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网络文学||2018散文联展||君悦《诗意的家乡》

 元辰1948 2021-12-14

第55号作品 君悦《诗意的家乡》

夷陵评论总380  组稿审定:元辰

发布媒体:元辰文苑 编发:元辰

君悦,笔名,夷陵区黄花镇水利管理站工作,水利水电工程师。喜欢用文字抒写生活、放飞心情、编织梦想。2017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有多篇散文、诗歌散见于《今日头条》《东方文海传媒》《当代美文杂志》《丝路新散文》《西陵书香》《王芳写字间》《魅力黄花》等网站和自媒体。偶有散文获奖。

诗意的家乡·南边

飞泉出林下,流翠十里坡,灰墙黛瓦映碧水,山路弯复弯。 

斜阳穿天井,檐下燕垒巢,门对笔架山竞秀,云从脚下走。

家乡的早春,乍暧还寒。冰雪化成涓涓溪流带着几份素净、透亮得不染纤尘。水从树叶上滑落、田角边渗出、岩缝里淌出和峭壁上跌落,滴哒、汩汩、淙淙、咚咚,水声在家乡的怀抱里一起唱响,流淌出黄柏河一河欢腾。清澈甘冽的水哟,您还是我初识的模样,清亮、水灵、轻盈、欢快,你是山的精灵、地的血脉,掬一捧入口,丝丝清凉沁入心扉,直化出黄柏河一河氲氤。

家乡的山川、田野从冬眠中悠悠醒来,还带着几分萧然,睡眼惺忪。河岸边那星星点点的绿芽挂着草屑、带着泥土的芬芳、吐出晶莹的露珠在晨风中微笑。青润的柳枝款款摆动,枝梢上的点点绿意跃入眼帘。迎春花花蕾初绽,红影浮动。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三月的家乡多雾,雾或从大梁山下来,或从笔架山过河,滚滚的、浓浓的、白白的。雾很害羞,总是要将整个山村淡褪隐藏到自已身后,把樱花、桃花、杏花、梨花、油菜花抱入怀中,才肯与静卧在黄柏河上的南边古民居相拥。雾乘着柔柔的风,轻盈地爬上古宅高墙,去感受岁月的时光。摸一摸飞展的屋檐、瞧一瞧门楼下的石鼓,都有明清的模样;拂一拂屏风上的诗行、石刻上的兰花,又有唐宋的风骨;掏一掏古宅的箱底,还放着商周的族谱;掂一掂古宅的重量,又感受到了古建筑的厚重!

 乡韵悠悠、古韵悠悠。南边古民居承载着历史的底蕴静卧在高坡,岁月的沧桑在高展的斗拱飞檐之上和孝、廉、方、正的门楣中渐渐地也生成了烟,融进了三月的雾。

四月的家乡,牛铃叮当洒落一路,黄牛哼哧哼哧不停忙碌,一弯弯梯田变成了一面面镜子,白鹭仿佛从镜子里飞出,背负着瓦蓝的天空。

“一把青秧乘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五月的雨来了不走,大伯大婶、姑娘媳妇只好披着蓑衣斗笠将那镜面一样的水田点染成青葱。杜鹃在山岗上高歌,“挑水下河,割麦插禾”。斑鸠也跟着叫唤,“抵不住、抵不住,”像老爷爷在哼歌。映山红开了,艳艳的红、簇簇的紫、粉嫩的白,将家乡妆扮的分外妖娆。

太阳落山了,月亮爬上了天空。贪心的青蛙挺着大肚腩、迈着八字步在田里忙活,想把田里的月亮吞进肚中。它们携儿带女,哇哇哇!呱呱呱!不知疲倦地一起鸣叫,把月亮叫过了山坡,又把朝霞叫进了田中。

秧苗牵着月光、迎着晨风、沐着朝霞,浴着阳光,窸窸窣窣竞相生长,茂盛得自在坦荡。

秋风吹来的时候,蓄满了月华的稻穗沉甸甸灿烂了整个山乡。妈妈将新月一样的镰刀磨得锃亮,一垄来,一垄去,把自已也弯成个月亮。金黄的稻子堆上了仓顶、爬上了阁楼,喜悦溢满了家庭每个角落。

春云卷,夏云舒,秋雨绵绵雾隐松,冬雪来时腊味浓。火笼里的火升起来了,伸进火笼的吊钩将月亮钓上了窗台,黑亮的铁锅里飘出浓浓的年味。

大红的灯笼挂起来,喜庆的对联贴起来,欢快的鞭炮响起来,团圆的酒杯儿举起来,儿子说喝的是希望,母亲说喝的是幸福,父亲说喝的是生活。而我想说,愿家乡岁月静好,父老乡亲们年年幸福!

方山写意

十一月二十五日,夷陵区水利局工会组织会员游览清江方山。冬季看山,也别有情味!

