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鸡足山,智慧东方,怎一个“缘”字了得

 海棠海平_行者 2021-12-14

鸡足山是

是古往今来历代名家都无法写完的诗;

鸡足山是

是一本集天地之灵气,能让“慧果与善果永固,灯光与心光长明”的博大精深的书;

鸡足山是

是多少文人墨客用尽各种丹青都临摹不完的天然画卷;

鸡足山是

是一首响彻古今中外、令人永远无法释怀的千古绝唱……

《鸡足山全景图》

祝圣寺入门左侧高大照壁上绘制

鸡足山,边陲佛地,素以雄、险、奇、秀、幽著称,以“天开佛国”、“灵山佛都”闻名。

徐霞客胜赞“器观尽收今古胜”,“实首海内矣!”,徐悲鸿赋诗“灵鹫一片荒凉土,岂比苍苍鸡足山”。

鸡足山是中国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交汇地,相传为释迦牟尼大弟子迦叶尊者的道场,与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并列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

走进鸡足山

走进鸡足山,徜徉在“金殿空中香雾迷,十里松风吹不断”的山中,我用心感受着她那雄、秀、幽、奇、绝的自然景观。

走进鸡足山,我只想走进她的灵魂深处,走进“奇观尽收今古胜”的意境,感悟鸡足奇秀甲天下的真谛。

走进这“梵钟声彻三千界,鸡足名标第一山”的圣地,我放慢脚步,轻了又轻,只怕一不小心就惊扰了她的安宁。

走进鸡足山,迦叶尊者左手捻着长长的胡须,右手执着锡杖,微笑着向我走来,给我讲述当年开山建道场的艰辛,说法会上“拈花一笑”的盛况以及奉承佛旨守衣入定华首门等待五百年后未来佛弥勒降生的坚贞;担当带我观赏他的“诗、书、画”三绝;董其昌向我展示他的墨宝;屈尔泰给我看他的《墨龙图》;费孝通还告诉我他的《鸡足朝山记》。

走进鸡足山,穿过“杜鹃长廊”,听着迦叶鸟、洗手烧香雀那来自天地的梵音,远离人世的喧嚣,抖落心灵的杂质,走进了我梦中的天堂!

怀一颗禅观之心体验佛性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行者,我走进鸡足山,用心采撷她的每一丝灵光,小心翼翼,生怕我的鲁莽会碰落这天地万物中的一颗露珠。我用心的寻找着当年那些先贤们所遗留下来的足迹。

用脚步丈量

没有坐观光车,没有坐缆车,也没有骑马,我用双脚徒步攀登,从山脚下直至金顶。

体验佛性,步履必须放慢下来,只有慢下来,才能体悟到佛性其实已入驻一草一石之间。就象鸡足山,根本也不是佛性的名字,如果简单地到此一游,根本无法体会三峰笔立起,入一柱云寒的玄秘。

当然,放慢脚步,也要让思想沉浸到那些有文字记载的史册,重温鸡足佛光、华首晴雷、金顶法雨、蛇不伤人等现象,方觉不枉此行。

怀一颗禅观之心,生活与法界相契,世心与圣心相融,个我与般若自至,虽还不敢说俗尽圣增,但我的确感受到了鸡足圣山的神秘与美。

轻叩华首门,回首已千年

鸡足山是释迦牟尼大弟子、西天禅宗初祖摩诃迦叶尊者的开山道场。释迦牟尼涅磐后,迦叶遵其遗愿,带着金缕袈裟,携舍利佛牙,找到了人间净土鸡足山,并叩开了开天辟地以来就从未离开过的华首门,守衣入定其中,等待弥勒佛在56亿7000万年后降临人间。华首门的传说,总让人觉得那门后有一个世界。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华首门是鸡足山顶峰天柱峰西南的天然绝壁,笔直如刀削,下临万丈深渊,宛若崖壁上镶嵌着的一道大石门。华首门高 40 米,宽 20 米,上部圆形石崖突出近 3 米,中间有一道垂直下裂的石缝,把石壁分为两扇,“门”的中缝悬挂着距离大致相等的石,这就是“石锁”,檐口、门楣清晰可辨,酷似一道紧紧关闭的石门。乍一看,这门好像是能工巧匠精心雕凿的一样,一切都是那样的形象逼真。

