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通鉴》遇见纪检干部】 衣赐履按:自从董卓把献帝刘协弄到长安之后,董卓系和反董卓系之间,就基本上不打了。但他们自己开打,董卓系内部打,王允灭董卓,李傕、郭汜灭王允,李傕、郭汜对打;反董系内部也打,关东地区打成一锅八宝粥,炖了好几个小时的那种。这一时期,除了七七八八的变民集团之外,关东的大小扛把子们有,袁绍、袁术、曹操、吕布、陶谦、孙坚(孙策)、刘表、公孙瓒、公孙度等,我们先从北边儿的公孙瓒讲起。 公孙瓒,字伯珪,辽西郡(辽宁省义县西)人。老公孙家,也是当地大族,世代都有二千石级别的大员。不过,公孙瓒运气不太好,摊上一个出身下贱的老娘,估计最多也就是公孙家的一个婢女,搞得他在家里没地位,只能在郡里当个小吏。 除了出身不好,公孙瓒其他条件都很出色,人长得帅,声音洪亮悦耳(为人美姿貌,大音声),我感觉大约就跟演唐僧的徐少华、迟重瑞差不多,呵呵。公孙帅哥非常聪明,记性贼好,口才了得。当时郡太守姓侯,公孙瓒常常同时向他汇报好几个业务口儿的事儿,事无巨细,一条一条讲得很清楚,平日里工作也很认真细致,最大的特点就是从来不忘事儿。老侯认为公孙瓒是个奇才,而且长得这么帅,干脆就招为姑爷了。 【我心目中的公孙帅哥】 当了太守姑爷,身份就不一样了。公孙瓒先前读书不多,老侯借职务之便,公费派他去进修,老师是涿郡人卢植(时在缑氏山中,洛阳东南方数十公里处。缑读如沟),学成归来,做了上计吏。 衣赐履说:卢植是当时大儒,文武全才。在卢植门下,公孙帅哥遇见了一个小兄弟,成天逃课,衣着华美,赛狗赌马,喜欢流行音乐,俩人关系不错。这个小兄弟,就是皇叔刘备,呵呵。 上计,是指地方行政长官定期向上级呈上计文书,报告地方治理情况,包括户口、垦田、钱谷、刑狱等内容。上计吏则指佐理州郡上计事务的干部。 后来的郡太守姓刘,不知道被什么事儿牵连,司法部召他到洛阳去问罪。公孙瓒改换容服,假称侍卒,亲自为刘太守驾车,一路侍奉。刘太守被判流放日南(越南东河县),公孙瓒决定陪他一道去日南服刑。出发那天,公孙帅哥备好米、肉,在北芒山祭祀先人,说: 我以前是公孙家的儿子,现在是别人的臣子(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应该去日南服刑。但日南瘴气很重,我这一去,也不晓得能不能回得来,今天在此与祖先告别! 说完,拜了两拜,慷慨而起。当时在场的人,无不为公孙瓒感慨、赞叹。 没想到,刘太守走到半路,就被朝廷赦免,官复原职。那老刘要不提拔公孙小弟,就忒不是东西了。于是,老刘举荐公孙瓒为孝廉,然后到宫里当郎官儿,再被任命为辽东属国长史。 衣赐履说:此处,透露出一些信息: 1.公孙瓒虽然也是辽西世家出身,但因为母亲地位低贱,他在家里不受待见,无法获得举荐,在郡里只能从小吏做起。公孙瓒对士大夫很不感冒,这一点,成为他最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2.公孙瓒指望不上家里,就把希望寄托在郡领导身上。先是成为侯太守的女婿,然后成为刘太守的“忠臣”。