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通鉴】后官渡时代4:袁青州命丧虎豹骑,高刺史魂断荆州路

 衣赐履读通鉴 2021-12-14

【当《通鉴》遇见纪检干部】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放假三天,喝了四顿酒,晕头转向,耽误发文儿了,还请大家原谅哈

这一回,讲袁绍的长子、青州刺史袁谭和外甥、并州刺史高干的末路。


最初,袁绍任命安平国(首府信都,河北省冀县)人牵招为督军从事,兼领乌桓突骑(《后汉书》称乌桓,《三国志》称乌丸。突骑,是用来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袁绍死后,牵招跟了袁尚。公元204,曹操攻打邺城,袁尚派牵招到上党(山西省长子县,属并州)去监督运输军粮,牵招还没有回来,袁尚已被曹操打败,逃到中山国(首府卢奴)。牵招听说袁尚兵败,就劝袁尚的表哥、并州刺史高干说:

并州左有恒山之险,右有黄河可据,兵马五万,不如迎接袁尚到并州来,观察局势变化,再作打算。

【高干也蛮厉害的】

据说高干不但不接受,还打算干掉牵招。牵招一道烟逃离并州,道路险阻,没能追上袁尚,就向东投奔曹操,曹操仍任用他为冀州从事。

衣赐履说:高干拒绝接纳袁尚,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权力问题。真把袁尚接来,并州的兄弟们听谁的?是听他袁尚的,还是听我高干的?
另外,我们在《后官渡时代1:袁氏兄弟与曹操鏖战冀州、并州》那一回曾讲过,袁尚、袁谭兄弟在黎阳和曹操对阵时,袁尚遣高干、郭援等人,联合匈奴,在河东郡弄得动静儿挺大(《三国志·钟繇传》《三国志·张既传》都持此说)。也就是说,高干本来服袁尚管的,那怎么突然不服了?《三国志·庞德传》载,建安中,太祖讨袁谭、尚于黎阳,遣郭援、高干等略取河东……哦,原来,高干是和袁谭一伙儿的,袁谭、袁尚哥儿俩都恨不能掐死对方,高干不接纳袁尚就更讲得通了。

十月或稍后,高干归降曹操,献出并州,曹操仍任命他为并州刺史。

曹操围攻邺城时,原已归降曹操的袁谭反叛,攻取甘陵国(首府甘陵,山东省临清市)、安平国(首府信都,河北省冀县)、勃海郡(河北省南皮县)、河间国(首府乐成,河北省献县)。

注:甘陵、安平、勃海、河间,均属冀州。

袁谭进攻逃到中山国的袁尚,袁尚抵挡不住,向北逃往故安(河北省易县东南,属幽州),投奔二哥、幽州刺史袁熙。袁谭收编袁尚的残部,回军驻扎龙凑(山东省平原县东)。曹操写信给袁谭,痛斥袁谭违背誓约,又替儿子曹整休了袁谭的女儿,派人送还给袁谭,随后出兵讨伐(去年,曹操为儿子曹整娶了袁谭的闺女)。

十二月,曹军到达其门(今地不详),袁谭自平原撤出,退守南皮(勃海郡郡政府所在县),在清河(流经南皮县西)沿岸布防。曹操进入平原,占领诸县。

正式开打之前,曹操先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上表推荐辽东郡(辽宁省辽阳市)太守公孙度为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本年(公元204年),公孙度去世,儿子公孙康继位(公孙家的事,我们下回介绍)。

第二件,招降涿郡地方扛把子。当时,涿郡一带的扛把子叫王松,曹操给王松写信招降,王松率雍奴、泉州、安次等地归附。

衣赐履说:史称“渔阳王松据其土(指涿郡)”,王松具体职务不详,有可能是幽州刺史袁熙任命的。雍奴、泉州属渔阳郡,安次属广阳郡,说明王松的势力范围至少包括涿郡、渔阳郡和广阳郡。换句话说,袁绍的二公子、幽州刺史袁熙,对幽州的控制力相当有限。

第三件,派牵招出使柳城(辽宁省朝阳市东南)乌桓。在袁绍手下时,牵招管理过乌桓骑兵,因此,曹操派他去柳城,安抚乌桓部落。牵招到达柳城,正赶上乌桓峭王动员了五千骑兵,打算援助袁谭。辽东郡太守公孙康,也派使者韩忠给峭王送来单于印绶。峭王召集各部落酋长会商,牵招、韩忠都在座。峭王问牵招说:

从前,袁绍说奉天子之命,委任我为单于;如今,曹操又说要奏请天子,让我当真单于;而辽东又派人送来单于的印绶。究竟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

牵招说:

从前,袁绍代天子发号施令,有权封授官爵;后来,袁绍违背天子旨意,曹操取代了他,说要奏明天子,重新封你为真单于。辽东是什么东西?不过一个偏远小郡,它能封个茄子!