行至此,仰观峭壁危崖直摩苍穹,猿猱难攀,摇摇欲坠;俯瞰幽谷深涧,云雾缥缈,深不见底,若置九霄。如此妙笔,要是没有佛的指点,恐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无能为力。

传说虔诚的佛教信徒,只要对华首门跪拜七次,就会免除七世轮回之苦,七世为人。更神的是,拜完华首门后,贴耳聆听,门内会传来隐隐约约的木鱼声和诵经声。如果是宗门泰斗,门内还会传出钟声的轰鸣。又有人说此门500年开一次。

近代被誉为禅门泰斗的虚云老和尚,曾于公元1889年、1902年两次朝礼鸡足山,三叩首后,都能听到了华首石门内传出的钟、鱼、磬声,旷世奇缘激发了他日后中兴这座千古名山的宏愿。

站在华首门正对面,只见靠右侧,有一片石壁神似虚云老和尚的脸谱,头像的眼睛、鼻子、嘴巴都很突出,其中,眼睛紧闭,极似僧人坐禅时候的表情,神奇至极!

还有徐霞客、杨升庵、李元阳、大错和尚等见多识广的一代名士来到这里,无不叹为观止,留下了关于华首门的不少佳句,徐霞客赞这里“双阙高悬,一丸中塞,仰之弥高,望之不尽”。

华首门对面的群山

华首门前有两座小塔,称为“饮光双塔”,因迦叶又称“饮光佛”而得名。传说,南诏时期,鸡足山神僧小澄和尚以神通入石门,而紧随的二僧不得入内,遂产生“对面不识”的懊悔而自焚于门前。饮光双塔即封存他们的骨灰,他们追悔千秋的灵魂也一直守护着华首门。

华首门居高临下,夏秋之际,远处山谷雷雨大作,这里却晴日当空,雷声、闪闪电光从远处传来,在此碰壁后,回音反射,声震寰宇,空谷留音,被称为“华首晴雷”。

我驻足华首门前,耳畔传来幽幽的钟声,彻耳倾听,还有那仿佛来自天地极限的若有若无的梵唱音。

我用心的期待着,是否有哪一位先贤会助我找到开启华首门的钥匙?

在金顶沐浴佛光

金顶寺是鸡足山上最高的寺庙,位于海拔3248米的最高峰天柱峰。

天柱封顶有一座空心方形密檐砖塔—楞严塔,塔高42米,内有七级,外有十三层,建成于1934年。登上楞严塔,可东观日出,南瞰浮云,西望苍山、洱海,北眺玉龙雪山,人称“绝顶四观”。

金殿,明崇祯年间由黔国公沐天波移昆明鸣凤山铜殿至此,后被毁。

现存金殿是新建的,不过里面的抽签依旧是非常的灵验。

日出揽胜,坐看云起

这是大美的盛宴,丰富的色彩呈现在群山的头顶,象戴了一顶金色的皇冠。

无以伦比的金色与霞光有序地铺排成多姿的风景,有时是赛过疾风的奔马,有时是匍匐在草甸上的牛羊,有时是恍然大悟的众僧,有时是流淌着的河流。

屏住呼吸,尽情地赏读着灵魂的佛光,只有站在鸡足山巅,才能领略到这奇丽的景像。

风没有停下脚步,也许正是这风催促着那灵动的佛光,让佛性溶于大自然的美中。

群峰俊霞,宁静日落

黄昏了,连风唱咏的歌都关乎宁静。

我在天柱峰静静地守候。

直至八点,终于等来美丽日落,拍下了日落和晚霞的演变过程。

那绚丽的晚霞展示着大自然的魅力,晚霞中的金顶寺显得庄重而神秘。

鸡足山历代高僧辈出,唐代的明智、护月,宋代的慈济,元代的源空、普通、本源,明代的周理、彻庸、释禅、担当、见月、大错、中锋,清末民初的虚云等都是声闻九州的大德高僧。元、明两代,形成了以迦叶殿为主的8大寺71丛林。鼎盛时期发展到36寺72庵,常驻僧尼达数千人的宏大规模。

