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 牛 通 灵 : 卢 家 世 代 钧 窑 作 品 解 读

 汲雲軒 2021-12-14



神 牛 通 灵
——卢家世代钧窑作品解读

文/朵庆彦


日前在神垕游历,见卢家第五代传人卢俊岭与第六代传人卢占召父子二人所创制的“牛”形象,甚有感触。中国生肖文化渊源流长,正值辛丑牛年,他们作牛以贺岁,心存古制。此作品取名《守望》,其名简达,其心博厚。因大疫之年,唯“守望”让人心有慰藉。卢俊岭作为卢家第五代传人,他制坯、配釉、制模、烧成了然于胸,尤擅配釉,除“卢钧釉”外,以“黑唐新花”釉著称于世。卢占召作为神垕卢家钧窑第六代唯一的传承人,也是深得家族百年技艺真髓。卢氏父子的这件作品,通体健硕稳重,又神采奕奕,昂首阔步,给人以奋进的力量。古人有“神牛通灵”的说法,在传统的吉祥文化中,“牛”为一大吉祥物。


卢家世代钧窑作品《守望》

卢家第五代传人卢俊岭大师

卢家第六代传人卢占召大师

 
《说文》载:“牛,大牲也。”作为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大型动物,牛已经成为华夏民族文化符号中的共有“图腾”。即使在巫神信仰时期,牛已经祭祀的三牲之首,有牛的被称为“太牢”,没有牛的则为“少牢”。(见《大戴礼记》)另外,在很多出土文物或牛骨化石中,也可以印证以上记载。另外,“牛”在甲骨文中是典型的象形文字。可见,牛与我们先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共生共存。
 

牛字的演变

商晚期-玉牛-河南博物院 

汉代-二牛抬杠耕地画像石拓片(黑龙江省博物馆)

彩绘陶牛-北齐-中国农业博物馆

宋代-错金银牺尊-故宫博物院


牛作为古人主要役畜是比较珍贵的,也是财富的象征,所以,诸多传世文物中牛也是吉祥寓意的源头。历朝历代,莫不以牛为吉祥形像而创制的艺术品,从陶器、青铜、石刻、到绘画、再到金银器等,莫衷一是。


北魏386-534陶牛宁夏固原博物馆藏

 彩绘十二生肖陶俑-唐-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

明代-绳纹立牛铜香薰-江西省博物馆

 
我们在对原始牛文化的解读过程中,发现牛的形象是最早完成从图像的“指事”到“象征”转化的“文化要素”,这一方面起源于交感巫术的形象转化,即从“人神”的沟通上,添加了对内涵和意义的挖掘。《易经》说卦中“坤为子母牛”,说明当时已“坤牛”认识,从而启发了中国哲学体系的形成。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我们古代先民们生产生活中对象征符合的归纳总结,并衍生发展出我国庞大的民俗以及其它牛的美术形象意蕴,成为牛形象中文化意义的索引。牛在中国文化体系中,有两个重要的方向:一是指向了民间的,世俗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二是指向了哲学的,信仰的,与精神领域结合的。
 

商代-铜牛首状鐏-高12.5厘米-邯郸市博物馆

 卢家世代钧窑作品《守望》


在我们今天看来,牛的形象和意义中,原始牛文化和历代牛文化的信息一直若隐若现。卢俊岭及卢占召父子的作品,是根植于整体民俗文化生态之间的表达。我们想要对此进行解读,就要对“牛文化”本身的生成体系做一些必要的了解。自古以来,牛的艺术形象不是纯粹以审美为终极目的的,其乃是中国本源哲学“观物取象”的表达。即包括了人与天地等超然世界的沟通,也包含了人类本身对繁衍意思的重视。所以,这件作品并没有刻意地博采古代形象,而是折衷取象,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既要符合今人审美,又要传达牛的固有文化信息。


魏晋-二牛耕地、耙地图-高台县博物馆(长39、宽19、厚5厘米)

西周-伯各卣-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卢家世代钧窑作品《守望》


上文我们说到了“神牛通灵”,这是我国古代吉牛文化的根源所在,相关的例证,可在早期的文物形象中到,如商周青铜器物上,牛的形象不仅仅独立存在,还被演化为各类的器物构架,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牛”文化图像。
 

