跟一个洗衣服的“漂母”要饭吃,还是混;成语“胯下之辱”的主角也是韩信,这个成语更有名更为广大国人所熟知。

淮阴屠户中有个少年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这时的韩信面临两死一活三条路的抉择。其一:杀死少年人,依秦律杀人偿命当斩。秦朝以商鞅开始乱世用重典称之为霸道暴秦,得天下不知道用王道治理天下,所谓儒家仁义。一条道走到黑,它的法家意识强悍,可能因为斗殴去骊山做刑徒。而面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二楞子, 韩信选择与他一起倒下?其二:选择逃跑必然激起少年人的气愤,当着这么多人,面子放不下,必然夺剑一击,至于死活韩信的命运各占%50机遇,或许不会追杀,顶多耻笑一番。爬胯无疑无疑是最安全的办法,而当时的韩信饭都没得吃,本身也无雄心苟活于人世。换位思考,换成是你又如何选择哪一条呢?从前,帝舜告诫大禹说:“汝唯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唯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如果你不自我吹嘘,天下就没有人与你争高下,没有人与你争功劳。说得更直白些,就是要求我们做人要谦虚。一个人如果放低身段,谦虚为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受益匪浅;相反,一个人如果骄傲自满,自高自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必定会遭到失败的惩罚。前些时炎热天气去买猪腰子,因为有先前肉贩子卖臭肉的前车之鉴,照例闻了下并且说:“好骚。”那个卖肉的贩子是个女人说话也无遮拦:“女人也很骚还蛮多男人喜欢。”无言以对。只得花十元钱买了个猪腰子,那个女贩子用一把尖刀剔除了猪腰子的白色部分,装袋给我。拿着袋子走了很远,直到看不见女贩子,又闻了一下,还好没有异味。女贩子说话太直白就是直接,简单。就像白开水一样,不拐弯抹角,而且简单明了。为什么要买她的猪腰子呢?这个女贩子虽是快四十的人了,可是一条风吹日晒的身子仍然丰满茁实,仍然像风摆杨柳一般轻盈袅娜,如果会话不尽人如意,手持一柄尖刀啥意思,身怀利器至少杀心顿起是吧?这不过是猜测而已。如果转头就走,那么几句刺耳的嘲讽话没有?能够用钱解决的事情都不是问题。人活着就是一个又一个麻烦接踵而至一环扣一环。钱就是工具。徐娘虽老犹风致挑逗意思又占多少?如果换一个人很可能欲火中烧,垂涎三尺。那就中了魔道儿。再说这娘们人到中年还有风姿,年轻可能五陵年少争缠头,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一曲红绡不知数。为什么要走很远再闻?这是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再者有异味扔掉。这个故事的结尾留下了一个悬念,耐人寻味。

韩信对战争之事天生精通悟性很高,郎中之职根本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韩信曾多次劝说项羽,提出很多中肯的建议,但项羽不拿韩信当粮,他的话还不如耳旁风,这让韩信郁闷至极。项羽属于优柔寡断;率直粗犷;不善用人;骄傲自大;要害是他“自矜功伐”与韩信 失之交臂,再者项羽崇奉于范增,韩信中肯的建议,犹如河边无青草,何须多嘴驴。而范增摆出一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架势。什么是势,过去太监阉割叫去势,一根几把四两力。范增怎么会推荐人才掣肘自己呢?而这个范增在鸿门宴只是露了个脸,至于战略、谋略、计谋啥啥的没见过,如同花瓶似的人物。有他不多无他不少。司马迁写史记也实在没有范增什么事,懒得动笔,司马迁如椽大笔怎会写无名人物呢,忽略了吧。大概是个糟老头而已。别让糟老头知道在直播。人气起来以后,带哪些货比较合适。而韩信在这儿碰得一鼻子灰,比糟老头还糟。还是钟离昧推荐韩信为执戟郎中。郎中听着就不爽,江湖郎中,游医民间,悬壶救世。与军事天才毫无相干。这韩信看到如此处境,那还不比兔子跑得还快,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对吧?

