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的最好状态:少管闲事,不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保持边界感

 老夏分析师 2021-12-15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

不庸人自扰,少管闲事,心中自然比别人多一份从容和自在。

做人做事,懂分寸知进退,有尺有度,才能稳稳地过一生。

人生在世,真正的善良是温暖的,是含蓄的理解和体贴,并给他人留足体面。

导读:有人说“做人的最好状态是:不管他人闲事,不晒自己优越,不秀恩爱”。对此,你怎么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晒”是因为某些欲望没有实现或者某些需求未被满足,过度晒生活、秀恩爱其实都是心智不成熟的体现。

人生而不同,但最好的活法就是不插手别人的生活,管好自己同时也尊重他人,将边界感保持在双方都感到舒适的范围内。

人生的最好状态:少管闲事,不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保持边界感

做人的智慧:管好自己,少管闲事

事非干己休多管,话不投机莫强言。

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在任何一段关系里都需要懂得把自己“ 当外人”,为彼此留下自由和空间。

狄更斯说:“最好的礼貌,是不多管闲事。”

其中的“闲事”二字就表明我们是与此事无关的局外人,由于没有切身实际的体会,我们很难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费尽心思提出的解决办法也未必会是当事人最想要的结果。

真正的修养应当是不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于人,不用自己的生活标准来评价别人的生活,也不用自己的价值观来丈量他人的价值取向。

行事不轻率鲁莽是保全自己,不管力所不及的事亦是一种自保。

人生的最好状态:少管闲事,不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保持边界感

寓言故事里的东郭先生救下了一只被猎人追赶的野狼,被狼的花言巧语蛊惑并将其放出,在明知自己的能力无法与野狼抗衡的情况下仍旧管了这件力所不及的事,最后落得惨遭吞食的下场。

但不多管闲事并不等于拒绝提供任何帮助,帮助和关心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原则和底线之上。

当家人朋友需要我们两肋插刀伸出援手,或是察觉某件事情正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而自己确实可以力所能及提供帮助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以“少管闲事”的借口而置之不理。

只有学会尊重和接受他人的生活,不随意干涉别人的私事,我们才不会稀里糊涂地给自己制造麻烦,未来的道路也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最好的生活态度应该是,过好自己,悦纳别人。

人生的最好状态:少管闲事,不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保持边界感

不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是成年人最大的美德

每个人不用自己的尺度与准则去衡量别人,才是对他人最大的善良和尊重。

相较于袖手旁观,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显得更为可怕。

正如马克·李维在《偷影子的人》一书中写的那样:“你不能干涉别人的生活,就算是为了对方好,因为这是他的人生。”

人本质上是关系的动物,一个独立的个体往往需要面对关系上的两种极端,一种是关系过远,自己与他人和群体的边界过于清楚,以至于到了关系僵硬的程度,影响正常的人际往来。

另一种则是关系过近,自己与他人的边界不清楚,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乱局面,导致内心世界受到环境影响从而打破原有的稳定和宁静。

人们往往缺乏边界感,喜欢对别人的事情指手画脚,在控制欲的催化下将自己头脑中的意志强加给别人,更有甚者以爱的名义来裹挟他人。

人生的最好状态:少管闲事,不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保持边界感

“浆糊逻辑”的观点是我某次观看《百家讲坛》所得,意指中国人所处的圈子就像是一团巨大且混乱的浆糊,显然浆糊就是“没有边界”的代名词。

现实世界里很多人采用着“浆糊逻辑”的方式肆无忌惮地插手他人的生活,打着“为你好”、“关心你”的幌子施加道德压迫。

殊不知,一个人最好的修养应当是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境况,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随意否定和批判别人。

人生的最好状态:少管闲事,不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保持边界感

边界感,是成年人最好的修养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保持距离,拥有各自的边界并懂得适可而止。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里的“界限”就意味着生疏、隔阂和分离,传统教育里太多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内容始终在暗示着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是模糊且具有弹性的,这些观念也自然而然地肆意侵占了我们的空间、感受和自由意志。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把西方人比作一捆一捆扎着的柴,聚在一起之后才会形成边界清晰的集合,而把中国传统社会里的人形容为石头掷在水面上泛起的波纹,每个人都是涟漪的中心,每个涟漪之间都会相互干涉。

人生的最好状态:少管闲事,不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保持边界感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和底线,而这种隐私往往具有非常强烈的自我特征,如果这些底线不幸被外人突破,那么将会产生极大的伤害。

因为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一切完全暴露于公众之下。

实际上古人口中的“水至清则无鱼”就蕴含着这个道理,如果我们能把一个人看得极其清楚彻底,岂非一件非常可怕之事。

蔡康永说:“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摸索彼此能继续往来的分寸。”

边界感不是傲慢和疏远,讲分寸、知进退的边界感反而是对别人最高级的尊重,一个有修养的人往往更懂得在人际交往中把握清晰的边界感,不至于轻易越界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维护好彼此的边界,是我们成年人最好的教养。

文/老夏分析师

有时候,虽然素未谋面。却已相识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