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宁老农登记信息被拒,拿出72年前“旧报”,领导震惊:快上报

 城北十五里666 2021-12-14

2019年4月中旬,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辽宁鞍山海城市西柳镇的退役军人事务所里,走进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他步履蹒跚的走到柜台前咨询。工作人员看到他,立马起身接待,询问老人:“大爷,您也是来登记老兵信息的吗?”老人颤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破旧的证件,告诉工作人员说:“是的,我是一名退伍老兵。这是我的退伍证!”工作人员接过这个证件反复翻看之后,发现里面只能依稀地看到“张贵斌”三个字,其他有用的信息一概都已经看不清楚了。

文章图片1

为了核实清楚老人的身份,他们查阅档案,关于老人的这个名字,一点信息都没有查到。于是委婉拒绝了老人做老兵信息登记,说:“大爷,这里没有找到您的信息,要不你还是先回家吧。”无奈之下,老人只能返回家中。谁知,第2天一大早,大爷在女儿的陪伴下,再次来到了老兵登记处,并且拿出一张“泛黄的旧报纸”,工作人员接过来一看,吓得立即上报!这张软塌塌的旧报纸里面究竟有什么内容?老人又有何身份,为何能惊动政府?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文章图片2

原来这位叫张贵斌的老人,不仅是一位抗战英雄,还是“人民功臣”!曾在辽沈战役-塔山狙击战中,先后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正是因为他在战斗中表现的英勇果敢,战后还被授予“人民功臣”的荣誉称号。老人的英勇事迹,我们还要从1925年说起。这一年,在辽宁海城市西柳小码村的一户贫困农民家庭中,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

文章图片3

张贵斌的出生对这个家庭而言不是什么喜事,反而成为了父母的一种负担。那个年代军阀混乱,民不聊生,穷苦老百姓每天都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作为农民家里还没有地,只能靠给地主家打零工赚些生活费,地主还总是欺压老百姓。再加上张贵斌上面还有个哥哥,所以他的出生对这个原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好在他从小就非常孝顺懂事,常常帮父母干活减轻负担,这让父母感到很欣慰,虽然生活很苦,但一家人在一起平平淡淡过日子也是幸福的。

文章图片4

可惜这种平静的日子并没有过多久,便跟随父亲的离开,烟消云散。在张贵斌年少时,父亲为了多干些活,让家里的日子更好过一些。就一个人在地主家里面接了多份活,地里的农活干完之后还去帮地主家放驴,因为疲劳过度,一个不注意,将地主家的驴弄丢了。地主知道后,一怒之下断了他们家的生活来源,不仅克扣了工钱,还赶着马车硬生生地从父亲身上轧了过去。他们两兄弟眼睁睁地看着父亲,被残忍的地主折磨至死,心中满是仇恨,却因为无权无势,根本不能拿地主怎么样!他们暗自计划想要干掉地主,为父亲报仇,母亲得知后,拼命阻止他们。因为她知道,地主家里守卫森严,孩子们去了恐怕会再搭上两条命。她已经失去了丈夫,不能再失去两个孩子。

文章图片5

就这样,在母亲的劝说下,张贵斌只能忍气吞声,暂时放下心中的仇恨,好好挣钱照顾好母亲。兄弟俩和母亲相依为命,依旧过着拮据的生活,在他们成年之后,母亲还为他们张罗婚事,让兄弟两人娶了媳妇。但好景不长,原本幸福的生活,被一场猝不及防的意外给打破了。那天哥哥正在田里干活,被突如其来的国民党强行押走,做了壮丁,此后再无音讯。张贵斌四处打听,多年过去了,也没有打听到一丝消息。村里很多人都猜测,他的哥哥可能早已遇难了。张贵斌虽然不相信,但是看着每天因思念儿子,泪眼婆娑的母亲,他就心痛不已。暗自发誓一定要干出一番作为,让这个支离破碎的家重新活起来!为父亲和哥哥报仇!