失望的韩信最终选择跳槽,想换个老板试试运气。幸不幸天上掉馅饼砸晕了。几经辗转他来到了汉王刘邦的团队,但在刘邦这里依然不受重用,为喝酒甚至还差点丢了性命。刘邦这人喜欢什么人,海内之狡兔叔孙通很懂,叔孙通领着一大帮子儒生,并不推荐儒生,因为刘邦这人有前科,往儒生帽子里当众屙尿。叔孙通投其所好,向他推荐土匪流氓中的滚刀肉,滚刀肉是什么东东?滚刀肉形容死皮赖脸、纠缠不清的人,怎么说都不听的人。猪身上的滚刀肉,既不是肥肉,也不是脂肪,正确的说法是“囊肉”,还切不动。天津俗语说是“囊膪”,是品位最下等的一种肉,市间狗食馆,多用这种肉做馅卖,狼吞虎咽的大老爷们儿,吃不出来,还觉着挺香。刘邦所爱这种滚刀肉,上阵杀敌刺刀见红,敌人去砍滚刀肉却怎么也砍不动。伤敌五十我自巍然不动,还把敌人的刀锋砍缺了口,刘老板手下的滚刀肉樊哙、周勃、卢绾、曹参、夏侯婴哪个不是身经百战,囫囵得狠,连根毫毛也没见掉了一根。再说这帮人自恃功高。刘邦引入人才比他们官高了不服气,鸡一嘴鸭一嘴背后当着刘邦说人坏话。那个陈平不是被他们找着由头,说人家盗嫂受金口碑不好不可重用。韩信自然也没啥出路。郁闷喝酒触犯军纪杀头,他娘的喝酒喝掉了脑袋。滑天下之大稽,荒天下之大谬、闹了天下最大的笑话。过奈何桥还不知道怎样去跟孟婆讲,讲啥呀?离刘邦大风吹吔吹四方孤独在中央十万八千里。喝酒来去我敢担当。有些人虽然死了却活着,有些人虽然活着却死了,听说囚徒最后还有一顿断头饭有酒有肉,吃了去死。天下山林饭似山,饭菜到处任君餐。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补襟衣。今生但求男儿醉,不枉人间走一回。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如果有来生当个儒生,对着孔夫子像,晨昏三叩首,晚上一炉香,比打仗强。正在这时否极泰来,刘邦的车夫,滕公夏侯婴,看中了韩信的高颜值的相貌,喝令刀下留人,夏侯婴向萧何推荐了韩信。认识萧何是韩信得以发达的起点。萧何这位刘邦身边的左右手知道韩信非一般人,多方举荐,后来几经波折,特别是经过“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之后,汉王刘邦认识到了韩信的价值,他的命运才算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转折。此时的时间已经来到楚汉战争初期。身居南郑的刘邦筑坛拜将,韩信一跃成为汉王团队的大将军。作为军事上的一把手,韩信从此开始填写其辉煌的军事生涯履历表:还定三秦,涉西河,掳魏王,擒夏说,喋血阏与,背水一战斩杀成安君陈馀,一举收复赵地,东下齐国封齐王。这一系列为我们熟知的的辉煌战绩都是韩信的杰作。接下来,韩信与黥布、彭越等联合,垓下合围,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这些关键词是韩信对项羽军团发起的毁灭性打击,至此,韩信的军事生涯达到了辉煌的顶点。但是,韩信最终又是失败的,他没有笑到最后,而是被夷灭三族,实足是一个悲剧。弄了一大啦拉子,还是得死。不过这次连断头饭也没得吃。遇上了一个母老虎呂雉,吕雉有可能给刘邦戴绿帽子,吕雉的出轨对象根据《史记》记载可能是审食其,而刘邦即使知道这件事,也很可能睁只眼闭只眼,抱着“要想生活过得去,身上必须带点绿”的想法。因为审食其被刘邦封为辟阳侯,而审食其和吕后的绯闻在历史上被传的是非常广泛,所以后世也把大臣与后妃私通称为“辟阳之宠”。因此审食其和吕后绯闻就这么出来了,大家想啊,根据史书记载吕后嫁给刘邦时不过二十来岁,而刘邦已经年过四旬,后来两人生下一子一女,再之后刘邦就趁乱世起兵反秦去了,这一去就是七年,三-年反暴秦,四年与项羽楚汉争霸。据《史记.郦生陆贾传》中记载:“辟阳侯幸吕