决定陪刘太守去日南服刑,这是一场豪赌,既赢得了忠诚的名声,又获得了咸鱼翻身的机会。似乎,愿意“赌一把”,也是公孙瓒的一个性格特点。 3.公孙瓒对父母没什么感情,因此,他不祭父母祭祖先。这次祭祖,其实更像做秀,目的就是赢得名声,以后被举荐时,多些筹码。也就是说,公孙帅哥,也是好演员。 有一次,公孙瓒带了十几个骑兵巡逻,正撞见几百个鲜卑骑兵。公孙瓒对士兵们说,今天如果不拼死一冲,那咱们就都死定了。言罢,公孙瓒手持两刃矛,向着鲜卑兵就冲过去了,其他人紧紧跟上,杀伤鲜卑兵数十人,逃出险境,公孙瓒的手下死了一半。 之后,公孙瓒被任命为涿县(涿郡郡政府所在县,河北省涿州市)县令。 公元187年,太尉张温征调幽州(河北省北部及辽宁省)乌桓骑兵三千人,讨伐凉州叛乱。前中山国(首府卢奴,河北省定州市)宰相、渔阳(北京市密云县)人张纯,请求当这支队伍的指挥官,张温拒绝,而是命涿县县令公孙瓒率领。 张纯没能当上指挥官,非常愤怒,就跟他老乡、前泰山郡(山东省泰安市东)太守张举,以及乌桓部落首领丘力居,结盟造反,斩杀地方官员。张纯称为弥天将军、安定王,张举则直接称帝,哥儿俩宣称,老张家要取代老刘家,敦促灵帝刘宏赶紧辞职,三公九卿前来迎接张举到洛阳正式登基。 公孙瓒率军征讨张纯等人有功,被升为骑都尉。 公元188年,张纯与丘力居等侵犯渔阳、河间、勃海、平原,大肆杀人抢掠。公孙瓒追击战于属国石门,敌寇大败,丢弃妻子儿女越过边塞逃走,所抢走的男女全部被夺回。公孙瓒深入敌后无援,反而被丘力居等人包围在辽西管子城,相持二百多天,粮食完了吃马,马吃完了煮弓和盾上的皮革,力战不支,于是和士卒们诀别,分散突围,当时雨雪交加,十之五六都死在沟壑裹,敌寇也饥饿困乏,退到柳城。 朝廷任命公孙瓒为降虏校尉,封都亭侯,又兼任辽东属国长史。 公孙瓒经常带领几十名善射者,都骑白马,作为左右翼,自称“白马义从”。乌桓互相转告,避开白马长史。于是画了公孙瓒的像,骑在马上射,射中了就高呼万岁。 【白马长史,帅呆了!】 丘力居等人窜掠青、徐、幽、冀四个州,四州百姓深受其害,公孙瓒不能平定。朝廷商议,认为宗正、东海郡人刘虞有德行威仪,而且以前曾担任过幽州刺史,与少数民族关系都搞得很好,如果派他去镇抚,这些地方可以不用动兵就获得安宁,于是任命刘虞为幽州牧。 公元189年,年初,刘虞到任,即派使者去胡人那里,晓以利害,并责(悬)成(赏)交出张举、张纯的首级。丘力居等人听说刘虞回来了,十分高兴,各派使者去见刘虞,并将部队撤回了各自领地。 公孙瓒一看,刘虞来了之后,派几个使者到胡人那里白活一通,胡人就服了,老子打了这么多年仗,还不如他动动嘴皮子,岂有此理!于是,公孙帅哥偷偷派人杀了丘力居的使者。胡人得知情况,就改道去见刘虞。刘虞于是上书,要求撤掉有关屯兵,只留了公孙瓒的步、骑兵近万人,屯驻右北平郡(河北省丰润县)。 三月,张纯被门客王政所杀,将首级献给了刘虞。王政被封为列侯。刘虞被拜为太尉,封襄贲侯。董卓进京之后,改任刘虞为大司马,任公孙瓒为奋武将军,封蓟侯。 【刘虞,厚道人啊】 公元190年,袁绍等人组织了反董联军。董卓挟持献帝刘协迁都到长安,征刘虞为太傅,但是道路隔塞,使者没能到达幽州。