文章图片6

1948年,解放军打到鞍山,鞍山终于得以解放,张贵斌亲眼目睹解放军战士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把国家和百姓的利益放在第1位。他知道这是一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军队,跟着这样的队伍,迟早能为父亲和哥哥报仇雪恨,所以他不顾新婚妻子和年迈母亲的反对,义无反顾地参加解放军。和家人离别时,他强忍着泪水,不让母亲和妻子担忧,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打胜仗,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为亲人复仇。”然后转身离开,从此展开自己的军旅生涯。

文章图片7

进入解放军队伍之后,他先是经过了一个月的系统训练,然后被分到了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跟随部队四处作战。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在司令员林彪的统一指挥下,解放军一鼓作气,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了东北大部分人口和土地,从四面包抄沈阳,长春,锦州等地。并将大部分的主力部队安排到锦州,彻底阻断国民党的后路。然后一边密切监视沈阳,一边派遣少数部队向长春方向行动。给国民党来个“瓮中捉鳖”,以关门打狗的方式,将驻扎在东北的国民党军一举歼灭。张贵斌所在的第四纵队被部署的位置,刚好就是这个战略布局之中最重要的一个位置,那就是塔山。

文章图片8

这个地方名为塔山,却并没有山峰,而是一个平地而起的小村子,村里的地形大多数为开阔的土地。在这样的村子里,根本没有办法短时间内建好一个防御高地。即便和敌人交上火,也只能坦然相见,根本没有躲避防御的地方。所以塔山阻击战,堪称辽沈战役中最为凶险的一仗。之所以解放军会选择在这个地段阻击敌人,是因为塔山靠近锦州湾和白云山,是敌人撤退的必经之地。

文章图片9

张贵斌参军以来第1次遇到这么凶险的战役,而且他当时年龄较小,身边的战友在开战之前一直鼓励他,但他却没有露出丝毫的胆怯,为保证战争胜利,他带领一队人在村里挖战壕,修筑防御工事,领导看到,也对他的机智赞赏有加。而此时,他心中想的却是:为了能够快速结束战争,让老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家人过幸福生活,即使死在战场上,他也觉得值了。正是因为心中抱着这样的信念,战争打响之后,他无所畏惧,在弥漫着硝烟的战火中向敌军冲刺。敌军的飞机不停的在空中盘旋,炸弹一个接一个的在他身边炸响,战友们一个个倒下。

文章图片10

而当时他的手中只有两枚手榴弹,为了让这两枚手榴弹物尽其用。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拼命跑到距离敌人较近的地方,拉响手榴弹用力甩过去。只听砰的一声,敌人被炸倒一片,他又迅速跑过去,冒着生命危险在敌人的尸体上寻找武器。把找到的兵器分给战友们。用这样的方法,他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来来回回不知跑了多少趟。

文章图片11

腿被炸伤了血流不止,他都没有感觉到疼痛,直到伤口的位置再次中弹,他痛到站不起来,才意识到自己受伤。而此时他已经顾不得包扎,从地上随便抓起一把焦糊的泥土,糊在伤口上,撕下一块衣服简单包扎之后,便迅速投入战斗中。他用抢来敌军的弹药,将敌人炸得落花流水,气急败坏的敌军又调来了一大批兵力,想要一举拿下塔山。

文章图片12

然而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我军依然坚守在阵地上,和敌人对抗了7天7夜。敌人被打得精疲力竭,最终只能乖乖投降。10月15日,我军成功围剿敌人,取得战斗的胜利。而此时,战场上横七竖八躺满了战士们的遗体。解放军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张贵斌所在部队原有120名战士参战,可如今却只剩下了三人。

文章图片13

如今,张贵斌老人每每想起这场战役,都会觉得非常惨烈,泪水不禁地流了下来,这泪水是为战士们所流的。当年凭借在塔山阻击战中的英勇表现,他被破格授予“人民功臣”称号,记大功一次。之后他还被破格提拔为共产党员,跟随部队东奔西走,参加过数场大大小小的战役,立下赫赫战功。更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文章图片14

全国解放之后,他因旧伤复发,不得已回到家乡养伤。退伍之后他放弃了组织上为他安排的工作,而是选择回家,继续为家人和老百姓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他还不顾妻子反对,将复员费全部献给了村里的老百姓,帮助村里的困难户。还带着村民在家乡修路、架电线搞建设,为家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而他却隐瞒自己的功与名,在村子里一直默默无闻地过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文章图片15

直到2019年,政府登记抗战老兵信息,94岁的老人自称是老兵,却因证件老旧,无法证实信息被劝返。无奈之下,老人拿出珍藏了72年的旧报纸。工作人员看过报纸内容都被震惊了,吓得立即上报。原来报纸上记载的正是,当年张贵斌在塔山狙击战立功的全过程。老人身份曝光后惊动政府!他不仅是抗战英雄,也是抗疫英雄,2020年疫情爆发时,老人还第1个前往相关部门,将自己所剩不多的积蓄全部捐给了武汉。这样的英雄值得我们尊敬!

文章图片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