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二卷心似流水《家园只在行走中》《梦在飞》《流水美感》

 元辰1948 2021-12-14


六十二 家园只在行走中


    这是一个众生迷惑、茫然无措的时代,是一个固有信念和价值急剧崩溃的时代,是一个赝品充斥、利欲薰心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在老年,我又遭遇了独子早逝的不幸。信念匮乏,意味匮乏,心智低迷。我时常告诫自己,打起精神来,装点这严重残缺的人生。
    活着需要一个支撑,人生需要一个理由。但这个支撑或者理由,并不总是固定的某人某事某物。很多人为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物活着,比如为爱人为功名为责任,以致上升为信仰。岁数大一些,经历的事情多一些,才发现,我们为之奋斗的理由,也就是梦寐以求的家园,原来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激励自己的目标,一经实现,心里反而空空荡荡。而奋斗若干年尚未实现的理想,又怀疑一程不变的执着是不是一种错误。反复比较,才觉得人生所有的差别,如果不是关乎基本生存,竟变得毫无意 义。大家赤条条而来,终究要赤条条而去。对个体而言,对宇宙而言,你能感受和把握的仅是有限时空而已。
    你可能认为,一个著作等身的文化人比一个普通农民,活得更有意义。论贡献和社会影响,可能是如此。而论幸福指数和终极意义,却都是过客。著作等身的人和普通农民, 差别仅仅是生存方式和环境的不同。而且一旦成了著作等身的人,日子仍要新的任务和目标支撑。不可能逢人就讲:“我是某某名人”,“我有多少著作”。果真如此,人家不当你神经病才怪。十几年前,我探究过的这个问题:“人生的目的问题。”我认为,人生没有哲学意义上的终极目的,也没有哲学意义上的固定支撑。人不过跟草木一样,是宇宙万物之中的一个自然物自在物。关于生命的种种要求和愿望,都是人的内心诉求,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不具备必定如此的唯一客观性。
  易、 道、佛把人放到宇宙中考察领悟,提倡天人合一,即心成佛,使人茅塞顿开。但道教的白日飞升与佛教的六道轮回,又使人以为,只要诚信修炼,个体生命便可以长生不老,即便死了,灵魂也通过转世保持个体原本的智性。很多人把成佛成仙当作修炼的目的,企图享受千秋万世的物质和精神幸福。殊不知,这是从超越个体生命的宇宙轮回来说的。作为宇宙来讲,确实万劫不灭,总会生出生命和灵魂来。而个体超越自身,达到万物同一、六道同心以后,才能觉悟,得道,成佛。那时,你保留着肉身,精神与认知也不再局限于个体,而能心同宇宙,了然悟彻了。如果没有上上根器和长期的精修不堕,绝大多数人是领悟不到这个层次的。企求个体的长生不老与成佛成仙,多半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谈。越空谈,越会把长生不老和成佛成仙作为人生的固定支撑。人不能没有信念,而信念一定要切合真义,背离真义的信仰,往往是一种空谈。
    我可以没有不切实际的信念,也可以没有似是而非的信仰,但不可以忘记和背离原本的真实。这种真实就是对宇宙对人生对自己的了然觉悟。信仰和信念从这里头生出来,才具有坚不可摧的道德力量和审美力量。人生的精神支点,不是具体的工作目标,不是不切实际的责任、道义和社会舆论,而是对本真的不断追求,对宇宙、社会、人生真谛的不断领悟,然后通过每一个当下的不懈努力、每一个工作目标的圆满完成、每一次内心力量的完全释放,心口行一致地走向宇宙、社会、人生的真谛。所有固定的支点都不是永恒的精神之家,永恒只在每一个当下的判断和努力中、在对真义永无休止的追求和实践中。
    “我是行者没有家”。在真理和修行的路上,我必须不停地行走,直到生命如一头骆驼,在沙漠中累得倒下,再也爬不起来。这是一种信念,一种姿态,一种价值观和人生观。我的理想和幸福在于斯,我的卑微和壮美在于斯。
  (2008年9月7日)

