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水减排最高80%,提高饲料效率8%以上!养殖做这项工作,优势太多

 水产前沿 2021-12-14


专访|珠江所谢骏研究员谈池塘生态调控与尾水减排
  • 文/ 水产前沿 植银素、王尧

生态文明建设时代背景下,水产养殖尾水排放与水环境治理的矛盾愈发凸显,因地制宜探索低碳减排技术成为水产绿色养殖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更好地实现“双碳”目标,渔业同样需要做出相应改变。在此背景下,尾水减排、碳汇渔业等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优质水环境亦能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水产品。珠江所谢骏团队技术成果“淡水池塘环境生态工程调控与尾水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已在养殖尾水排放问题上做出突出贡献,本次通过采访珠江所谢骏研究员,了解其团队在尾水处理方面有何新的进展及突破。

珠江水产研究所 谢骏研究员

水产前沿:“淡水池塘环境生态工程调控与尾水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请您介绍一下该项目的工作内容。

谢骏:针对池塘养殖生态环境恶化和养殖尾水超标排放等问题,以“池塘环境生态工程调控及尾水减排关键技术”为核心,原创性发明了一套包括池塘水环境调控设施工艺与技术、强化型生物膜池塘尾水脱氮技术、有机物高效利用的微生态减排技术为一体的技术体系,解决了养殖三大污染物“卡脖子”的技术瓶颈。

创新出三种绿色养殖模式池塘尾水模块化人工湿地减排,适合塘租相对便宜的地方,如惠州;高效增氧式推水设施减排,即利用设施化与池塘相结合,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全系统智能化减排,从源头开始对饲料投喂进行智能控制实现,如广州市诚一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已在应用。创制了25个脱氮除磷高效微生态制剂产品,提供了整套经济可行的达标排放工艺方法,应用面积达32万多亩,养殖过程节水减排18%-80%,提高饲料效率8%-15%,相关成果被国家级媒体专题报道。该成果体现了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发明点突出,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显着,为落实我省养殖池塘升级改造绿色发展及美丽乡村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我们还与上海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共同研发了太阳能式增氧机,利用太阳能实现了养殖水体水层交换,达到了解决水产养殖污染和提高养殖效果的目的。

改造后的生态池塘

水产前沿:尾水减排模式分为哪几种方向,可以介绍一下应用的情况吗?

谢骏:我们针对广东的情况,将广东省的主要水产养殖分为6大类14种治理模式,包括淡水集中连片池塘养殖、淡水分散型池塘养殖、海水高位池养殖、海水普通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等6大类型,包括三池两坝尾水处理模式、人工湿地尾水处理模式、渔稻共作尾水处理模式、温室鱼菜共生处理模式、一池一渠”简易尾水处理模式、塘养殖底排污尾水处理模式、塘养殖三级过滤池尾水处理模式、海水高位池养殖尾水处理模式、池三槽尾水处理模式、水稻渔耦合尾水处理模式、工厂化养殖尾水处理模式、池塘岸基一体化设备尾水处理模式、陆基集装箱尾水处理模式、跑道式尾水处理模式等14种。这些模式在广东省均有应用,成为各地的示范基地和样板。

水产前沿:尾水减排目前的推广情况如何?

谢骏:广东尾水治理的推广情况是这样的,2018、2019年开始广州市开展了尾水治理的推广工作,佛山也在那个阶段开展了养殖尾水产排污测算并制定了池塘改造尾水治理的方案。今年珠江三角洲百万池塘转型升级的工作已经按照计划在如期实施中,吴川、惠东的高位池已经全覆盖治理完成。目前省农业农村厅正在启动30个美丽渔场的建设。

水产前沿:双碳目标的实现,也影响着水产行业的发展,您觉得水产养殖与碳中和存在怎样的关系?

谢骏:这是一个很庞大的问题,难以系统完整的回答。我举几个例子,第一个就是饲料生产企业,需要节约用电,低电耗的饲料生产方式更低碳。第二个就是生蚝养殖,一亩生蚝养殖相当于七亩的红树林的固碳。另外,花白鲢是碳汇,大多数海水鱼的养殖也是碳汇。总体而言,发展水产养殖,就可能有利于碳中和。此外,我们推荐在养殖池塘上面架设一定比例的太阳能板,对于碳中和也是一种贡献。

水产前沿:欲实行低碳减排,池塘改造刻不容缓,广东省目前的池塘改造情况如何?推广上有什么障碍?

谢骏:池塘改造一是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核心在于分开设置进排水渠道;二是做尾水处理;三是做绿色养殖模式,如鱼菜共生模式。推广上面仍然有一些障碍。首先来说,目前还没有出台广东省的尾水标准,池塘改造尾水减排的目标仍然不确定,没有从法规层面锚定目标。其次,还有很多人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的认识不到位,导致行动缓慢。再者,池塘改造资金投入大,仍然有较大缺口。此外,广东的养殖密度是全国,可能也是世界最大的,因此减排工作压力大,广东的工作做好了,全国其它地方相对就有参考了。

水产前沿:在尾水治理方面,您认为养殖户个体处理和规模化集中处理哪种更为合适?

谢骏:各有利弊。个体户处理宜采用一体化设施进行处理,由于养殖面积小,尽量采用少占池塘的处理方式。规模化集中处理可以采用三池二坝的典型方式统一处理,统一运维。

要落实尾水治理模式与技术,建议提高养殖群体的思想意识,充分认识水产养殖尾水综合治理的重要意义;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开展科学研究,加快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的制定与颁布;加大治理投入,开发新型水产养殖模式,建设示范基地,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设立养殖尾水综合治理专项资金,全面开展生态修复。

水产前沿:目前养殖户对于尾水治理的观念怎么样了?政府是否有新的相关扶持政策?

谢骏:养殖户大多数还处于观望之中。今年9月召开了全省大会,针对珠三角9市动员宣贯,农业农村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各市县区均已经制定了3-5年的行动计划,且出台了对应的奖补政策。广东推进百万亩池塘升级改造,是在指导养殖企业解决问题的同时,更好地对接今后我国出台的强制标准,将促进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千万亩养殖池塘面临改造升级,尾水综合治理势在必行,这场会上,院士、专家给出了意见

水产前沿:今年您和团队在低碳减排的技术、模式等方面又有了哪些突破?

谢骏:我的团队在国家蓝色粮仓课题支持下,突破了一批高效水过滤材料和高效脱氮工艺,也形成了尾水高效利用的藻类光反应器技术。

水产前沿:您和团队未来的研究方向是怎么样的?

谢骏:我们将继续坚持水产养殖低碳减排技术的研发,尽快提供珠江三角洲百万池塘转型升级的全套技术和模式,引领世界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建设美丽渔场

聚焦 | 回顾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