西周-玉牛-山西博物馆藏

战国-牛形铅俑-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 

卢家世代钧窑作品《守望》


诸如后世的神话、风俗、典故等,也时常见到和牛有关的内容,如民间“鞭春牛”的风俗,以及相关的“春牛”文化。这些带有祈福特征的爱牛、敬牛民俗,早就蔚然成风。《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清朝乾隆年间更是把“立春鞭土牛”列为国家庆典,每年专管天文历法的钦天监于六月制订次年的芒神土牛图,颁发各地,作为印制芒神春牛的规范。
 

北齐-彩绘陶牛车-中国农业博物馆 

清乾隆时期-兽谱图册之牛页(故宫博物馆-纵40.1厘米,横42.5厘米)


现代在脱离土地久了,早已忘记了一直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牛文化”,而大多以美国华尔街街头的“股市铜牛”奉为圭臬,这自然是被资本神话裹胁的价值观扭曲。从远古传袭而来的牛文化,不仅包含原始文化、图腾文化,还包含了神话、农耕、畜牧、民间艺术等等。在传统语境中,牛勤劳奉献、开拓进取、尽瘁担当,始终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期待。
 

卢家世代钧窑作品《守望》

唐代-韩滉五牛图卷-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 故宫博物院 


鲁迅曾有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对牛的歌颂可谓饱含真情。李可染自取堂号“师牛堂”,他认为:“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当前,全世界经济低迷,浮华渐褪,我们不仅要保有“守望”之心,还得脚踏实地,不计得失,稳步前行。不仅仅要任重、笃行,还得开拓、创新,尤其是担当时代之重任。我想,这不仅仅是古代人们的期望,也是艺术家想通过这尊《守望》之牛,传递给我们期望。


大 师 简 介



卢俊岭

1954年生于神垕镇钧世家,卢家钧艺第五代传人。
当代卢钧名贵釉色“黑唐新花”创制者。
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陶瓷工艺专业工程师,河南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自幼随父亲卢正兴学习手 制坯、配釉、制模烧成等钧瓷系列工艺。擅长窑炉制作、釉 配制和烧成工艺,深得家族真传。
擅长领域:窑炉制作、施釉、烧成工艺、釉料配制。
釉色特点:以红釉、月白釉、蓝黑釉为主。
造型特点:以尊、洗、瓶、炉等造型为主。
常用底款:卢家世代钧窑、卢家钧窑、卢俊岭制、火神卢。
烧制方式:炭烧、煤烧、柴烧。



卢占召

出身钧瓷世家,卢钧直系第六代传人。
受卢家老一辈人在钧瓷方面的影响,自幼跟随父亲卢俊岭学习制作模型,釉料,配釉,拉坯成型,烧制等钧瓷系列工艺。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河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手拉坯和卢钧的烧制工艺。2016年10月,参加了由许昌钧瓷产业办公室和陶瓷局以及钧官窑博物馆组织的钧瓷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陶瓷制作方面的知识,还把钧瓷的制作工艺和陶瓷大学的老师进行交流,使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和钧瓷制作工艺完美结合,共同发展。
2017年5月参加了由国家文化部和教育部组织的非遗进清华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培训,在将近一个月培训中,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理论知识,开阔了视野。还参加了非遗进清华非遗展演,把钧瓷文化和钧瓷非遗技艺展现出来,获得清华大学老师以及学生的好评。
1、2008年设计制作的作品《古钧凤尊》在第五界钧瓷文化节上荣获银奖;
2、2009年设计制作的《虎头瓶》获得河南省艺术陶瓷作品展珍品奖;
3、2010年当选为河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
4、2010年钧瓷作品《虎头瓶》在钧瓷文化台湾行作品展上被评为珍品奖;
5.2011年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国家级培训项目“禹州陶瓷高级研修班”
6、2012年河南钧瓷艺术创新大赛上其作品《鼓钉钵》、《三足炉》、《掸子瓶》被评为银奖。
7.2018年参加郑州轻工系统培训班学习。
8.2019年作品“赏盘”正式入藏轻工业大学
9.2020年作品“守望”荣获“中原之星”陶瓷创作艺术大赛“金奖”


收藏品鉴,请联系卢占召大师:13619886661


跨  界

只 | 做 | 原 | 创 | 内 |容

文 学|电 影|音乐|艺术|文本

践 行 时 代 人 文 使 命

策展|小说|剧本|版权|项目|推广

出版|诗歌|散文|评论|IP

联系管理员|YOUGUANART

因艺术相知,处江湖两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