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文 拾稻金
中午小憩后在网上闲逛,一农村大姐热心修路的网文把我的思绪又带回了我美丽灵秀的家乡——定南九曲河,父亲那热心修桥施路(家乡话,意思是对道路或桥梁进行修缮,在家乡也有行善积德的意思)的身影又一次在我脑海中呈现出来。
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乡邻叔伯眼中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很多时候还有些木讷和笨拙,相比之下,母亲明显精明的多,且有时喜欢唠叨,所以时常抱怨父亲的老实成了她一生的习惯。记得,在我们姐弟几个还非常小的时候,父亲扛了木头到与我们村相邻的广东去卖。由于天黑且人员混杂,结算时收购木材的老板失误多给了父亲二十元钱(两张崭新的十元纸币)。回到家中,父亲发现木材老板多给了钱后,竟然跑了几十里山路把多出的钱还给那人。因为这事母亲唠叨了半辈子,责怪父亲太过于老实。或许是老实的缘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亲有一个习惯,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爱好:路上杂草挡住了行人去路,他就去及时清理;下雨路滑,他去铺上砂石进行整修;哪里的桥出现破损了,他就去修缮;山体滑坡塌方阻住了道路,他就去疏通…做这些事,有时只要一两个小时,有时却要花费好几天时间。有时工作量大的时候,父亲就软磨硬泡,就动员母亲一起去修路
近些年我们的生活好过些了,母亲再谈起父亲修桥施路时说:“我们家小孩多,从早忙到晚也才勉强够吃饱,哪里还有闲功夫去修桥施路。”所以,起初她是不太支持父亲修桥施路的。后来,母亲一连生了四个女儿,就是没有儿子。在我们老家没有儿子总是抬不起头,时常会受到邻里的奚落,母亲因此很是苦恼。见母亲苦恼,父亲就动员她一起修桥施路,说修桥施路、积善积德,儿子自然就会来。母亲听了父亲的话,也参与到了父亲修桥施路的善举中,后来果真就有了我。
时光匆匆,我们都已经长大成人,早于进城安家,几次动员父母进城享受晚年,他们总是说不习惯城里的生活一直推辞。在我再三动员下,父亲说,城里无路可修,无桥可施,他不习惯,还是在老家好,可以修桥施路,他们前人行善,你们后人就能得福。(行文于2013年)
最后,祝每一位爸爸,父亲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