虚云重现鸡足佛地洞山

清末民初,西南军阀混战,兵匪成患,殃及鸡足山。当时全山不足10寺,而且各大寺庙,子孙和尚世代继承产业,与俗人无异。全山僧规堕落,道场败坏,甚至非鸡足山本山子孙,不得在山中居住等。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秋,高僧大德虚云入住鸡足山,在山中以钵盂庵破院为道场,接纳十方僧众。虚云外出各地讲经说法,募化资金,修复了钵盂庵,改名迎祥寺,并“立定规约,坐香讲经,重振律仪,传授戒法”,那年求戒者就有700多人。

从是年始,鸡足山各寺院同时进行律仪改革,僧人着僧衣,吃素菜,上殿挂单,接纳四方僧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虚云进京清肃亲王上奏光绪皇帝批准,为鸡足山请回《龙藏》经一部,加赠鸡足山迎祥寺为“护国祝圣禅寺”,御赐紫衣钵具,钦赐玉印、锡杖如意等物,封虚云为“佛慈洪法大师”之号,奉旨回山传戒,护国佑民。从清宣统元年(1909年)开始,虚云再次扩修祝圣寺,重修鸡足山兴云寺、萝荃寺等佛寺,使鸡足山旧貌变新颜,梵吹经忏不绝于耳,再次成为国内和南亚、东南亚的佛教名山。

请跟随

我的行脚顺序

一同走进鸡足山

石钟寺

位于仙鹤山下背靠狮子林望台处(现在的停车场)。

规模比较小,但是周围满目葱郁,层林滴翠。

我将行李寄存在了石钟寺旁的一个小卖部,开启朝圣之旅。

万寿庵

始建于明朝,毁于文革法难,后由比丘尼海福重建,数十年苦心经营,具一定规模。

以熏修净土法门为主,设念佛堂,信众四时精进修行,道场清净,人天钦仰。

兴云寺

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现在寺院常住有演吉和80多岁的惟林两位比丘尼法师。不管刮风下雨,她俩都会背着功德薄还有一些结缘品,出现在鸡足山的游道和马站边,分别支个摊化缘。

两位比丘尼法师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兴云寺修复

虚云禅寺

古称大觉寺,乃山中五大古刹名寺之一,在国际佛教界有极高声誉,是近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驻锡中兴的道场,这是中国第一座以虚云老和尚尊号命名的寺院。寺居山腰怀窝之穴,枕紫云峰而杲日当空,四周崖壁林峦拱秀,鸟歌长松,石流清泉,真名胜之灵枢也。

传说自迦叶入定鸡足山,便有禅僧结茅于此。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山中耆宿水月禅师,得大理杨宗尧、姚安知府高凤诸贤之护,于此佳胜开基起建禅林。万历十七年(1589),慈禧太后仰慕本寺教风纯正,朝廷嘉许,颁赠《大藏经》一部,赐住持本安禅师紫衣袈裟。万历三十年(1602),住持可全禅师扩建本寺,改名大觉寺。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禅宗泰斗虚云和尚到山礼佛,讲经弘法,再振鸡足山佛教雄风。据史料记载,仅明初至清末该寺就涵育了67位高僧大德。

然,众生共业,寺毁于文革国难,惟余古梅一树静立荒草,昭示来人莫忘祖恩。佛日重辉,为彰祖德而传承虚云老和尚禅风禅骨,四众同议筹建虚云寺于古刹遗址。丁丑(1997)二月,遵家师佛源老和尚慈命,余由粤入滇,上山於荒址结棚主事。寒暑十余载,巍巍宝刹终于重镇于灵山之表。近年,本寺得以修复,称“虚云禅寺”,方丈为云门宗第十四世法脉传人惟升和尚。

礼三门顶香而入,三殿重陈,皆顺山势而起。拾级而上,弥勒笑容可掬,客来消愁。雄殿金辉,本师去来不动现真身,万德庄严成。

虚云楼,纪念馆开瞻法相,法乳同沾忆先师,四海共追思。瞻两序,钟鼓楼、僧寮、斋厨齐整。有名贤真迹辉耀殿堂,有镇寺《龙藏》法宝可参。

行走在寺院内,依然能感受到虚云老和尚的加持力与摄受力!