散文二卷||心似流水18辑

六十三 梦在飞

    少时怀一个梦:让自己飞。天是蓝的,风是爽的,耳边呼呼有声,身下峻山逶迤。爽,太爽。但真正要让自己飞起来,不那么容易。笨重的身体不行,轻盈的思维也 不行,没有横空万里的翅膀,难作纵横九天的旅行。要想成就梦想,须得一辈子地修炼。将诚问经史,循道效前贤。梦想与修炼都是图个心灵自在,灵魂毕现,身居 陋室而心怀天下,思接千载圣人绪,神游八荒无极行。
    有成效地修炼也难。外在、内在的的限制太多。凡俗人生,一地鸡毛,满眼杂乱,总有难能超拔的事务,难以预测的灾祸,闹得人分身无术、心绪不宁。谁也不能拔着头发上天,只能于闹市修真身,烦恼中拜佛陀。
    夜阑更深,有一片梦里飞升的天地。不知道今身之我从哪里来、能到哪里去,但知道本我之我从宇宙来、回宇宙去,一粒尘埃,幻化今身。今身之我不会长久,难脱宿 命。本我之我,无我之我,性等宇宙,不生不灭,万劫永存。性灵飞扬,灵通运化的意义,在于本我之我、无我之我的自觉体认与实现,并为今身之我安度宿命提供 支撑。这就是西方科学家说的,人总需要一个理由,经受良知的拷问。
    我在阅读《海上学人》(吴中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版)时,清楚地感觉到,多少年多少代以来,社会机制对人追寻精神自由、放飞性灵是极端压制的。最常见的是舆论一律、以言治罪。书中涉及的陈望道、郭绍虞、 刘大杰、朱东润、蒋孔阳、王元化、钱谷融、施东昌、戴厚英等学者,堪称世之骄子、一代人杰,其中不少人的书或文章浇灌过我焦渴中的灵魂。但是,他们都无例 外地受到过建国以后各种政治运动的冲击和惩罚。原因很简单,批胡风、反右派、反右倾、打倒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阶级路线等等,因为他们经历相仿、观点相 近或者不愿落井下石批判别人,自然被当作敌对分子收拾。运动中间夹杂私人恩怨虽然难免,但根本的还是政治需要,禁异见,禁异声,不能消灭思想就消灭身体。
    禁 异 见,禁  异声,外国最著名的是欧洲中世纪的宗教法庭,斯大林时期的肃反。中国最著名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明清文字狱、反右、文革。政治作为利益集团的争斗,本质上都很残酷,没有人道与不人道之分,只有比较黑暗与比较开明之分。所以,我始终认为盼好皇帝的历史观,实在是老百姓无奈中不切实际的幻想。领袖人物的人格修养固然可以给政治带来影响,但无力触动政治的利益本质。
    老百姓在乎的不是政治,而是自身利益。能给广大老百姓带来安定的生活、自由的环境、发展的可能,就好,反之就不好。这是老百姓天赋的权力。而且,从人类理智的高度来讲,无论国际政治、国内政治,都应最大可能地限制其残酷本性,给众生以安定、平等、富裕、文明的生存空间。任何形式的霸权和极权,都是对人类理性的挑战。
    但是,这种良好的愿望,即便在许多并不掌权的学者那里,也没有得到回应。邹牧仑在《伴孔子周游》(海天出版社2002年 版)一书后记中写道:“遍瞻人类典籍,人们不得不感慨万千!从西亚的沙漠荒原到欧洲的辉煌殿宇,一部部被奉为经典的著作,哪一不透露出隐隐杀机?哪一部不 叫嚣着复仇?哪一部不高喊着扩张?哪一部不在狂呼着种族至上?”“人类——,几十万,几百万或几千万年发展而来的人类,在他们漫长岁月的经验里,无不对武 力津津乐道!如果说人类曾经在一个地方,或者一个群体中,发明出了一种能够覆盖全人类的仁义、和平、公正和友爱精神,那就是中国和中国人,因为中国和中国 人拥有了一个跨越国界的伟人——孔子”。可见,既往的精神文化中渗透了霸权与极权的思想,只有孔子呼唤着跨越国界的仁爱与和平。所以,精神的禁锢与开放仍 将是今后人类进步的主题之一,是民生、民权、民主的核心要义。落实了这个核心要义,物质生活、社会权益、发展机遇方面的改善也会顺理成章,否则即使改善, 也只是一种施舍。
    得到本该得到的利益,你愿意感恩戴德吗?对自己举手选出的领导,你愿意毕恭毕敬、点头哈腰吗?对事关自己和众人的纷繁世界,你愿意没头没脑、唯书唯上吗?如果你确实愿意,我理解并尊重。活得实在一点,甚至势利一点,只要不损害他人,没有什么不好,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在不产生实际利益、还得承担风险的问题上动脑 筋。但我不是这样的人。我喜欢标新立异,见异思迁。喜欢屈原、李白的无边想象,喜欢阮籍、嵇康的放达不拘,喜欢佛祖的唯我独尊,喜欢老聃的无为而无不为。 我不喜欢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我痛恨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痛恨巧舌如簧、层层伪装。我害怕回到文革期间不经意说错一句话,就可能掉脑袋的岁月。
    这种好恶,有些是从娘肚子里带来的,有些是后天熏陶的。忘不了,改不了。人生需要意气风发、灵性高扬、笑傲江湖,充满诗意和快意,也需要满怀赤诚、脚踏实 地、心口行一地把握每一个当下,扎实努力,安然平淡。爱好文学,也不过是一种修炼,并能将真实人生感受,通过各式各样的文字,作一次梦的飞翔。我把文学的 诗意定义为自由意志的快意表达。假如我被禁锢,快意从何而来?假如我没有自由意志,低俗的快感何来诗意?可喜的是,人类精神的禁锢与开放从二十世纪美国阿.鲁道夫《开放的自我》出版以来,已经在各国破题,而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也能在许多私下的场合胡诌了。但真正形成健全的开放的群体人格,让心灵自由飞翔,路途不知还有多远呢!
  (2008年9月12日)

