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得了,骗子懂技术还会“蹭热点”,怎么防?

 青蒿绿叶 2021-12-15
Image

高收益、零风险、是诈骗。

二十年前,有一部脍炙人口的春晚小品——卖拐。

“正的忽悠邪了,奸人忽悠苶了,小两口过的挺好,我给他忽悠分别了。今天卖拐,一双好腿我能给他忽悠瘸了!”

Image

剧中的“大忽悠”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把拐杖卖给了一个腿脚健全的人。

一年后,“大忽悠”业务升级,又把轮椅卖给了同一个人。

股神也被骗

而现实生活中,骗子们虽然底层逻辑不变,但也会业务升级。比如古老的“庞氏骗局”,结合上全新热点之后,把巴菲特都给骗了。

美国的Carpoff夫妇,创办了一家名为DC太阳能的公司,该公司主要业务是,生产一种移动太阳能发电机组,可自由安装于拖车上。根据他们的宣传,该公司生产的太阳能发电机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为手机信号塔和体育赛事照明提供应急电力,是可替代能源创新者和破局者。

到此为止,这看上去是一个正经的科技、制造业公司。但该公司创新了一种“商业模式”。他们向投资者承诺,购买公司的发电机组,以此获得联邦的新能源税收抵免,再将设备回租给公司便可以获得高额收益回报。

这个模式我们换一种表达就是:给该公司一笔钱,然后该公司回馈以高额收益。然后,Carpoff夫妇利用类似庞氏骗局的循环支付,进行会计和租赁收入欺诈,该公司用新投资者的钱偿还旧投资者,规模越滚越大。核心产品移动发电机组的生产也早就停了,宣传中的17000个移动太阳能发电机组中,超过50%都是虚假的。

不过这对骗子的数学学的不错,这场庞氏骗局持续了8年,涉及35个投资基金、至少17个受害投资方,诈骗金额接近10亿美元。这其中就有“股神”巴菲特的3.4亿美元。

Image

光伏投资骗局

无独有偶,国内也有骗子蹭“可替代能源”热点。

前段时间,一款名为“赫煌到家”的App被媒体曝光。该APP宣称通过手机就可以投资光伏电站项目赚钱。用户充值的金额将用于投资光伏发电项目,然后将发电产生的收益回馈给投资者。并在网站上宣称有国家扶持、每天都有收益,企业资质也十分齐全,包括营业执照、电力业务许可证、金融许可证、保险证明书,甚至还包括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

但经过核实,该公司除了营业执照外,其他的企业资质均查询不到,或为造假。当然,利用光伏发电投资的热度来制造骗局,比如同样在近期被曝光的“科 e电”App。该App除了打着投资光伏电站的旗号、宣称“保本保息”外,还谎称自己由中国平安保障财产安全,项目最高年化收益率近300%。

从媒体曝光的截图来看,这App做的煞有其事。在“电站”选项里有不少光伏电站项目,而其中大部分项目显示为“售罄”。少部分还“在售”的项目显得“弥足珍贵”。

Image

项目名称也十分逼真,比如:“宁夏宝丰200MWp光伏项目”“宁波慈溪6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广西玉柴80MW农光互补光伏电站”。

但仔细算算收益就知道此事不可信。以“宁波慈溪6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为例,项目详情显示,最低起购3700元(限买100份),每日收益21.46元,项目组件总数11584件,结算方式为到期还本还息,且节假日照常收益,项目的投资周期为14天。以此计算,一个投资周期产生的收益为21.46元/天×14天=300.44元,对应的年化收益率为(21.46元/3700元)×(365日/1日)×100%=211.7%。

Image

还有几个几乎一样的e电家族”App,比如“鑫e电”等。有些仍在运行,有些已被关停。为了防止有人上当受骗,貌貌决定在这里说一句肺腑之言: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这世界上真的有年化收益率高达200%+,又保本保收毫无风险的项目,那大概是你在做梦。

识别骗局,一招就够

骗子们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诈骗名目也随着热点的变化而与时俱进。但归根结底,骗子们依靠的核心还是人性中“贪”这一个字。

比如说近年来,随着不少比特币造富神话的流传,有不少诈骗团伙开始打着“投资矿机”的旗号行“庞氏骗局”之实。他们用高达30%至50%引人心动,再拿“稳赚不赔”的口号让投资者乖乖上钩。

资金到位以后,简单粗暴的,直接卷款删号说再见;有点耐心的,继续忽悠你往里投钱。等受害人幡然醒悟,想要及时提现止损时,“登录异常”、“服务器维护”,“银行账户冻结”等,总之,投进去的钱就像打狗的肉包子,有去无回了。

而想要不受骗,也很简单。只要牢记“高收益、零风险、是诈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