韩忠一听,急了,对牵招说:

我呸!我们大辽东在沧海之东,拥有雄兵百万,扶馀国(辽宁省昌图县)和濊貊部落(朝鲜半岛东部。濊貊读如汇莫)都是我们的小弟。当今的形势,谁强谁是老大,曹操凭什么唯我独尊!

【牵招也是爆脾气】

牵招霍地站起身来,对韩忠一阵痛骂,冲上前去揪住韩忠的头发,把韩忠的脑袋在地上猛撞,又抽出佩刀,眼看一刀要了韩忠的命。峭王一见不好,弹簧一样蹦起,一把抱住牵招,请牵招饶了韩忠,左右无不大惊失色。牵招见效果达到了,施施然回到座位,为峭王等人分析成败祸福的原因与后果,峭王以及手下的那帮酋长们都离开座位,向牵招跪拜,接受朝廷命令。峭王把辽东的使臣打发回去,解散了已集结准备援助袁谭的骑兵

衣赐履说:这三件事一做,不但断了袁谭的后援,袁尚、袁熙兄弟的处境,也是四面楚歌。

另,牵招是袁尚的人,势必千方百计破坏乌桓对袁谭的救援。曹老板看人、用人,确实有一套。

公元205,正月,曹操进攻南皮,袁谭率军出战,曹军死伤不少。曹操准备缓一缓,议郎曹纯说:

我们千里作战,进攻不能克敌,退兵必损军威;孤军深入,难以持久。袁军获胜,一定骄傲;我军失败,一定惧怕,以惧敌骄,一定可以打败他们(道理应该与“哀兵必胜”差不多)。

曹操于是亲自擂动战鼓,下令猛攻,南皮城陷,袁谭奔逃,被曹纯手下追上,斩杀。

衣赐履说:此处补充两点说明:第一,打南皮,那位几乎是被贾诩绑架着投降了曹操的张绣,出了很大的力,史载,从破袁谭于南皮,复增邑凡二千户。可见,张绣功劳相当大。曹操封户,往往数百户,有时甚至只有一两百户,张绣一次封二千户,可见他打得多猛,换句话说,可见他打得有多惨烈第二,袁谭是被曹纯部下斩杀的。曹纯,是曹仁的弟弟,率了一支部队,号称虎豹骑,是曹军精锐中的精锐。

这支部队的老大,历来都是曹家人,比如,曹纯、曹休、曹真。《三国志·曹纯传》裴松之注引魏书说,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所有的战士都是百里挑一,妥妥的曹魏特种部队啊。

曹操派人安抚南皮城中居民,斩杀袁谭的谋士郭图等及其妻子儿女。

郭嘉建议多延聘青、冀、幽、并四州的名士作为属官,使人心归附,曹操采纳。官渡之战前,袁绍写了一篇讨伐曹操的檄文(《为袁绍檄豫州》),执笔的是名士、大才子陈琳,把曹操写得卑鄙龌龊、无恶不作,连曹操的祖父、父亲一块儿骂了个痛快。袁绍失败后,陈琳投降曹操,曹操对他说:

陈才子啊,你替袁绍写檄文,骂骂我也就算了,为什么连我爹、我爷爷一块儿骂上了?

陈琳说,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曹操大笑,没有追究陈琳,派他与陈留郡(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陈留镇)人阮瑀,一同担任主管撰写奏章的干部。

衣赐履说:陈琳、阮瑀都是才子,位列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读如羊)、刘桢。

陈琳的檄文,骂曹操祖父曹腾为妖孽,父亲曹嵩出身乞丐,曹操本人是赘阉遗丑(曹腾是太监,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基本上比泼妇骂街狠。另外,在檄文中说曹操指使手下挖别人家祖坟、毁人家棺材、偷人家陪葬品,专门设置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这样拉风的职位。据说,盗墓业甚至把曹操列为祖师爷,前几年盗墓小说盛行,就把摸金校尉这样的职位讲得活灵活现。我个人认为,当时兵马大乱,挖人坟盗人墓的事儿,各个部队肯定都有,曹操还不至于下作到设置专门岗位去挖坟的地步,摸金校尉这样的职位,应该是陈大才子派给曹老板的。