从虚云禅寺出来,没找到上山的路,却下山走到了虚云寺尼众院千佛阁。

在这里幸遇一位比丘尼,又将我带回虚云禅寺,并引去上山。

上山去

碧云禅寺

位于鸡足山半山腰,山环水绕,距山脚“灵山一会”牌坊约十二公里。明代天启年间,由“唯以参禅为宗”的北京人幻空和尚创建,后蔚为大观,“宏伟精好,累傍岩广,金碧荧煌,人胜境奇,化为兜率,遂为鸡山第一最胜”。其后多次重修,终毁于文革。

2006年,鸡足山金顶寺方丈惟圣和尚暨门人传开比丘等睹寺址“碧水流成任意景,云山幻出自然图”而誓愿依故址重兴祖师道场,以期其后专弘禅修,再扬祖宗家风。赖诸佛菩萨慈悲加被,八方檀信护持,穷数载努力,构建师法唐式建筑,全寺格局现已基本完备。

玉佛寺

坐落在天柱峰下,原名圣峰寺,最早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明代鸡足山禅宗一脉传承地之中心,开山祖师是净月大师。历朝历代皆有大德高僧涌现(仅史料有据可查的,就有天心、本贴、大机、和雅、宝山、定堂、法光、斫庵、本无、大大、白云、见明……),才使这座传承数百年的古寺宝刹得以存世,遂后来更名为玉佛寺。其禅宗法脉遍及全山,其以禅定进修为宗旨,佛教理论声名远播,在明清两朝中的佛教界影响非常之大。

现在的鸡足山玉佛寺是禅宗法师释永定,为使这一法脉延伸而发心复修,在原址上重新复建,才使这一禅宗法脉圣地得以继续传承下来。

慧灯庵

在天柱峰东山(或插屏峰)脚,背靠迦叶殿,自古就是上天柱峰的正道所必经的寺庵。据史料记载,公元1605年(明万历乙巳),僧人洪平在此结茅庵居住,到公元1634年(崇祯甲戌),洪平的徒弟普现募化扩建慧灯庵。公元1692年(清康熙壬申),僧人宗海再募化重修。

公元1639年正月,大旅行家徐霞客云游鸡足山后,曾在《滇游日记》中提到“会灯寺”和“会灯大道”,并把上天柱峰顶的会灯大道,称之为“正道”。当时慧灯寺是朝山者上金顶前焚香小憩品茶之地。据说,历史上慧灯庵的素餐很有些名气。

过了慧灯庵是让人最心悸的“天梯”,如此笔直的台阶,是如何一级一级修上去的?看不到头啊,怕是有上千级台阶都不止。

心疼地看了看石阶旁山路上负重的马儿们,我定了定神,慢悠悠地往上爬、往上爬……

迦叶殿

也叫迦裟殿,位于天柱峰半山腰的东面,传说鸡足山的开山祖师迦叶尊者在殿内的大盘石上守衣入定500年而得名。也就是这样的原因,迦叶殿在鸡足山众多的庙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称为“山中第一寺”和“山中诸寺之祖庭”。 

迦叶殿下陡峭石阶

据史料记载,迦叶殿所在位置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或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 ,时为道人修建茅庵。嘉靖年间庵废后僧人圆庆募化建寺,然后又重修和增修多次,到万历壬子(公元1612年)时,迦叶殿已有相当的规模,到清朝顺治年间时,有了山中第一寺的气势。殿内的藏经楼收藏有丰富的经书,殿前有高达8.6米的外饰金泊铜质万佛塔。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时,一场大火灾,塔与楼全部被烧毁,第二年僧人慧文重建,可规模大不如前。解放后,政府分别在1952年和1963年拨款对迦叶殿进行修理,到“文化大革命”时又被人为毁坏。

现在的迦叶殿是1991年冬至1994年夏在原址重建的,由当代高僧成都文殊院宽霖长老发起,委派大弟子宏道法师主持重建。

20多年过去了,迦叶殿钟鼓不辍、宏善扬道,为慕名而来的信众守护一方净土。迦叶殿现任当家师是宽霖长老的弟子宏信法师。

过了迦叶殿的一段路是最难走的,全部都是台阶,而且山势陡峭,且没有树林掩护,所以颇得费一番功夫。

它是和缆车道平行的,我艰难地攀爬着,看着缆车从头顶飘飘然划过,心里却没有丝毫的羡慕嫉妒狠。

首抵华首门

缓缓地就到了鸡足山最神秘、奇险的华首门。

直如刀削的石壁上镶嵌着那扇穹顶大门。

袈裟石

在猢狲梯下,寺左大石突起,石纹如天然的袈裟纹,有白筋线,有红筋线,如袈裟之金线,惟妙惟肖。佛教传说2000多年前,迦叶来到鸡足山,持袈裟入定华首门,在入定之前,在这块石头上曾经晾晒过他的袈裟,留下痕迹,人称袈裟石。

