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一种美德。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为别人着想,要体谅别人的难处。 可是,当我们去践行这些理念的时候,我们却发现,这些理念,不但没有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和谐,反而让我们活得越来越累,甚至成为了众人索取的对象。 那么,是这些理念错了吗? 这些理念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没有把握好一个度。 付出有底线一个人善良的前提,是一定要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收起自己的善良。 当你选择善良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到了什么程度,在什么情况下,自己的善良,就应该戛然而止,如此,才不会被善良“反噬”。 一味地善良,不去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只会令自己的负担越来越重,也会让一些没有道德的人,抓住你善良的把柄,对你不断的索取。 这样的人,即使得到你再多的好处,他们也不会满足,甚至也不会感恩于你,只会在心里觉得:你很傻。 对于这样的人,你越善良,他们反而会越贪婪;你越是付出,你的付出就会越廉价。 善良,唯有设立了底线,在合适的人、合适的场合运用,善良,才会散发出他最耀眼的光芒。 滥用善良,只会伤害了自己,纵容了贪婪自私的人。 敢于拒绝一个人不懂得拒绝,不是善良,而是不成熟的表现。 毕淑敏说:“拒绝是一种权力,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力。” 有时候,面对别人的要求,我们不是不想拒绝,而是不好意思拒绝,或者不敢拒绝,害怕伤害到对方,或者给双方的关系造成深深的裂痕。 拒绝,是我们本有的权力,我们使用自己的权力,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人可以非议。 只要我们的理由正当,我们就可以大大方方地拒绝。 每个人,首先是经营好自己,然后才能去帮助别人。 善良,是一种选择,但不是义务。 一段关系,如果脆弱到经不起拒绝,只是依靠着你的“吃亏”来维持,那么,这样的关系,不要也罢。 真正的朋友,会考虑到你的难处,即使拒绝了,他们也不会埋怨你。这样的关系,才是值得你去努力经营的。 一个人,只有学会拒绝,在不合理的要求面前,在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面前,果断说不,才是真正成熟的表现。 “自私”一点一个人,如果只是考虑别人,却忽略了自己,那么,就是对自己的不善良、不重视。 别人为什么不拿你当回事?因为你首先就不拿自己当回事。你如果不重视自己,别人又如何会重视你呢? 本属于你的东西,你选择让出去,时间久了,本属于你的东西,你想拿回去,却会招来众人的指责。 太过“无私”,往往会把别人的自私的本性激发出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如果别人不用付出,就可以从你身上得到好处,那么,谁还会付出呢? 你的“无私”,造就了别人的自私,这样的善,还是善吗? 善良,只有坚守准则,才能发挥出他最大的价值。 余华说:“当我们凶狠的对待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善良,是一种美德,但是却不能成为别人欺辱我们的把柄。在某些时候,我们唯有收起自己的善良,展露出自己的锋芒,我们才能获得这个世界的温柔以待。 善良有度,待人有尺,别人才不会觉得你的付出“廉价”,才不会轻看于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