至于曹操饶了陈琳没杀,我以为有两个原因:一是曹操心胸比较阔达,觉得杀陈琳没啥意思,饶了他比杀了他好;二是陈琳不值得杀,这一点更重要。陈琳是典型的御用文人,他可以替袁绍骂曹操,也可以替曹操骂袁绍,这种一定会屈服于权力的才子,曹操都懒得杀他们。而孔融、崔琰这样的人就不一样了,孔融从骨子里瞧不起曹老板,崔琰从骨子里正直不阿、不畏权贵,这样的人,跟那儿一站,就让曹老板紧张,不杀不行。

袁熙、袁尚兵马未动,袁熙的部将焦触、张南反了,袁氏兄弟投奔辽西郡(辽宁省义县西)的乌桓部落。焦触自称幽州刺史,胁迫所属各郡、县的长官,都背叛袁氏,归顺曹操。焦触等集结数万人的部队,归降曹操,焦触等人被封为列侯。

衣赐履说:袁氏兄弟中,袁熙存在感不强。从表现上来看,确实能力素质不如袁谭、袁尚。一仗还没打,手下就反了。

四月或稍后,故安人赵犊、霍奴等杀死幽州刺史和涿郡太守(照理,此时幽州刺史应该是焦触,涿郡太守应该是王松。但史书有意只记职务没记名字,可能这两位已经被曹操换掉了)。辽西、辽东、右北平等三郡的乌桓部落进攻左度辽将军鲜于辅据守的犷平(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鲜于辅是前幽州牧刘虞的手下,后被曹操封为左度辽将军)。

八月,曹操出军斩杀赵犊等人,又去援救犷平,乌桓部落退到塞外。

十月,驻守并州的高干听到曹操讨伐乌桓的消息,果断背叛,抓捕上党郡太守,派兵拒守壶关口(山西省长治市东)。曹操派部将乐进、李典进击。

河内郡(河南省武陟县)人张晟聚集起一万余人,侵掠崤山(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渑池(河南省渑池县西)一带,弘农郡(河南省灵宝县东北)人张琰起兵响应张晟。

衣赐履说:河内、弘农都属司州,是司隶校尉管辖的地方。司隶校尉钟繇,和曹操关系非常好,此人既能做事,又善拍马,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河东郡(山西省夏县)太守王邑受到朝廷征召,郡里干部卫固、中郎将范先等拜见钟繇,请求让王邑留任,钟繇拒绝。卫固等表面上是请求挽留王邑,实际上却暗中与高干勾结。

曹操得到情报后,对荀彧说:

函谷关以西的将领们,表面上服从朝廷,却怀有二心。张晟等侵犯崤山、渑池一带,向南与荆州的刘表联合,卫固等乘机起事,将会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河东郡是天下要冲,你为我推荐一个贤能的人才,来镇守河东。

荀彧说,西平郡(青海省西宁市)太守、京兆(陕西省西安市)人杜畿(读如机),勇足以承当危难,智足以应付变局。

曹操任命杜畿为河东郡太守。钟繇催促王邑办理移交,王邑却携带印绶,自己直接从河东郡属下的河北县(山西省芮城县)去许都,向朝廷报到。

衣赐履说:《三国志·钟繇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讲,王邑感到天下未定,不愿被朝廷征召,官吏、老百姓都爱戴、眷恋王邑,不想让他走……

钟繇不准王邑留任,王邑直接回许都报到。王邑没有拜辞钟繇,搞得钟繇很没面子,上书自劾,其中提到“臣前上言故镇北将军领河东太守安阳亭侯王邑巧辟治官,犯突科条,事当推劾,检实奸诈,云云”。

上下一联系,我们可以判断,王邑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官,官民对他都爱戴。洛阳附近,司隶下属的五个郡,平阳、河东、河内、弘农、河南尹,其中河内、弘农两个郡有人造反,大概率说明钟繇是个苛刻之人。苛刻的上司碰上了对百姓不错的太守,两人恐怕在行政上起了很大的冲突,所以,钟繇必须把王邑赶走,于是向朝廷报告王邑“巧辟治官、犯突科条”,王邑离开,河东也打算造反。