袈裟石后面是悬崖,天空非常非常的清澈,白云朵朵。

观音阁

随着体力的消耗,登顶的速度越来越慢。抵达观音阁时已是傍晚时分,大门紧闭,我想着在门口照张相也就走了,继续问鼎金顶。

站在观音阁外驻足,好美的风景啊!湛蓝湛蓝的天空,白云点缀,连绵起伏的山脉挺壮观的。

这时,见三位云游的比丘尼下山途经此,在门口叩首拜别。此时,大门打开,一位法师笑着走出来,三位比丘尼却说她们急着下山,就不进去了。

我便问法师我能否进去看看,法师欣然同意。

临走时,慈悲的法师还跟我说:快去金顶寺吧,可能还能赶上斋饭~

金顶寺

登临金顶,举目四望,虽不是泰山,但是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还是令人心潮澎湃。

夜宿金顶寺。

上过早课,看过日出,用过早斋。

作别金顶,启程下山。

REC

金顶寺后的山崖挂满经幡,沿途飘拂的经幡,是朝圣者温馨的指路牌!

天一阁

金顶寺原有一明万历时建的观风楼,在康熙三十年时遭受火灾,一焚而尽。次年,云贵总督范承勋、提督诸穆图听从山中僧人的请求,拆除光明塔,新建天一阁于观风楼原址,取“天一生水”,能防火灾之意。

天一阁,有三绝。其险,危峰兀立,万丈悬崖;其美,云涌浪翻,巾帼似彩虹,飞马如信翁;其神,晴朗时,一穷千里目,远山下的村庄,村庄里牧童牵牛的场景都可见…可,转瞬之间,万壑松涛,狂风突起……

天一阁外侧,

深不见底,

峭壁悬崖,

望之股栗,

是造化钟灵秀毓之地。

回望,再见令人震惊、令人留恋的天柱峰金顶。

束身峡

传说是迦叶尊者开山时所设。

佛家认为,世间之人都有罪孽,朝山礼佛中,虔心向善,能减轻罪孽,求得平安长寿,但是回家后若不诚心向佛,远恶从善,严格自律则前功尽弃。

所以,迦叶设此,让朝山礼佛者下山是侧身挤过,提醒他们务必约束自身,行善利生。

静禅茅棚

探寻静禅茅棚和石洞,得名于民国时于此苦修的静禅法师。

见有一隐修者正在林间睡觉,我未敢惊扰,静静离去。

茅棚隐居者秉承住山静修僧人的传统,用勇猛精进的修行方式地延续着历代祖师的迦叶尊者头陀苦行的宗风,对于这样一群刚骨铮铮的修行人理应得到人天尊仰、万众呵护,相信他们在修行路上终能圆满。

自静禅茅棚步行下山的山道蜿蜒曲折,似是圣山抛出的提携向上的飘带。

曹溪水

山道旁的山泉,传说是迦叶尊者卓锡而成,因旁有曹溪寺,故名曹溪水。

但如今,曹溪水已不见流淌。

八功德水

鸡足山佛教圣迹的标志之一,可惜佛法常住的象征八功德水也已干枯,这可是当年迦叶尊者敕令八龙护法的圣水啊!永不枯竭的八龙护持的功德水,竟然断流了,让人痛心啊!

前山大兴土木,修索道、开公路,所有的颠倒造作都离不开一个“利”字,圣山遭到世俗的无尽染污,无明的人们啊,什么时候才能歇下那颗颠倒的心?!