是日,黄柏河还在睡梦中,月亮挂在河上头。我起个大早,照例沿着黄柏河一、二桥来回跑了一圈,一身轻松。八点整,我收拾行装,准时坐上开往景区的大巴车。车厢内,随团导游吴女士手持话筒热情地向我们介绍方山景点,教唱土家民歌,与大家互动。“哥,你初一来不来么?初一我不来哟。那你初二来不来么?我初二也不来。那你几时能来么?我今日没得空,明日要砍柴,后天才到妹妹家里来。”吴女士脆生生地唱,我们大声地和,蹩脚的土家俚语在车厢里哄响。大家嘻嘻哈哈,俨然已是土家妹子憨憨的情哥。

大巴车一劲欢跑,不知不觉就跨过了长江,又越过清江,一百多公里路程被甩到了身后。眨眼间,清江方山已来到了眼前。

我走下大巴,抬头仰望,方山似一幅水墨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目之所极,雄奇的方山四面环绕,矗地接天,辽阔高远。一众的奇峰、绝壁、石柱,千姿百态,罗列满山。或孤峰独秀,一柱擎天;或绝壁兀立,山势奔腾;或状似佛祖,俯瞰人间;或形似奔马,扬蹄喷鼻;或态似群猿,顽劣闹耍……

岭上千峰俊,心中万岳飞,方山让我一见倾心。大自然鬼斧神工,几亿年光阴荏苒,岁月打磨,镌刻出这样一方赋有灵气的山水。方山美得不可方物,就像那清江边上的土家幺妹,站成如今一个风情妖娆的身姿,直让我相见恨晚。

进入西门,一屏一屏的山峰或高或低,错落有致,由近极远,纵列两山。山影幢幢罩下,山色空朦,林深幽静,行走其间,仿佛中午才从早晨开始。

方山语寂,只有凤舞溪在欢唱。

我在凤舞溪上驻足欣赏,凤舞溪在我眼前自在流淌,一溪清亮,一溪欢腾。是方山的原生态赋予了凤舞溪清亮的本质;是方山的陡峭赋予了凤舞溪欢腾的性格。

凤舞溪轻拂着方山的脸颊在山岩石隙间奔放,五步一潭,十步一瀑,百转千回,不愿离去。凤舞溪或琴鸣,或低吟,唱的是方山的歌;或堆雪,或溅珠,钤的是方山的印。

沿着凤舞溪继续攀爬,一帘一帘的瀑布像走马灯一样递次而来,目不暇接。古琴瀑、拂尘瀑、爱心瀑、吊水瀑……瀑布带着高天的云彩,凝成方山的微笑,有的悬空、有的低垂、有的飞扬、有的舒缓,百瀑千面,烟汽弥空,气象万千。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凤舞溪长袖善舞,舞动起来,白云出岫。

水一程,山一程,移步换景,我踏上人工开凿的栈道。栈道像一条巨蟒盘绕在方山的崖壁之间。

提一口气,我顺着蜿蜒盘旋的栈道一级一级向上攀越,不知不觉,已站上百丈崖头。回首俯瞰,众山已低过我的目光。远眺,山峦连绵舒展,斜阳辉映;近观,峰岭队列而下,黄叶披坡;眼前,山崖嶙峋,树斜枝疏。冬意上方山,一派莽苍苍。

我在栈道上转进,方山就在我眼里偏转和拉伸,站成各种不同的身姿。同一景点,迎面看,是望山的石人;侧面看,是昂首的神龟;后面看,是下山的奔马。风景与峰岭相拥;沧桑与峭壁对视;故事与藤蔓轻语,意像只在一念之间。方山虚怀若谷,向云向天!

我行走在栈道之上,一路古筝琴韵优扬、“佛”音清越远旷,就像牵扯着你衣角的山风,带着方山的况味、高天的情怀、明月的淡静,还隐含一丝悲悯,给你困乏的精神注入新的活力。筝声从半空中传下,在空谷中瀑泻、石隙间流淌、林梢上滑过、山崖间回荡,整个方山都沉醉其中。“佛”韵悠悠,涤心洗髓,我心中一片澄澈,仿佛这方山之上处处泉水叮咚,幽兰芬芳;又恍若释迦牟尼率众仙驾临,紫气弥空,仙鹤环立,梵音袅袅。佛祖拈花洒水,开坛布道,方山垂目。一时间,巴王莅临方山,玻璃栈道上飞来凤凰,妙门里众生皆渡,凤舞溪、龙吟溪一起吟唱。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来时我两手空空,走时我将方山装入心中。

方山懂我,我懂方山。方山已成为我希冀的精神家园!


      微主元辰,本名袁国新,宜昌人。夷陵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著有《迈向智慧的金色通道》《悠悠人生》《网上漫语》《现场批评》,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二百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