卫固等派兵数千人切断黄河上的陕津渡口(山西省平陆县西南太阳渡。对岸就是河南省三门峡市),杜畿到达河边,几个月不能渡过黄河。曹操派遣夏侯惇率军讨伐卫固等,还未开到,杜畿说:

河东郡有三万户百姓,并不是都想背叛朝廷。现在大军如果逼迫太急,不想反的也反了。而且,卫固等人并没有公开反叛,他们既然以要求旧长官留任为理由,就不会谋害新长官。我只乘一辆车直接去上任,出其不意,卫固谋略虽多,但缺乏决断,必然会假意接纳我。我只要能在郡中待上一个月,用计稳住他,就足够了。

于是,杜畿绕道从郖津(郖读如豆)渡过黄河。

【老杜也是个好官】

范先想杀死杜畿,以威胁部众。后来决定先观察杜畿的态度,就在郡府的门前杀死主簿以下三十余人。杜畿毫不在乎,言谈举止都没有改变常态。因此,卫固说,杀了他并没有好处,只会招来恶名,而且他就在咱们的手心儿里,弄不出什么幺蛾子的。于是,卫固等人就正式尊奉杜畿为河东郡的太守。

衣赐履说:上文说,杜畿单车上任,这里又说范先杀主簿以下三十余人,有些矛盾,恐不真。

杜畿对卫固、范先说:

你们卫家、范家,是河东郡的两大望族,我要仰仗你们来办事。既然咱们有长官、部属的名分,今后要有福共享,有难同担,遇到大事要共同商量。

杜畿委任卫固为都督,代理郡丞,又兼任功曹;全郡的大小将领及兵士有三千多人,都由范先指挥。卫固、范先发现杜畿还是满懂事的,心中暗自高兴。

卫固打算大举征发全郡百姓当兵,杜畿担心他力量大增,就说,想做非常之事,不可动摇众心,如果大量征发百姓,会使民心骚动,不如用花钱募兵的方式慢慢来。卫固认为有理,同意杜畿的方法,花钱募兵,但手下将领贪财,猛要募兵的钱,却没募多少兵。

杜畿又对卫固说:

顾念家庭,是人之常情,各级将领和郡中文职官吏,可以让他们轮流休息,到情况需要时,再征召他们,也不困难。

大家都觉得杜畿的建议贴心,卫固等人也不愿因拒绝这个建议而被大家怨恨,只好同意。这样,不打算谋反的人在外可以暗中相助,打算与卫固等人同谋的坏蛋们都各自回家。

正在这时,有一股号称白骑的武装力量进攻东垣(山西省垣曲县),高干也率军进入濩泽(山西省阳城县西。濩读如户)。上党郡诸县杀长吏,弘农郡扣押了太守,卫固等人也想乘机叛变,秘密调兵还没准备好。而杜畿知道各县都已归附自己,只身率领数十名骑兵,赴张辟城拒守。属下各县的官吏与百姓都纷纷占据城池,援助杜畿。数十天后,杜畿已有四千多人。

卫固与高干、张晟合兵进攻杜畿据守的营寨,未能攻下;又去周围各县抢掠粮草,也没有收获。曹操派议郎张既西行,去关中征调马腾等将领平定叛乱,他们都出兵联合进攻张晟等,大获全胜,斩杀卫固、张琰等人,赦免了其余的党羽。

公元206年,曹操亲自率军征讨并州刺史高干,包围壶关。三月,壶关投降。高干亲自去向南匈奴(王庭在平阳,山西省临汾市)求救,被单于栾提呼厨泉拒绝。高干身边只剩几名骑兵卫士,想南逃到荆州去投奔刘表。半路上,被上洛(陕西省商州市)都尉王琰捉获,斩首。并州全部平定。

【钟繇绝对是个人物,他的小儿子钟会,甚至发了一个皇帝梦诶】

衣赐履说:史书用了大量笔墨来讲杜畿的事,好像杜畿聚集了几千人,就把高干、张晟、卫固、张琰这些人给灭了。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发挥重要作用的是人家马腾诶!

公元203年时,高干、郭援等人在河东郡起事,就是这位张既,游说马腾,干掉了郭援,打跑了高干。这次,又是张既出马,调来马腾平定高干、张晟等人。之所以史书一句话就带过了,我猜,原因是后来曹老板把马腾家诛族了,不便过于渲染老马家的功劳,呵呵。

【点赞、点“在看”,都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