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正麟绘判儿脸谱 京剧、昆剧以及其它剧种的一些传统剧目里,有不少判官出场的“判儿戏”。《红梅阁》《牡丹亭》《钟馗嫁妹》《铡判官》等,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 “判儿”常见于舞上的,除钟馗之外,尚有火判花判、鸳鸯判,以及恶判张洪等等。对于“判儿戏”,没有深厚功底的演员,是难以胜任的。早年“判儿”是由武净应功的。京剧演员何桂山,北昆演员侯益隆,都以擅演“判儿”称绝而自成一家。后来“判儿”也为武生兼演成为武生的勾脸戏,著名武生尚和玉演“判儿”就深得观者的赞赏。 京剧和昆剧中的“判儿”,各有自己的特色,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京剧里的钟馗,头带判官纱帽,着红官衣,早年的钟馗,除勾大脸外,还装上两只假眼睛(用两半片核桃硬売,中间打个洞,用线穿起来戴在眼睛上,以示钟馗瞽目)。这种造型,显然是从吴道子画的“钟馗图”模仿而来。而昆剧(北昆)的钟馗则是头戴“八缨盔”,着黑蟒,并内衬靠牌。这样,既甄别钟馗并非一般的鬼判,亦突出钟馗斩鬼除恶的威武形象。如今健在的北昆著名表演艺术家侯玉山就是这样的扮相。 张韵斌《奇冤报》“跳判” 判儿”,在戏剧里,虽是臀部垫得高高,大腹便便的出现在舞台上,但他妩媚多姿的身段造型和口内“喷火”的特技,却给观众以美的享受。粗看“判儿”的脸谱似乎所有剧中的判官都是一个样子,其实在勾画上并非一样。如《嫁妹》的钟馗,脑门上勾画一个金色蝙蝠图案。京剧里,大部以红色为主,而昆剧则重于金色,其图案花纹也不似京剧的脸谱那么碎。又如京剧《九莲灯》里的判官是火判,是个性烈如火而又嫉恶如仇的人物,他的脸谱前额所勾图案乃是一撮火光,另外也有在前额勾出梵文卍形状变化的图案。据说,梵文是太阳和火的象征,那么火判脸谱勾此图案,看来还是不无道理的。《铡判官》一剧里的恶判张洪的脸谱既有判官脸谱的共同之处,又有明显不同的地方,其眉窝勾成尖而上挑,显示他凶悍、奸诈,前额勾以寿字图纹,是用以说明他草菅人命的罪恶。 “判儿”,是对判官一类人物的总称。实际上,戏剧中有些人物本身并不是判官,象《界牌关》里的王伯超,《问樵闹府》里的煞神,《闹天宫》里的巨灵神,《百凉楼》里的蒋忠,《单刀会》等剧里的周仓等人物。这些人物有的是和判官身形体态相似,有的则是其脸谱的笔调与判官相近,因此,他们也被列入到“判儿”的行列之中了。 《戏剧电影报》1983年第3期 京剧道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