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刘邦死后辟阳侯审食其得宠于吕后,就有人在刘邦和吕后的儿子汉惠帝面前诋毁审食其,汉惠帝于是大怒,将审食其抓了起来,欲杀掉他。吕后得知后想替审食其求情,但是心中羞惭,不能出面说话。而审食其平日嚣张跋扈,让朝中大臣都很反感,所以大家都盼着他被杀。就因为“吕太后惭,不可以言”这句话被人认为这是作为母亲被儿子知道与他人有奸情心中惭愧,所以吕后没敢替审食其求情等于默认了奸情。当然吕后绯闻只是文中点缀衬托一下,不使文章索然无味。与韩信毫无相干。但这吕雉名雉,雉:一种鸟,也叫野鸡。十步一啄,百步一饮。野鸡的绯闻,没韩信什么事。可是吕雉却要杀韩信,这就问题来了。十步一啄功夫了得,韩信岂不是要被啄死吗?韩信有免死金牌叫着什么来着五不死:为见天不死、见得不死、见君不死、见光不死、见铁不死。梳理一下怎么来的?刘邦兵败于彭城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平定魏国。请命北伐拿下代国,刘邦收其精兵三万后,韩信依靠剩下的三千兵背水一战击败赵国 ,派人说服燕国 。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骑兵,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之后奉命攻打齐国,全歼龙且二十万楚军。韩信攻打楚国,项羽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刘邦听从张良、陈平计策,撕毁鸿沟协议,追击项羽失败。汉五年韩信率十五万众兵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自此围杀项羽,韩信也因各种兵法被后世尊为“兵仙”。韩信也因战功被刘邦赏赐“五不死”。 吕雉也知道韩信的五不死免死金牌。怎么办?十步一啄功夫还是了得。胜过了五不死免死金牌。诸位计将安出?最后一个布袋(符合不见光)从天而降,将韩信裹在里面。随后,无数的竹签从四面八方射来,可怜韩信就这样成了“竹签刺猬”。 后人抱不平说是:飞鸟绝,良弓藏;狐兔尽,走狗烹。苍鹰搏兔尚需全力,亦或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今人也该知道,尊重对手了解对手才能战胜对手。可惜韩信不知道敌人来自朋友。不知道尊重朋友,肚子身体是自己的吃好穿好,但是朋友是可以背叛的,将你吃饭的脑袋都拿走了。即有今日何必当初呢?那些儿漂母,制造胯下之辱的屠夫,南昌亭亭长不是活的好好的。图虚名干实事为他人作嫁衣裳,自己落个插滿竹签的下场,在楚汉之争以及汉朝的早期,韩信的名字如雷贯耳,存在感极强。《史记·淮阴侯列传》被梁启超先生列为《史记》十大名篇之一,韩信的一生本来就跌宕起伏,再加上太史公司马迁先生如椽之笔,使得主人公韩信的形象栩栩如生,传记的内容精彩绝伦,让人叹为观止。当然,韩信的悲惨结局也引人同情、嗟叹,使人掩卷沉思。

点评:刘邦要后悔的事不少,因为很多人其实太高看他,他根本没想过自己会一统天下,打败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当日和项羽平分天下,他已心满意足,是张良告诉他,机不可失,所以才立刻反悔誓言,打项羽一个措手不及,但打下來仍是不敌项羽,这时韓信就來了,最后才击败楚军。刘邦很清楚他靠谁坐上江山,所以才有汉初三杰的说法,但他杀了韓信和其他异姓王后,面对强大的匈奴,就再没有这么利害的人帮他了,其实他知道韓信未必会反,祗是自己猜忌能人而已,当情况变得不利时,却找不到像韓信这样的奇才可倚靠,当然会觉得后悔的。面对强大的匈奴,没办法和匈奴人开战。用和亲的办法来保持双方的和平,毕竟一和亲,表面上就是亲戚了,不好意思再开打了。