再抵华首门

华首门俯瞰放光寺

铜瓦殿

与华首门毗邻,又名铜佛殿,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

第一天抵达时大门紧闭,第二天再来时开门迎客。

为抵御山风和严寒,寺院屋顶用铜瓦覆盖,又称铜瓦殿、金殿。

杨黼洞

这是罗汉壁西部的一个古迹,或称"杨真人修真处",是明初大理白族学者杨黼隐居的地方。杨黼自号"存诚道人",李元阳曾为他写了一篇<存诚道人传>,范承勋<鸡足山志>把他列为"仙"流.其实。杨黼自号道人是他的伪装,他不是道士而是释儒,到鸡足山深研禅宗佛学理论,躲在岩洞里悄悄做一件影响深远的工作,与鸡足山的兴盛发展关系极大。

没找到洞口在哪里,我便问旁边小卖部的老板,怎知老板却将我引向了下面不远处的真武洞。

还说有位出家师父在洞里闭关了八年,而他便是师父的护法,师父已出关,仍住在洞里。

真武洞

在石阶旁有个小平台,沿土路往里走100米左右有一个石洞,洞口的石碑上写着“真武洞”。透过木柴门,我隐约可以看到洞里有一张钢丝床,也听到里面有人起居的声音,应该是那位茅棚修行者在洞内。

未敢惊扰,我没有慕名拜访,只是在洞口默默祝福了一下,便继续下山。

兜率庵

上山时就留意过这里,但登金顶事大,便匆匆而过。

下山时,刚巧见到一位比丘尼站在路口念佛号化缘。

我问“这里面还有寺庙吗?”她答“十多年了,就我一人。”听着有些心酸,我留下了功德钱,心中默默祝福她,继续下山。

玉龙瀑布

位于祝圣寺以西半里之遥的峡谷中,北临牟尼庵,是鸡足山的一大自然景观,名列鸡足山八大景之一。玉龙瀑布是一个断崖瀑布,落差有60余米,从鸡足山天柱峰下密林中汇聚而来的溪水,在断崖上猛然跌落,形成了“白练永悬”的美景,同时在谷底发出水石相击在回响。

在与玉龙观瀑布遥遥相对的山脊上,自古就建有观瀑亭,现在所见的观瀑布亭是1990年重新修建的。

站在观瀑布中,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到玉龙瀑布的全貌。

但不得不再次抱憾,只见山体上的瀑痕,却不见瀑布水流,玉龙瀑布也干枯了!

牟尼庵

在玉龙瀑布北面的小山脊上,西临一条山涧。由于地理位置原因,牟尼庵自古就是去玉龙瀑布和上山朝拜的必经之地,因此在有关鸡足山的许多古代游记中都可以见到“茶房”或“牟尼庵”这样的字眼。在岁月长河中,牟尼庵曾数次遭火灾,但又数次很快得到重建。解放后,人民政府曾分别在1952年和1963年两次拨款修缮,文革期间又遭致人为的彻底破坏。至今只重建有平房两间,大殿还有待于恢复。

牟尼庵虽历遭火灾和后来“文革”的人为大破坏,但万幸的是有一棵叫牟尼柏的柏树被保存了下来,因此今人可以尽情观赏这棵又名三会柏的奇树丰姿。

 
 

这棵柏树从根部分出三根粗枝,每根的品种却不相同,一枝是扁柏、一枝是圆柏、一枝是刺柏。植物学家曾作过多次培植,但均未成功。这棵奇柏的树龄不详。

香会街

餐饮、住宿、土特产生意一条街,充斥着人间烟火味~~

祝圣寺

原名迎祥寺,又名钵盂庵,是鸡足山最庞大的古刹建筑群,初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光绪年间,著名禅宗大师虚云和尚争取到清政府的支持,募金在旧址上重修而成。光绪皇帝赐新寺名为“护国祝圣禅寺”,封虚云为“ 佛慈洪法大师”称号,并赐以紫衣、玉印、金钵等物,颁赐《龙藏》一部。从此,鸡足山以祝圣寺为中心,形成庞大的寺庙群,就此佛教在此再度兴盛。

