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鸦片战争,中英火炮的一些个人见解

 阿里巴巴yht 2021-12-14

这篇文章写的是中国火炮制作技术中的优秀作品,它们代表了1840年中国工匠们的心血,而这些文物也没有愧对这些工匠的心血,展现了足以和英军火炮相抗衡的质量与性能。动笔之前我还跟同好吵了一次,我认为这些火炮的出现代表的是中国工匠掌握的技术不弱于英国的同行,证明了鸦片战争是败在了清军无能,清政府腐败上。武器固然重要但是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人才是战争的核心。

     1840年前,中国在明代就已经吸收了西方按比例制炮的理念,明确了火炮以口内圆球直径为标准,各部位直径是按比例关系设计的。其关系是:口内径为a,口壁厚=0. 5a,口外径= 2a,炮耳处壁厚=0. 75a,底径= 3a。后来的中国火器制作者受此“比例”思想影响在《演炮图说辑要》、《海国图志》、《火器略说》中都有论述。我这里不做复述,有兴趣的可以翻查原文。所以从明末中国火炮工匠就已经知道了比例制炮对火炮性能的影响,并且依据这个来制造火炮了

英军也同样遵守了这个规律,但是受制于战舰安装火炮的体积问题所以英军舰炮倍径略短

这个规律在前装滑膛炮时代,东西方都严格遵守,所以在设计理念上东西方几乎没有差距。重点问题是在材质上。刘鸿亮著作《中英火炮与鸦片战争》一书中提出清军火炮中白口铸铁数量应该在70%以上。原话是这样的“铁炮体积大,重达千斤、万斤以上,不可能在退火炉内进行热处理。这两种组织应是铁炮在发射中白口铸铁氧化脱碳的结果。清军铁炮具有这两种组织的数量大大多于西洋铁炮,如果考虑到脱碳铸铁和铸铁脱碳钢是白口铸铁脱碳所致,则清军铁炮未经使用前白口铸铁数量可占到检测总数的73%”

但是不止清军遇到了白口铁火炮的问题,英军同样也要面对,在他的书中也对英军火炮进行了检测

图中可见英军炮膛内侧也与清军一样有白口铁制成的火炮,中英双方的火炮工匠都在面对同样的材质不稳定的问题。这点由于清政府的禁锢中国工匠们面对的问题要更为严重,火炮技术的流传限制以及清政府的限制沟通,工匠们无法交流,官僚不懂技术强行铸炮,大量的匠人匆匆上马导致大量白口铁火炮出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工匠解决这些问题。事实证明有工匠提高了材质或者用别的方法制造火炮

这两门火炮的金相图证明了工匠们同样在寻找更好的铸炮材质。这两门灰口铸铁制火炮证明了他们的努力。而另一些工匠转向明代复合型金属炮制作法,制作出复合型重炮

这些火炮在面对同级的英军火炮在性能上能分庭抗礼,应用得当也不会落入下风。然而这些优质的火炮在无能的清军手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而为了应对英军大型军舰,工匠们还制作了80磅以上的长身管海防重炮,用来抵御英军的侵袭

可惜的是这些重型铜炮都落在了英军手中,国内竟然没有一个文献记载的实物,我们也不得不感慨这些代表的1840年一流水平的火炮就这样埋葬在了历史长河中。

而火炮的点火装置广东的工匠也仿制了燧发点火装置并应用在了火炮上

在英军记载中中国工匠们自己仿制出了燧发点火装置并安装在火炮上。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与官僚主义竟然没有将这项技术进行推广,导致其他清军火炮没有进行改进依旧使用火绳点火。中国工匠所展现的智慧就这样埋葬在清朝的无能之下。

而面对英军的进攻在清军军备中防御工事本应重中之重,海防炮台的改进更是要点,但是清政府限制了改进工事的传播使得个地方防御工事形制,质量层次不齐水平相差极大

英军记载里厦门炮台非常坚固,使得两艘战列舰炮轰三小时不能击破

而有一些在英军火炮轰击之下很快被攻破。这不得不感慨清政府在军备上的态度,中央政府严格限制了自己军备的进度,先进技术和工事设计就局限在某一部分致使工匠们背了百年黑锅落下技术落后的身后名。

清政府的官僚为掩盖自己军备不利,清军将领为遮掩自己未曾整军备战,精心训练夸大英军火炮有效射程,动诡越己方火炮射程十里数里致使清军作战失败。然而在1805年英军文献记载中己方舰炮有效射程不会超过400米

为了遮盖自己军备不利,军队训练不精,中央政府自我限制,将战败的责任推脱到“船坚炮利”之上不得不说这真的是天大的笑话,四个字就埋葬了中国火炮工匠的心血,甚是可悲,同样可叹。

在我看来,鸦片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懦弱,清军的无能和怯懦导致的。在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并没有为火炮带来革命性的革新,中国的前装滑膛炮依旧能够与英军舰载火炮相抗衡,但是,历史没有如果,由于清朝地方政府的军备不利,清朝中央政府在军事上的自我阉割,清朝军队的怯懦无能拉开了中国百年耻辱历史。而中国工匠们所展现的与英国不相上下的制炮技巧也埋葬在了那历史长河之中。我身为历史爱好者甚为痛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