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照片和西方拍摄的视频来看,之前的波罗申科时代就开挖的战壕在对峙一线是普遍存在的,且修筑了配套的生活设施。 下图就是乌克兰对峙前线的一处战壕。 请仔细观察这种实战使用的战壕: 战壕内部的表面也尽量覆盖着和周围差不多的植被,和周围环境的地貌接近。 战壕弯弯曲曲,尽量抵消对手的炮弹/无人机炸弹在战壕中爆炸给乌军带来的影响。 战壕的高度略高过士兵的身高,士兵即可以趴在上面开火,也可以躲在战壕内休息、饮食或者补充弹药。 这让人想起有些战争片,片中借敌人之口把主角一顿夸奖,说什么仓促之间修好了坚固的工事,带兵有方之类的。 镜头一转,片中的战壕就是一条直线,战壕边缘光秃秃的泥土和侧面的沙袋一下子就能让人分辨出战壕的具体位置。 别说普通士兵的战位,就是重机枪射手都得露出半个身子来开火。 更不用说,如果仔细观察真实战地照片中的战壕,会发现朝着敌人的那一侧较高,另外一侧略低了。 另外,一些西方媒体也派人去对峙前线进行了采访,今年12月6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去前线视察来造势。 结合这些照片来看战壕中的乌克兰军队士兵。 他们中有人头戴卡斯卡系列(乌克兰语:头盔)头盔,这种头盔模仿自美国ACH头盔,为乌克兰自行生产的。 还有人戴的是英国MK7头盔,有说法指出是从英国购买的,同时购买的还有些MK6头盔。 乌克兰士兵的迷彩样式也比较多,仅数码迷彩这一类,就有好几种: 一种为沙漠迷彩,为棕色、卡其色和浅橄榄色的混合模式,乌克兰称之为MM-14。 一种为美式MC迷彩,不知道有无乌军的官方名称。 还有一种叫蟾蜍迷彩。 有些在战壕中驻守的乌克兰士兵头盔上用周围的树叶树枝进行了额外的伪装。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长期执行防守任务,据称轮换期是6-8个月。 一方面据接受采访的乌克兰士兵说,对手的狙击手让他们感到恐惧。 再看乌克兰军队的观察所。 注意观察所的构造,朝着敌人的一侧比人的身高还要高,乌克兰军人用潜望镜才能观察对峙中的两军地带,就算被对手的狙击手发现,最多是潜望镜被打中,军人本身是没有危险的。 虽然对峙期间很少会遭到炮击,不过请大家注意对敌这一侧已经用了木头进行加固,如此一来降低了观察所在炮击中被打塌方的危险。 而观察所的伪装比一般的战壕略好,在顶部拉了伪装网。 再看看许多战争片里的观察所和指挥所是什么样子? 平坦的空地上一座观察所或指挥所,明显高出周围地面,也许顶部有一些伪装,但是观察所或指挥所本身明显是用木头搭起来的,请问如此明显高出地面且有别于周围的工事靠顶部伪装就能不被认出来? 更不用说那些军服明显好于普通士兵,甚至是穿着笔挺军服,戴着全套军官军衔,套着军官大衣,戴着白手套的主角配角们,正在故作高深地露出半个身子用望远镜做观察战场的姿势。 别说是经验丰富的老兵,就是才入伍的新兵都能看出来: 这里有几个大官,快想办法干他一炮! 再对比一下照片里的乌克兰军人,就算全身都没有露出工事,穿的和普通士兵也没有太大区别。 同理还有下面这一张: 你说这名乌克兰军人他是够不着废弃房屋里的窗户吗?他宁愿蹲着都是用潜望镜朝着外面观察。 再看士兵宿舍。 照片中的主角是个女兵。可以看出墙面是上白下绿的风格,因此这宿舍可能是在苏联时代建设的房屋里。 士兵宿舍的简陋里的陈设有些脏乱,镜头里的有些脏的镜子弄不好是为了暗示读者:你看只有爱美的女兵才会照镜子,这真的是女兵的住所。 当然不太清楚这名女兵是不是前线部队的成员——看西方采访乌克兰对峙前线的视频里,总有至少一个明显是化了妆的乌克兰女兵晃来晃去,因此可能是摆拍。 有意思的是: 墙上贴着一些文件,估计是一些经济情况处置的注意事项。 地上的水(ВОДА)和沙子(ПІСОК)标签下分别放着对应的物品,墙上也挂有灭火器。这恐怕不仅仅是防备老房子容易发生的火灾,更是防备东乌炮击后引发的火灾。 再看另外一张,也有很多细节: 这间宿舍的内饰更好也更干净,估计是军官的住所。 房间里晾晒着不少衣服,估计恐怕不是因为天气不好,而是在战线附近的房子里几乎没有居民了,那些地方晾着衣服就意味着这里有驻军,通过衣服的式样和质地还能推测出主人的大致军衔和级别。所以还是干脆晾在屋子里算了。 墙上还挂着各种武器的贴图。 虽然乌军已经开始换装采用西方AR结构,发射北约标准口径子弹的UAR-15突击步枪,但是估计前线的对峙部队属于战斗力较差的部队,还轮不到他们优先换装。所以墙上都是苏联时代武器的挂图。 另外,注意他们的上尉军衔标志,挂在制服左边的衣袋上,估计也是战斗中得出来的经验教训。 对照这些照片可以看出,许多战争片里的战地兵营太整齐太干净了,很少表现这些细节。 在室内晾晒的衣服这个细节很少有影视表现。 而军队里的武器挂图,上一次表现这个细节的影视恐怕是几十年前了。 许多西方人感叹说,乌克兰对峙前线的工事简直是倒退回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水平。 但是,从美军和美国智库的研究论文来看,这种沿着战线修筑的战壕为东乌武装以前随意渗透的3-5人步兵侦察小队继续活跃增加了难度。 而且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乌克兰现在的GDP甚至排在伊拉克后面,人均GDP甚至都比不上外蒙古。 美国2014年以来25亿美元的支持,特别是今年4亿美元的军援以及最新追加的6000万美元军援成了乌克兰军队的重要资金和装备来源。 而美国的这些军援肯定是要优先给乌军的野战部队,比如那几个机械化旅、伞兵旅和海军陆战队旅,这些前线对峙部队肯定是往后排的。 这从对峙前线的乌军厨房也可以看出来: 只有屋里的塑料桶装水和塑料饮料瓶才能让人看出这是2021年末的乌军厨房。而这些炊具和装食品调味品的广口玻璃瓶和苏联时代的区别不大。提醒着人们,这又是一个即将把苏联时代老本吃尽的国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