整个寺院规模宏大、建筑庄严,富有民族和宗教特色。山门相望写有“退后一步想”、“能有几回来”的一对合联,这幅楹联通俗易懂,充满玄机。

走进大门,首先看到的是月牙形的放生池,一泓清水,山光云影徘徊其间,煞是好看。池中建八角桥亭,名“镇宝亭”,池周围用大理石栏环绕,石质温润如玉,庄重美观。

天王殿前两株云杉,高达三、四十米,挺拔蓊郁,风景十分幽美。拾级而上,大门上悬挂“祝圣寺”贴金匾额。两侧哼哈二将,进门两旁有四大天王,中间神龛内供弥勒佛,袒胸露乳,笑容可掬,后面是护法韦驮。

寺内最主要的建筑是宏伟的大雄宝殿,一座重檐歇山式的殿角上翘的王楹宫殿型建筑。大雄宝殿匾的左侧有孙中山所题的“饮光俨然”匾,右侧有梁启超所题的“灵岳重辉”匾,正中是赵朴初题的“大雄宝殿”金字大匾。

殿内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迦叶、阿难侍立两旁,四周塑五百罗汉,分上中下三层,彩色汉装,喜、怒、哀、乐俱全,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大雄宝殿后面是“藏经楼”,保存着寺中珍贵的文物和名家字画。

楼的前后都有走廊。楼下是“雨花台”,为佛教讲经说法处。当年高僧虚云、太虚、自性等曾在此台讲经说法。

东廊是“碑林”,集中了山中寺院现存古碑;西廊是“功德林”,铭刻着修复寺院时捐资者的姓名。

大雄宝殿前两旁则是钟鼓楼。东西两边厢房有四殿、四堂。四殿即祖师殿、药王殿、地藏殿、伽蓝殿;四堂即禅堂、斋堂、客堂、云水堂。

此外,还有方丈室、静室,僧舍,为香客住处。内外庭院有长廊、曲径、洞门、花圃、茶座等。院内花木繁茂,空气清新,环境幽静。

五华庵

在从“灵山一会”大门通往祝圣寺的旅游公路旁

明嘉靖年间由如月法师募化初建,文化大革命时这座小庵也被毁。现在的五华庵,是在原旧址上由常云法师化缘修建而成的。庭院虽然不大,但四周苍松翠柏掩映,环境十分幽静。

天降甘露

即将离开鸡足山,晴空万里,只见几滴甘露从天而降......

似缘非缘,鸡足偶遇

来鸡足山的人,多数是怀着虔诚的心,带着美好的期望来朝圣拜山的。一路上我也偶遇了几位跋涉千里来此的人,似缘非缘,鸡足相遇。

第一天,华首门前一位磕大头的比丘尼,佩戴头巾和口罩,虔诚叩拜华首门。

第二天我从后山再到华首门,见太子阁下层的门开着,本想讨口热水喝,但没有人。我便拾阶而上,却在拐角处再度遇见她。

正在用早斋的她,褪去口罩,手捧一杯清茶,吃的貌似是饼干,容貌惊为天人!意外的偶遇,我竟有些不知所措,随口问到“你住这里吗?”她轻轻摇了摇头。我似懂非懂,本想向她讨口热水喝,但转念一想,这“荒山野岭”热水难得,之于她该是宝贵之物,于是微笑着从她身边走过。

我在南侧饮光塔下坐了一会儿,又见她从眼前走过,我俩相视一笑,似仙非仙,如梦似幻,真的是妙不可言!

她走到华首门前,继续虔诚叩拜华首门。远望着她,默默与她道别。

一对虔诚的台湾夫妇,一路上竟数次与他们偶遇,两度华首门、金顶、袈裟石、祝圣寺,连下山后在返程车上还最后相遇了一次。

另一对夫妇,从大理到鸡足山同在一车,当晚他们住在了虚云禅寺,我登上金顶寺。第二天我下山,他们上山,在后山再次偶遇,我为他俩以崇山峻岭为背景拍了一张合影。

西藏虫草帅锅,竟然在同一地点-真武洞偶遇两次。

第一天我上山他下山

第二天我下山他上山

他告诉我他在山脚下的客栈定了五天的房,每天徒步往返拜山一次。

不擅爬山的我,上山时在半山腰已精疲力竭,走进玉佛寺歇歇脚(玉佛寺左侧是登山游览索道,右侧是观光车上下车站,算是鸡足山的枢纽位置)。

巧遇守寺的易师傅,好心的他给我递上刚烧好的热水,还给了我一颗核桃吃。

住寺的出家师父们去了昆明,这几天只有他一个人看守玉佛寺。

第二天下山时,我特地又来到玉佛寺,和他道了别。

途中我还遇到过数位沿路“化缘”的喇嘛和藏民,一步一叩登阶梯,我给了他们钱两。

还有很多虔诚拜山的行脚僧和都市修行者,我轻轻对着他们说“扎西德勒”,他们亦回我“扎西德勒”,未有其他,如此擦身而过。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后面的路要怎样走?修行都只能靠自己了!