散文二卷||心似流水18辑

六十四  流水美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河,蛟龙生焉。人生是一个积累过程。修养,事功,情致,都需要绵绵不断地、无声无息地付出。不求一朝一夕的速成,舍得一生一世的投入。百折千回,其志不变,其势不减。那么,这种行云流水式人生情态,很有美感。而且,也有实际功用,不收南瓜,总收土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啊!
    心似流水,暗喻着一种向往,一种美感,一种人生态度。并不仅仅是日子在流水般地消失,世事在流水般地代谢。
    说起流水美感,我想起金庸武侠中关于极顶功夫的描写。那种势道,起于无形,渐行渐强,婉转灵通,妙不可测,其势滔滔,其劲连绵,铺天盖地,博大精深。而意拳拳论中,讲到“拳拳服膺为之拳也”,“如汪洋巨海之水,有波浪回旋不已之势”。太极拳,也有“如行云流水,绵绵不绝,回环不已”之说。可见,金庸的描写有理论依据,而流水也藏有大道美感。
    它是中国的审美习惯和处事之道。如果西方来描写来论述,注重的会是金刚神力与实战技巧。东西方审美的差距是:前者重综合重大道重灵通婉转,后者重局部重分析重技术实力。西方人把人间的理想引向了神祗的天空,而东方人把天国的理想引向人间。所以,东方有故宫式平面铺开的庭院建筑,以温暖的木质为材料,使用红黄等温暖的颜色;西方则有顶端高耸的教堂式建筑,以寒凉的石头为材质,使用灰冷的颜色。在东方人眼里,人间是天堂是爱的家园;在西方人眼里,人间是地狱是罪恶。在西方美学大师的著作里,很难找到以流水情态来形容极致的美感。
    现在用西方人的分析方法,剖析行云流水的内涵与要素。我认为,行云流水强调的是灵动二字。灵,主要指:“轻”——四两拨千斤,“柔”——以柔克刚,“巧”——无滞无碍。动,主要指:“势”——动中不减,“劲”——持之以恒,“变”——随机应变,非衰变。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效益大家都懂,长久地坚持与不衰减不见得人人都懂。尤其在不明事理的初级阶段,往往容易毕其功于一役,鸡公屙屎头节硬,呈衰变趋势。只有在明白事理之后,才可能绵绵不断地努力,以毕生时光,积聚成汪洋巨海之势。
    势如流水,不仅是拳道——通过连绵不断的练习达到个人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全部实现自身的潜能;是艺道——使出这门功夫时,要有连绵不断的劲道与行云流水的节奏;是兵道——两军相遇,要有连绵不断、密不透风的巧劲狠劲,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将道——宽严有度,审时度势,应对连绵,内刚外柔,怀柔行刚;也是治国之道——后劲十足,连绵不已,长治久安,“治大国若烹小鲜”,不可轻易翻动,包含文革在内的二十七年,我们的政治运动搞得太多了!还是人生之道——想要达成某种境界、实现某种爱好,势如破竹、马到成功固然好,但连绵不断地坚持努力,不减其势,不降其力,更重要。
    成就事业、修养、爱好,往往受到各式各样的牵制,很难一口气喝成。那么就要一股绵劲,不急不赶,不丢不忘,终生关注,长久努力。这是一层意思。另一层意思是,不能停留在已有水平上,要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后劲十足。不幸的是,很多人干一阵,成就斐然,接着进入冰点,很快销声匿迹,没有后劲,不能“与时俱进”。创造力枯竭,发生在青壮年时期,甚为遗憾。怎样使创造力与生命自然进程协调一致,越是高龄越是炉火纯青?行云流水的生命哲学与创造意志,很重要。当然,以道求道的方式也很重要。
    生命是一种完成,一种展示。用全部心力默默去完成,把行云流水般的生命美感展示给自 己。如此以后,才是我做成功了什么,给人世能留下什么。不重视生命本身的美感,仅仅想在人间划出自己的道道,属于传统英雄人生观的粗浅想法。而重视每一时刻每一行为的生命美感,并把美感的自我实现自我欣赏与群体实现社会欣赏结合起来,才兼有现时代平民与传统英雄的人生价值。
    寂静的秋夜,我独自敲着键盘,打下这些并非为说教的文字,心里一阵温暖。这是一种自语、自悟,一种启迪和延伸。“但求悦己,或可悦人”,是我的写作态度,如是而已。
    (2008年9月16日)

微主简介

元辰,本名袁国新,宜昌人。作家,网络文学批评者,著有《悠悠人生》、《网上漫语》、《现场批评》,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二百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