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蜀汉君臣博弈:魏延是被冤杀,还是真的叛变蜀汉?

 地久天长9999 2021-12-14
文章图片1

刘备在位之时,就看中了魏延的才干,命其镇守汉中,汉中是蜀汉的北大门,也是进攻魏国的必经之地,由此可见,刘备对魏延有多么重视。

诸葛亮掌权之后,魏延继续受到重用,尽管五次北伐效果不甚理想,但魏延在具体战斗中却是屡战屡胜,多次打得魏军灰头土脸,足以称作蜀汉一代名将。

然而,魏延最终却被蜀将马岱所杀,还被诛灭三族,其中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魏延是背叛了蜀国,有人说魏延是被诸葛亮算计而死,那么真相究竟是怎样的?

诸葛亮的死前安排

文章图片2

公元234年,诸葛亮发动第五次北伐,在长时间的军旅生涯中,他的身体已经不堪重负,不久之后,诸葛亮病逝在五丈原,正所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的功业和顽强进取之精神,令人钦佩不已,但由于他的死,蜀汉陷入混乱。

聪明睿智的诸葛亮,当然知道死亡早晚会来临,所以他在死前进行了事后安排,这其中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确定接替他的人,另一个方面,由于蜀军仍在北伐途中,诸葛亮要安排好撤军事宜。

史料记载“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可以继之。”

诸葛亮病重之时,刘禅就派尚书仆射李福到军中,询问接班人的问题,诸葛亮做了明确答复,第一任是蒋琬,第二任是费祎。与此同时,诸葛亮向长使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交代的退军事宜,让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如果魏延不服从,就不用管他,直接撤军。

文章图片3

有人说,诸葛亮这么安排,就是要放弃魏延,甚至暗示旁人杀掉魏延,事实是这样吗?在笔者看来,诸葛亮之所以这么安排,一切都是为了稳妥,为了保住蜀军的有生力量,而并非为了杀魏延。

倘若诸葛亮有心杀魏延,为何在几次北伐中还重用魏延,换言之,要想杀魏延的话早就杀了,何必等到今天。由于魏延和杨仪有矛盾,诸葛亮在的时候,他可以震慑两人,但诸葛亮一死,这两人必定跳出来死掐,所以,让魏延断后,或者干脆不管魏延,可以保住主力回撤。

当然,魏延的死诸葛亮同样要负一定责任,如果诸葛亮能提前将魏延安排好,或者提前撤掉其兵权,或许魏延也不会死得那么惨。

另一方面,诸葛亮的病情来得很快,在病重之时,我们不敢确定诸葛亮是否还能理智地思考问题,或许撤军的事宜,也是诸葛亮仓促之间决定的,因为他的时间不多了。

杨怡是主要凶手

文章图片4

魏延哪儿都好,但有一个重要的性格问题,那就是太狂傲,如此性格,在处理人际关系之时,是十分不讨喜的,换言之,魏延为人处世很容易得罪人,这是他被杀的原因之一。

由于魏延手握兵权,而且驻守汉中,位高权重,鉴于其性格问题,朝廷官员都绕着他走,而杨仪却不同,他经常和魏延硬怼,两人的关系也势如水火。

诸葛亮北伐之时,杨仪被提拔为参军,之后被提拔为长史,杨仪帮助诸葛亮制定计划、筹措军粮,处理得十分妥当,于是,受到诸葛亮重用。

诸葛亮一死,杨仪便想借此机会,铲除魏延,在杨仪看来,接替诸葛亮大权的就是他,而要掌控大权,必须要干掉魏延这个死敌。

文章图片5

杨仪派费祎去探听魏延的口风,魏延不同意撤军,而且还要继续进攻,并坚决表示不服从杨仪的安排。费祎回去报信,随即杨仪率军回撤,将魏延晾在一边。

诸葛亮死后,魏延同样认为,接替诸葛亮的是他,而不是杨仪,而此时,蜀军回撤,根本没人把他当回事,于是,恼羞成怒的魏延,决定和杨仪撕破脸。

事实上,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属于个人矛盾,但魏延却上升到了军事冲突,反对杨仪没有什么问题,但不服从命令,就好比造反。

文章图片6

杨仪借助诸葛亮的遗命,给魏延下套,逼其就范,只要魏延不服从命令,杨仪大可以用诸葛丞相的口吻讨伐,他魏延就成了众矢之的。

最终,魏延恼羞成怒,在杨仪还没有撤军之前,他就率先南撤,为了报复杨仪,他还烧掉了南归的栈道,给杨仪所率蜀军造成很大麻烦。

魏延烧掉栈道,几乎落实了其“反叛”的企图,这也是人心浮动的原因之一。事实上,当时的魏延被仇怨冲昏了头脑,只顾着和杨仪死磕,却不知不觉进入了圈套。

文章图片7

史料记载“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皆散。”

待南谷口遇到杨仪大军,魏延在道义上已经落了下风,大家知道诸葛丞相已经去世,你拦着杨仪,就是拦着诸葛丞相南归的路,这是公理所不容的,于是,士兵们纷纷让开道路,魏延成了光杆司令,最终被马岱所杀。

魏延的死,主要责任人就是杨仪,魏延死后,杨仪曾踩着魏延的首级大骂:“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并诛杀魏延三族。由此,我们也看出了杨仪的小人嘴脸。

魏延并没有背叛蜀汉

文章图片8

是时,如果魏延真的想要反叛,有两个选择,其一,就是直接投靠魏国,魏延驻守汉中,他的投诚,必定受到魏国的欢迎,其二,魏延直接回到成都,夺下蜀汉大权,如此这般,也是反叛的最佳策略。

可是,魏延没有这样做,诸葛亮死后,魏延没有了制约,以他的威信,足以控制成都,而魏延既没投靠魏国,也没回成都,反而在南谷口堵住了杨仪,势必要和杨仪死磕。

史料记载“始,延欲杀仪等,冀时论以已代诸葛辅政,故不降魏而南还击仪,实无反也”

除此之外,在得知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仍在考虑北伐事宜,很明显,他根本没有反叛的企图,不论其性格有多大问题,魏延都是蜀国的忠臣。

文章图片9

我们反观杨仪,诸葛亮很清楚杨仪的秉性,所以他将大权交给了蒋琬、费祎,没有给杨仪。杨仪没有得到丞相的位置,十分恼怒,他曾对费祎这样说:“以前丞相去世时,如果我举兵投靠魏国,今日怎么会沦落如此田地,真是令人追悔莫及。”

由此可见,杨仪做事的原则并非出于对蜀国的忠诚,而只是为了自身的权位,其小人嘴脸再次显露无疑。虽说诸葛亮对身后之事,有着较为成熟的判断,但他也无法做到滴水不漏,而对蜀国而言,魏延的死,无疑是一个巨大损失。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卷七十二》、《三国志·蜀书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