袁绍、韩馥认为皇帝年龄幼小,受制于董卓,天下无所归心,于是打算拥刘虞为帝,刘虞坚决拒绝,但还与袁绍等人来往(详见拙文《如果你认为袁绍浪得虚名,那是你没读懂袁本初》)。 公元191年,青州(山东省北部)黄巾军进攻勃海郡(河北省南皮县),部众达三十万人,准备与黑山军(活动于太行山一带)会合。降虏校尉公孙瓒(时在右北平郡)率领步、骑兵二万人在东光县(河北省东光县)以南迎击,大破黄巾军,斩杀三万余人。黄巾军丢盔弃甲,奔逃渡过黄河。公孙瓒在黄巾军渡过一半时逼近,黄巾军再次大败,又死了数万人,河水被血染成了红色。被浮虏的有七万余人,车辆、甲胄和财物不计其数。公孙瓒威名大震。 此时董卓执政,幽州牧刘虞的儿子刘和在宫中任侍中,献帝刘协想东归洛阳,便命刘和假装逃避董卓,从武关(陕西省商南县西南)去见刘虞,要刘虞出兵迎接献帝。 刘和走到南阳郡(河南省南阳市),见到袁术。袁术脑瓜一转,就想利用刘和,拉他老爹刘虞当自己的外援。于是,袁术扣留刘和,让他给刘虞写信派兵,承诺刘虞的兵到了南阳,他袁术就与刘和一道去长安迎接献帝。刘虞接到信后,立即派数千名骑兵去见刘和。公孙瓒知道袁术这家伙自己还想当皇帝哩,又怎么会西迎刘协?就劝阻刘虞不要派兵,刘虞不听。 公孙瓒担心刘虞的人到了袁术那里会出卖自己,于是,也派堂弟公孙越率一千骑兵支援袁术,并暗中挑唆袁术扣留刘和,吞并刘虞派去的队伍。 这样,刘虞和公孙瓒矛盾更深。刘和发现袁术这货满嘴跑火车,靠不住,找了个机会逃跑,继续北上去见老爹。没想到,经过冀州时,又被袁绍给扣留了。 袁术派他任命的豫州刺史孙坚西进攻打董卓,孙坚尚未返回,袁绍任命会稽郡人周喁(《通鉴》上说是周昂。喁读如用,阳平)为豫州刺史,突袭孙坚的根据地阳城(河南省登封县东南)。孙坚大怒,回军还击周喁,周喁败退。袁术派公孙越帮助孙坚进攻周喁,公孙越运气不好,被流箭射死(详见拙文《猛男孙坚》)。 【看着比唐僧还帅】 衣赐履说:这个周喁,是曹操的人。袁绍任命曹操的人为豫州刺史,这个脑洞挺大的,我们讲曹操时再细讨论。 公孙瓒知道后大怒,说,我弟弟的死,祸首就是袁绍。于是他率军驻扎磐河(自山东省平原县向东北流入渤海),上书朝廷,历数袁绍所犯的十条大罪,然后进军攻击袁绍。冀州下属各城多数背叛袁绍而响应公孙瓒。袁绍感到恐慌,便把自己的勃海太守印绶授予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范,派他前往勃海郡出任太守,以求和解。然而,公孙范随即背叛,率领勃海郡的军队,前去协助公孙瓒。于是公孙瓒自行任命部将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山东省西部)刺史,并全部更换了各郡、县的长官。 衣赐履说:此时,袁绍刚刚从韩馥手里夺得冀州,基础不稳。袁绍夺取冀州时,公孙瓒帮了大忙,带兵攻打冀州,吓得韩馥把冀州牧让给了袁绍。 公孙瓒和袁绍正式开撕。 这个时候,我们亲爱的刘皇叔正好投奔到公孙同学这里,公孙瓒就派刘备跟着田楷一道夺取青州,立下功劳,被任命为平原国(首府平原,山东省平原县)宰相。 【点赞、点“在看”,都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