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苦楝

 昵称45109175 2021-12-15


夕阳的金辉倒映在屋后的水面时,我经过岸边的步道。

许是脚步声的惊扰,还没靠近挨着歪脖柳的那颗楝树,一只灰雀在惊恐的“喳”声中,从我头顶掠过,随之树上掉下一颗圆溜溜的小果,擦过我肩头,滚落在草丛中。

停下脚步,抬头望去,深褐色粗细不均的枝桠上,虽已落光了最后一片叶子,却犹如许多顽童的手臂,争先恐后地伸向冬日晴朗的天空,每一处枝梢上还挂满了星星点点的小果子。


此刻,这些小果们,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一层黄白色的光泽。看它们紧紧依附着秃枝的架势,大有苦恋到底的倔强。

从脚下的草丛间,我捡起灰雀遗落的果子,放在手心一看,呵呵,楝子核已被磕开,里面的种子已被啄食了。

不由想起小时候的趣事。那时,我家住在傍着城河的老台门里。老台门住户很多,一家挨着一家,自然邻居小伙伴也不少。老台门隔壁有一个带后花园的小台门,里面只有三户人家。每到傍晚放学或是节假日,大小台门的孩子们,便会呼三邀四地聚在一起玩耍。


记得小台门有个叫强的小伙伴,记忆中长得愣头愣脑的。他经常会带着我们一伙,去他们的后花园玩。说是花园,其实没有花,倒是长着两株高大的树。拄拐杖的强奶奶告诉我们,那叫苦楝树,结的果子很苦,不可以吃。

每到夏天的时候,几个女娃便摘那后园满地的狗尾巴草,坐在楝树下编织头环。完了戴在头上,挺起小胸脯,幻想自己是部队的解放军阿姨。

那个季节,楝树上长满了青绿色的苦楝子。男娃们用楝子作弹弓的子弹,然后玩打仗的游戏。若被打中了,要交对方一颗楝子。这样的“仗”每每打得热火朝天,打得娃们个个小脸通红,汗流满面。每每要等强奶奶的拐杖,使劲敲打在后园的青石板上,喊强吃饭时,一群小伙伴才不情不愿地从“战场”上撤退下来。这时候,强强便会往我手心里塞几颗他的“战利品”。


母亲看到我手里把玩的楝子,就会说,阿囡,不许放嘴里去,这叫哑巴籽,吃了会变哑巴哦!

嗯嗯,我不要变哑巴,我要唱歌。小小的我听了,使劲地往心里记。

长大些了,能识字看书的时候,我在爸学校图书馆的百科全书里,读到有关楝树的介绍,才知道母亲并不是唬我。书上说,楝子里的苦楝素,是一味带有毒性成分的中药,若无医嘱,误食过度,便会中毒,危害身体。当然,苦口良药,它自有它杀虫与抑菌止痒等的药用功效。

正因为苦楝子味苦,所以除了很少的几种鸦鹊喜食,大部分的鸟们都避而远之,才有一簇簇黄果儿高挂树梢的冬日景致。


《庄子·秋水》中曾有提及,凤凰非练实不食。这练实指的就是楝子。虽说凤凰只属于古老的美丽图腾,留在传说的篇章里,但融在蓝天背景里的楝子果儿,也因此让人多了几分神秘的想象空间。

一阵风吹过高高的树梢,楝果儿们只轻轻地荡了两下,依旧紧紧地抓着枝桠,没有丝毫放松的意识。是啊,这是它们的家,是生生死死、不离不弃的家呀!


莞尔一笑间,我仿佛看到,又一季淡淡的青紫色楝花,满树盛开在春暖花香的来年。

子衿,本名骆海燕绍兴越城作协会员。绍兴柯桥区地域研究会研究员。曾参与编写《慈善鼻祖范蠡》、《绍兴古井》、《云门传奇》等书籍,另有散文、诗歌等作品发表于《绍兴日报》、《绍兴晚报》、《柯桥日报》等报刊及《中国旅游文学》公众号。


 旅游文学的小作坊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