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通鉴】大太监石显之树倒猢狲散

 衣赐履读通鉴 2021-12-14

衣赐履按:古语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能够做到两朝三朝甚至四朝的元老,那一定早已成精了,一方面他们可能运气好(比如皇帝相对温和,并不嗜杀),另一方面,混官场的功夫绝对炉火纯青。但似乎没怎么听说过有两朝三朝的元老太监的。元帝刘奭(读如示)不死,石显不会失势,可惜,这回石显运气不是太好,刘奭死了。

尽管中书令(宫廷政务长)石显威震朝廷,宰相和御史大夫在他面前都不敢大声说话,但还是有不怕死的,动不动跳出来给石显上眼药。御史中丞(总监察官)陈咸,经常私下抨击石显。前37年,石显抓住机会,指控陈咸和槐里(陕西省兴平市)县长朱云泄露宫廷机密(宰相韦玄成谈及朱云性情暴戾,陈咸在旁听到,转告朱云;朱云上书为自己辩护。朱云是帝师萧望之的学生,曾鼓励萧望之自杀,详见拙文《大太监石显之逼死帝师萧望之),陈咸、朱云同时下狱,判处髡刑(剃光头),罚做苦工。

衣赐履说:单看此段,这个陈咸,当然是一条响当当的汉子,一个不畏强权的正人君子。那么,是不是呢?《汉书·陈咸传》载,陈咸的老爹是前御史大夫陈万年,靠着老爹的关系,陈咸当了郎官(记得“任子令”吧?二千石以上高官,任职满三年,没出什么乱子的,可以在儿子或兄弟中推荐一个担任郎官)。人们都说陈咸有才干,坦率耿直,敢于讥刺当朝权贵。有一次,陈万年生病,把儿子喊到病床边教训,老陈“当当当”一直说到半夜,小陈坐在那里居然打起瞌睡,头一歪碰到屏风上。老陈大怒,就要起来抽小陈,骂说,你老子教训你,你特么居然敢睡觉!小陈叩头认错说,老爹啊,你说了一晚上,不就是让我见人就大拍马屁、大吹法螺吗!老陈一听,原来儿子知道啊,于是,嘿嘿一笑,踏实睡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万年教子”。

然而,陈咸为官,严苛而贪,实在算不上一个好官。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史官的厉害,他根本不需要说谎,只需选取不同的材料,就可以把同一个人写成天使,或者魔鬼

这一向以来,石显如切瓜割菜一般,干掉了一票政敌,前将军萧望之、太中大夫张猛、魏郡太守京房、待诏贾捐之都丢了性命,长安令杨兴、御史中丞陈咸则受了髡刑之后罚做苦力,光禄大夫周堪病死,他也脱不了干系,因此,石显的声势震动朝野,公卿百官畏惧。

【石显有这么妖吗?怎么跟东方不败似的】

石显与中书仆射(宫廷政务署执行官)牢梁、少府(宫廷供应部长)五鹿充宗结为同党,想当官的,只要能搭上他们,都能混个一官半职。

当初,石显见左将军冯奉世父子都在朝中做官,冯家的声望很好,女儿又在内宫做昭仪(冯媛,前38年,有熊扑向刘奭,冯媛挡在前面保护,所以,刘奭对她很是敬重,详见拙文《冯奉世:威名震“两西”,终究未封侯》。昭仪是妃嫔的“职称”,仅次于皇后),石显想攀附他,就向刘奭建议,冯昭仪的哥哥谒者(皇家礼宾官)冯逡品行端正,应该侍奉在皇上左右。刘奭召见冯逡,打算任命为侍中(宫廷随从)。冯逡是个有理想的好青年,立即请求私下向刘奭汇报思想。刘奭于是屏退左右,要听听冯逡的治国高见。岂料,冯逡上来就指责石显专权,不是个好东西。刘奭心说,你才不是个好东西,石爱卿好意推荐你当官,你不领情也就罢了,居然反咬一口,滚,哪儿来的滚回哪儿去!自此,石显对冯家恨之入骨。不久,御史大夫空缺,群臣公推冯逡的哥哥大鸿胪(藩属事务部长)冯野王的品行才能第一,刘奭于是询问石显,石显说,照理说呢,冯野王这人是真不错,九卿中没有人能赶得上他,但是呢,他是冯昭仪的亲哥哥,如果升他为三公,我担心后世会认为陛下用人,不是看才能,而是认裙带。刘奭一琢磨,石显说的对啊,不能因为用了冯野王而毁了朕的一世英明啊!于是,下诏狠狠夸赞冯野王,但坚决不给他升官。

衣赐履说:一看冯逡就不是混官场的,石显跟刘奭是什么关系,容得你一上来就嚼舌头吗?足以见得,冯奉世一家,虽然也封爵位高,但是武将出身,不懂政治,人品官德,让人钦佩,但是根本就不是玩儿政治的,没有擢升,也是好事。升上去了,可能族灭。

石显虽然大权在握,但心里头也不踏实,他深切知道,他的风光全部来自刘奭的信任,一旦信任不再,就是他的末路。因此,石显决定导演一出好戏,巩固这种信任。石显经常出宫到各官署办事,他向刘奭请求说,有的时候回宫太晚,宫门都关了,我能不能说是奉陛下之命,教他们开门呢。刘奭允许。于是,石显找个由头儿出宫,故意搞到深夜才回来,声称皇上有令,让人开门。不久,果然有人上书控告说,石显胆大妄为,假传圣旨,私开宫门。刘奭笑着把指控书拿给石显看,石显立即泪流满面,说,皇上爱护信任我,我才能为皇上尽心办差,但是很多人都对我羡慕嫉妒恨,都想陷害我啊,像这样的事估计很多,皇上啊,我这瘦弱单薄的小身板儿,实在扛不住众人的怨恨啊,皇上您要是可怜我,就免了我的职,让我到后院扫个地打个水唔的,那样,我这条小命兴许还能保得住,请皇上恩准啊。

