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极随记︱由脸如树皮说起

 拾稻书斋 2021-12-14

作者︱拾稻金

早上起床洗脸,哇!哇!哇!我的脸,简直像树皮一样粗糙,用手一摸还刺手。我这想起来,昨晚忙到好晚,睡前洗脸后忘了涂抹护肤保湿霜了。

△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我所在的乌恰县地处塔卡拉玛干大沙漠的西面边缘,常年降水量稀少,气候极其干燥,每天如果不涂抹些护肤保湿霜,真是会出现脸如树皮的情况。那小伙伴们知道为什么这里会这么干燥吗?有小伙伴肯定会说是因为地处大沙漠之中。这也不完全对,那又为什么会有沙漠呢?

△ 沙漠金胡杨

我们都知道新疆的地形与“疆”字的右半边是极相似的,当年毛主席给新疆日报的题词写的“疆”字就是右半边的“畺”。学过地理的小伙伴们应该知道,新疆的地形是三山夹二盆,上面是阿尔泰山,横亘中间的是天山,下边的是昆仑山;上面那个“田”就是准格尔盆地,下面的“田”是塔里木盆地。地理上这三山也不是平行的,像我所在的乌恰县从县城往西走约60公里的样子,就是天山与昆仑山的交汇处。讲到这里,小伙伴们大概应该会明白为什么新疆会这么干燥了吧?一方面是因为新疆远离太平洋,海上的暖湿气流“鞭长莫及”而难于到达这里。另一方面是因为新疆被几座大山包围着,南面有以昆仑山为代表的青藏高原阻隔,使得印度洋上的水汽难于到达;西面有以天山为主的帕米尔高原阻隔,大西洋的水汽仅能达到伊犁河谷一带,所以伊犁可以成为“塞上江南”;北面是阿尔泰山,有效阻挡了北冰洋的水汽。所以,新疆的干旱主要还是因为地理原因造成的,也就是老天爷的安排。毛主席老人家早已经说过“人定胜天”,那在新疆缺水这个问题上,我们能“胜天”吗?

△ 塔克拉玛干沙漠金中的人工河


说到这里,小伙伴们还记得,那个说要从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口子,让印度洋暖湿气流进入我国西北部的人吗?这个人叫牟其中,从1980年借款300元起家,创办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第一家私营股份制企业——中德商店,一度成为中国“首富”,而后又因为“首骗”于1999年入狱。90年代中期,如日中天的牟其中提出了“炸开喜马拉雅计划”,准备将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一个50公里的口子,使印度洋暖湿气流进入大西北,从根本上改变气候,将大西北建设成鱼米之乡。学了地理,我们知道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有世界最强的降雨中心,其中印度梅加拉亚邦的玛坞西卢和乞拉朋齐年均降水量超过11000毫米,乞拉朋齐还曾创下年降水量26000多毫米的世界纪录。然而,位于我国西北的喜马拉雅山脉北麓年降水量却不足500毫米,不到南麓的二十分之一,部分地区降水甚至仅有50毫米,形成了寒冷干旱的高原荒漠气候。对于牟其中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当年许多专家学者进行论证后进行了驳斥,认为就是天方夜谭。这个想法就是现在来看,也似乎还是不太靠谱,但有一个靠谱的措施,似乎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悄悄实施中。

△ 伟大工程——红旗河示意图

近日,笔者注意到,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成立,注册资本1500亿元人民币,由国务院100%控股。我们知道,中国石化集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和中国中车集团等我们常说的97家中央企业,都是由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根据南水北调集团企业注册信息来看,其并非是由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央企,而是直属于国务院的企业,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性质一致,预计其级别为正部级。这个新闻说明了什么呢?这就有可能,我们吵了很多年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很快就要启动了,或者说已经启动了。启动西线工程有什么好呢?网上早有传闻,为彻底解决我国西北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我们科研人员早就进行了技术攻关,探索出了一条现实可行、科学合理的西部调水线路——红旗河。如果这条沿青藏高原全程自流进入新疆的人工河工程能得于实施,将一举改变西北缺水的现状,那我们曾经干旱的大西北真可以成为鱼米之乡。(写于2020年10月12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