鸡足山精灵

鸡足山腹地的原始森林里,生活着无数的精灵……

鸡足精灵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小松鼠

灵猴

鸡足山的灵猴

鸡足山千百年的历史积淀了无穷的文化内涵,明神宗颁藏经到山,赐紫衣圆顶;光绪、慈禧敕封“护国祝圣禅寺”,赐銮驾、紫衣、玉印等珍贵文物。吴道子的《瘦马》;李霞的《十八罗汉过江图》;徐霞客的《鸡足山志》;屈尔泰的《墨龙》;徐悲鸿的《鸡·竹·山》、《奔马》;杨升庵、李元阳、李贽、董齐昌、孙中山、梁启超、袁嘉谷、赵藩、赵朴初等留下的大量诗文画卷,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登鸡足山寻踪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游天台山日记》:“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时间为万历四十一年农历三月三十日,公历1613年5月19日。开篇之地在浙江宁海县。

2015年6月,天台山

2018年5月,鸡足山

《徐霞客游记》的终篇《滇游日记十三》:“(九月)十四日,三空先具小食,馒后继以黄黍之糕,乃小米所蒸,而柔软更胜于糯粉者……”时间为崇祯十二年农历九月十四日,公历1639年10月10日。终篇之地便是鸡足山。

徐霞客51岁开始作滇黔游,滇游日记约20万字,占《徐霞客游记》的五分之二,滇游的主要目的地就是鸡足山。他对鸡足山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记录,留下了三万多字的日记。最终因病成疾离开鸡足山,结束了他一生的壮游,为《徐霞客游记》画上了句号。

可惜,我不是徐霞客,无法为著名的“四观”、“八景”写下不朽篇章;我也不是米芾,写不出“天下第一山”的灵韵;我更不是徐悲鸿,画不出《奔马》、《鸡·竹·山》那样的旷世之作。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心之所向,行之所至。

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凡夫俗女,鸡足山的一个匆匆过客。第一次走进鸡足山,似没能悟到只鳞片羽,只会为一顶荟萃天下四观——东观日出、西观苍洱、南观祥云、北眺玉龙雪山而感叹不已。

仰怀,更是焰续佛灯的又一回探索。

1

END

1

足迹

海  外

南极  马达加斯加  |  肯尼亚   |  马尔代夫

莫斯科   圣彼得堡(上) |  圣彼得堡(下)

以色列  |  埃及  |  尼泊尔  |  土耳其

不丹  智利  |  斯里兰卡  |  毛里求斯 

国   内

北疆  |  南疆  |  三坊七巷  阳泉

燕都第一仙山

禅之旅

在西藏,感受信仰的力量  |  高山之巅的信仰 

盘踞在崖壁上的苯教圣境  |  悬空修行

乘着大鹏鸟的翅膀回归  |  狮面佛母峰

转山   |  那山、那景、那美食、那些人   

生命中最后一次上供下施

 宁波佛教  |  探茗问禅  |  福建丛林古寺

雍和宫  |  法缘寺  |  龟龄寺  |  乐佛寺

二祖庵  |  《心经》玛尼墙

大道行

巍宝天下幽 |  问道榕树下  |  龙山石窟

行 者 说

孤独行者  |  巴丹吉林沙漠

·

2017,感恩有你  |  2017(上) |  2017(下)

温暖2016  |  2016(上) |  2016(下)

2015(上) 2015(下)

古美塾庭

梦回千年大唐,醉在亘古荣光(一) (二) | (三)

晋北古风遗韵  |  晋祠  | 龙山石窟  |  童子寺

洪福寺  |  南禅寺  |  岩山寺  |  佛光寺

应县木塔  |  净土寺  |  永安寺

“天路文华”  |  梵天东土,并蒂莲华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  |  开化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