【刘奭,说起来做皇帝比他儿子刘骜还好点儿】

刘奭看着泪眼婆娑的石显,鼻子也是一酸,心说,办了谁也不能办了石显啊!免职?NO!不但不免,还要大大赏赐,让那帮心怀叵测的家伙看看,朕就是这么喜欢显显!一时间,刘奭赏赐的以及朝臣贿赂石显的钱财达到一万万。

当初,萧望之服毒自杀之后,朝野纷纷传闻,是石显杀死了老萧。老萧是当时的大儒,石显担心天下儒生因此诋毁自己,甚为忧虑。碰巧有个琅邪(山东省诸城市)人贡禹担任谏大夫(议论官),贡禹以精通儒家经典闻名天下,石显就派人向他示好,随后向刘奭举荐,在石显的精心安排下,贡禹官运亨通,一路做到御史大夫,位列三公。石显对贡禹如此尊崇,赢得天下儒生的好感,“萧望之被石显害死”的风言也就逐渐湮灭。

前33年,五月,刘奭在未央宫逝世,太子刘骜继位,是为汉成帝。

32年,刘骜调石显任长信中太仆(长信宫交通官),俸禄为中二千石(文官最高级)。

衣赐履说:读到现在,感觉上,西汉的中朝官,似乎还没有完全确定,哪些岗位必须是太监,哪些岗位不能用太监,比如,中书令、中常侍、长信中太仆……这些官职,似乎正常人做得,太监也做得,还未成定制。

主子死了,石显失去依靠,离开权位几个月后,宰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一条一条列出石显的罪行,捎带着连他的同党牢梁、陈顺都被罢官。石显也被罢官,勒令回乡,他带着老婆娃娃,一路上越想越憋气,越想越戳火,结果可能得了两千年后的时髦病:抑郁症。还没回到家,就一命呜呼了。所有与石显交往并靠石显做了官的人,都被废黜。

司隶校尉(京畿总卫戍司令)、涿郡(河北省涿州市)人王尊上书弹劾宰相匡衡和御史大夫张谭,说:

宰相、御史大夫,明知石显等人专权擅势,作威作福,是国家的祸害,不但不上书弹劾,反而对他百般谄媚。攀附臣下,欺瞒主上,心怀邪恶,迷惑君王,这是大逆不道之罪!这些罪恶发生在大赦之前,也就罢了。然而,在大赦之后,匡衡、张谭指控石显时,不自责不忠之罪,反而故意宣扬突出先帝(刘奭)任用小人的失误,妄言什么“文武百官畏惧石显,超过了皇上”,这种罪不可赦的话,是他们应该说的吗!

【大儒匡衡,让人无话可说】

匡衡听说了王尊的弹劾,惭愧恐惧,脱掉官帽谢罪,缴还宰相、侯爵(安乐侯)的印信、绶带。刘骜刚刚即位,不愿惩治公卿,下令贬王尊为高陵(陕西省高陵县)令。可是百官中很多人都认为王尊说的很有道理。匡衡心中不安,每逢遇到水旱天灾,都接连请求退休让位。而刘骜总是下诏安抚慰留,不批准他辞职。

衣赐履说:刘奭在临死前,其实很想把刘骜这个太子给换了,而石显与其他重臣一道,坚决站在刘骜这一边,才保住了刘骜的皇位。那么,为什么刘骜一上台,就把石显给办了?我想,一方面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另一方面,应该是有人为了换掉石显,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如果没有其他特殊事件,做工作的应该就是匡衡和张谭。

王尊,包括当时后世很多人,对匡衡多有微词,感觉他身为宰相,对石显卑颜媚骨,人一走你就跳出来干人家,人品太差,不符合儒家标准。

我虽然不喜欢匡衡这货,但说句公道话,当初,石显如日中天的时候,王尊你干什么去了?你怎么不去弹劾石显?萧望之、周堪之辈,都是刘奭的亲老师,尚且都被石显干掉了,匡衡算哪根儿葱啊!只要刘奭一天不死,就没人灭得了石显。

联想到一千多年后的嘉靖皇帝,严嵩、严世藩父子把持朝政数十年,坏事做尽,祸国殃民,其他大臣想不想把他爷俩搞下去?想搞。为什么不搞?搞不动嘛!严氏父子和嘉靖好成那样,谁搞严,谁就死。因此,等徐阶最终下手倒严时,已经隐忍了十多年了,倒完严,徐也是心力交瘁,这岂是一个腐儒能够理解的?当然,匡衡和张谭之所以行动,也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可能之前就想搞掉石显,但时机不成熟;另一个是,他们看出刘骜想办了石显,于是落井下石。

儒家出身的人做官,都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好些个事儿,做得说不得,一拿到台面上掰斥,在道德层面上就败掉了,王尊指控匡衡妄言“文武百官畏惧石显,超过了皇上”为大逆不道,难道匡衡说错了吗?当然没错,但不能辩驳,一辩驳就彻底输了,呵呵。因此,凡写在书面上的,都是浩然正气,绝不能搞阴谋诡计,王尊站在道德至高点上来批判匡衡时,匡大儒根本没办法解释,只能辞职。

另,宰相匡衡,大家可能不大熟悉,但“凿壁偷光”这个成语应该并不陌生。对了,凿壁偷光读书学习的,就是这位匡大爷,我们另外讲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