没有了韩信不能制定战略战术,和亲是唯一可行的战略战术,外交手段。直到汉武帝时才打破这个尴尬局面,直取匈奴,汉武帝作为中国历史上与秦始皇齐名的皇帝,雄才伟略、文治武功冠绝当世,收复了秦末大乱丢失的宁夏、浙江、两广、贵州、辽东诸地,并将甘肃、云南、福建、西域、内蒙诸地收入中国版图,进而征服东亚和中亚各国。马踏匈奴,收取河西,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以临翰海;威服西域,置城郭都护,西越葱岭,攻灭康居车师大宛诸国;东并朝鲜、南诛百越,灭西南诸夷,置以郡县。在位时期,中国的领土疆域扩大了整整一倍,基本奠定了汉朝乃至以后中国的版图,并且为中国后续朝代创造了三百年的安稳周边环境。在历史上面能被称千古一帝的只有三个帝王,一个是秦始皇,一个是唐太宗,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汉武帝。秦始皇的功绩在于统一了六国,奠定了中国的版图,并且同时统一了度量衡还有文字,建造了长城。唐太宗在于他建立了第一的帝国,当时的唐朝的影响力可以说是非常强大的。至于刘邦项羽人物如垃圾相似,只是戏曲文化方面找点题材作为娱乐而已。刘邦作为流氓地痞的祖师爷,民国时代上海的青红帮流氓组织,头面人物黃金荣、杜月笙崇拜他。《高桥杜氏祠堂记》立意高远,出手不凡,开篇就是“杜之先出帝尧。夏时有刘累,及周封于杜,为杜伯。其子湿叔,违难于周,适晋而为范氏,范氏支子在秦者复为刘,以启汉家。故杜也、范也、刘也,皆同出也。”。此说不得了,直接把杜月笙这个孝子贤孙与帝尧联系起来了。还说杜与刘邦家那个刘,出自同源,五千年前是兄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章士钊辞去东北大学的教职南下去了上海,没有人聘他做教授。要知道,章士钊留学英国,主修正值和法律,兼修逻辑,“逻辑”这两个字是章士钊的翻译。但是章士钊就是没有生意,非常冷落,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杜月笙施予援手,聘他为私人律师,给他每个月一千块,霎时律师事务所极红火,迅速扩张,他每月收入过万,手下帮办,有二十多个。大家对他投靠杜月笙有所非议,章士钊自己也说:“我现在就是吃流氓饭的。” 回应,就是这么霸气。杜月笙说过:每月存款折上多几个零不算你有多少钱,花出去多少钱才算你有多少钱。钱花出去了才是自己的。人,从出生到死亡,不过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生命挂了,钱没花完,那么赚再多的钱也没有任何意义。古往今来,无数人取得成功,其关键无不在于得到人心。有了人心的支持,有了人才为己所用,何愁大事不成?刘邦如此,刘秀如此,杜月笙也是如此。                                     刘邦一生三次遇险:鸿门宴多亏张良脱身。荥阳之战多亏陈平阴谋诡计逃离围城,固陵之战多亏韩信及时救援,并且垓下之战消灭了项羽军团。大难不死才有汉之江山。无出其右贵人相助。杀掉韩信,一时失误,以至后来与强敌匈奴一战无韩信可倚。倚天之剑自毁长城,悔之晚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阿房宫赋:不难看出,杜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议论,是和京房、马周的议论一脉相承的。后人只“笑”前人、“哀”前人,却不肯引以为鉴,硬是要蹈前人的覆辙,就只能使“后人而复哀后人”、复“笑”后人,这的确是可悲的。

段春林写於二〇二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