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58801期】
我的文字缘 文/张秀芹 ~01~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出生在哈市宾县南部的一个小镇里。建国初期,我们国家一穷二白,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克服了三年困难时期,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16国联合国军,取得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胜利。那个年代,家家日子都过得很拮据,尤其是我家,父亲去世的早,主要靠母亲和大一点的哥哥姐姐参加劳动,取得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活。
~02~ 当我到了上小学的年龄 ,家里几乎交不起学费,妈妈东拼西凑让我勉强上了小学,我深知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学习很用功,在学校认认真真听老师讲课,生怕一不留神,错过老师讲的哪一句话,上课把老师讲的重点用最少的文字记录下来,用咱东北话说就叫“死规招子”。回到家我用心做作业,早上起来复习昨天该背的课文,一些公式等都必须背下来。每当考试之前,我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03~ 我现在仍还记得我的小学班主任王秀英老师常教导我们的两段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两段话的出处,只知道要抓紧时间学习,别浪费时间,读书肯定是好,至于说怎么好,也没想太多。那时家里糊墙都用报纸,一天,我躺在炕上,看到墙上报纸上写着【黄连法用功学习的故事】,说这个男孩,生下来就没有手,他克服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难刻苦学习,后来取得了成功,深深地感动了我,我学习更加自觉了。
~04~ 我从小就非常喜欢文字,热爱阅读,看见一篇好的文章,爱不释手,好的词句就会摘抄下来。那时候,我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听到广播主持人说到的好词好句我都会用心记下来,然后写作文的时候就可以用上。对于老师每次的命题作文,我都非常喜欢做,有的作文,老师还当作范文在课堂上給同学们读。小学时每当放假 ,我会读小人书(当时一种连环画),什么水浒传啦,三国演义啦,那些精美的文字,赏心悦目的插图让我欣喜若狂。再大一点的时候,我就偷偷地看一些小说,我坐着看,躺着看,趴着看,甚至在吃饭的时候都舍不得放下,《林海雪原》,《青春之歌》,《平原枪声》等小说让我如获至宝,因为都是借别人的,必须得抓紧时间读完。因为那毕竟是课外书,害怕老师看见了会没收。由于自己热爱文字,喜欢阅读,小学、初高中阶段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
~05~ 参加工作以后 ,跟文字没有多大关系,可心里还是放不下文字,时时想着从事文字方面的工作,心想,如果是当个老师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那个年代,允许对换工作,我愿意用常人看来比较体面的工作岗位来对换教书的工作,觉得这辈子能当个语文老师,就心满意足了。当时我要跟一位朋友对换工作,她在附近的学校当老师,后来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对换成。 经过自己的努力,我被一所理工大学录取了。毕业后,在企业里及研究单位工作了几十年,一直没有专门从事过文字方面的工作。但我心里一直想着文字,有时也利用业余时间写写,但阅读的习惯始终陪伴着我。
~06~ 退休后我终于有时间和文字做朋友了,她是我的精神支柱 ,精神食粮。我陆续在一些网络平台上发表过文章,有过小小的惊喜,也有过小小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同时也遇到过许多困难,有时写点东西,想的很丰满,下笔就很骨感。有时遇到一些不理解,多次想打退堂鼓,又不由自主的拾起来,继续前行。文字,一直是我的梦想,是我无法放弃的行囊;文字,伴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日日夜夜,风风雨雨;文字,填充了我生命的空白,愉悦了我的退休生活。我不能离开文字,文字是我一生难以割舍的情缘。
 作者简介:张秀芹,网名傲雪寒梅,一九五四年生人,理工科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喜欢诗歌、散文,喜欢阅读和运动。曾在【草根文苑】;【视听与文化】;【文友文苑】;【大庆散文】等平台上发表过文章。愿以诗词为伴,以文字感悟留痕岁月。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在场文学主编明桦感谢您支持原创作品
赏,是一种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