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厕变奏曲 赵明霞 一日,上街,突感小腹不适,本想加快脚步硬撑到家,但怎么也奈何不得,愈来愈有种“呼至欲出,山雨欲来的囧迫。”只好就近上个公厕了。由于内急,进去时急急忙忙只顾看男厕和女厕的标识,也没顾上看里面的卫生状况。解完手,脚一踩一股水瞬间喷涌而出,走到洗手台,一只手刚伸到龙头底下,还准备拧龙头,一股白哗哗的水就汩汩出来了,甩摔手准备走人,看见明亮的镜子反光出墙上还挂着烘手机。环视下公厕内环境,空气清爽地面干净,墙面上挂了几组粉红色暖气片,温暖如春,里面一点异味也没有。掀开浅紫色棉门帘,一名中年妇女正在晾晒拖把,我随即为她点赞:“您把厕所打扫的真干净!”与她交谈中得知,麟游县一个小县城像这样高规格高标准的公厕有26座,全部都是二十四小时免费对外开放,从外观建筑风貌上,有欧式、仿古、中式、现代,一个个镶嵌在人口稠密,街道繁华处,远看像灯塔、亭子,到了晚上像宝塔,灯火辉煌,中文、英文提示屏闪烁不停。里面还有残疾人、老年人坐便器,挂包勾、手机平台等。厕所门口都有残疾人无障碍斜面防滑通道、扶手,每个公厕设有专人管理区,好多管理员为了方便,竟然吃、住都在管理区,难怪现在公厕牌子普遍挂起“公共卫生间”。 我一般不到迫不得已是不上公厕的,总感觉公厕肮脏污秽。走出外行美观、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室内清爽的公厕,不由让我想起过去“敞开式”露天旱厕。在50-60年代,人们缺吃少穿,那里还有独立厕所,只不过是在褡裢下或者在塌窑崖面子下上厕所,早上起来迟的人,几代人上厕所,有时会碰在一起很尴尬很窘迫,不得不到野地里去方便。遇到下雨,更是无法下脚入厕,一小便雨尿激起的粪土将半截裤管都弄湿弄脏了,手解不完,各家散养的猪就来了,让人如厕难安!后来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家家户户盖起了厕所,只不过挖个坑,便后用土埋下,再后来,用水泥箍起粪坑,夏季,蛆虫满地跑,蚊子盯屁股,苍蝇漫天飞,城市公厕隔断时间才叫人拉一趟,路过的人捂住嘴唯恐躲之不急。有时下大雨,粪坑溢满,粪便到处乱流;冬季,粪便被冻成“富士山”,只好半蹲半蹴,屁股暴露外面,体质不好的人一上厕所就感冒。 厕所一直以来,被人们视为登不得的大雅之堂。随着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物质文明看厨房,精神文明看茅房,对城市公厕进行多次“革命”,对农村旧厕进行升级改造,无害化处理,双瓮漏斗式,水冲式,不断提质上档,使蚊子、苍蝇无食可落。 当你到一个城市,第一印象是这个城市的美化绿化,就像一个人穿着,那只是外观感官上的“面子”,第二印象就是厕所,那是这个城市的“里子”,再好的衣服,面子和里子要匹配。一家一户的卫生间,折射一个家庭的生活品质;一座城市的公厕,代表一个城市的文明形象。近几年,城市的“里子”越来越人被重视了,建设得越来越宜人了。麟游县采用徽派建筑或者林派风格,在起初设计时就和景观融为一体,给人从视角上有种,人在园中,厕在景中,把公厕打造成现代化园林模式,把公厕建设得远看像一种独特的风景,近看多了几分隋唐风韵,公厕既具有可赏之品味,又有园林小品的雅致,更有园林和景观功能的品味。即就是不想入厕的人,因为视角上的新颖美观,也想进去解压释放一下。 现在有些大城市,已经有不少地方的厕所增加了一些方便的小物件,如洗手液、免费厕纸、常用药品、各种图书等,有的还根据实际条件配置了环卫工人休息室、活动室、健身器材等。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公厕也插上了智慧的翅膀。通过手机App找厕位,不像过去,从臭味找厕到侧边休闲,通过扫二维码获取免费手纸,通过智能设施监测厕所环境……这些智慧功能的植入,让公共厕所的管理也变得更加便捷起来。 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中,厕所改造提升则是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点、难点。小问题,大民生。麟游县把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作为破解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大力开展厕所改造工程,采取“先建后补”模式,坚持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标准。目前全县村村实现了无害化卫生厕所共1.3万座,实现资源化再利用,历史上的旱厕基本清零,彻底告别臭气熏天的旱厕,从而大幅度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群众生活品质。 厕所虽小,它是小村大事,是城市天大的事,谁也离不了;厕所一头牵着民生,一头连着文明;厕所是一项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民心工程;厕所一次次脱胎换骨的蜕变,奏响了新时代一曲曲文明进步的赞歌,但愿“面子”和“里子”工程在山青水秀的麟山城回响! 作者简介: 赵明霞,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喜爱文学,喜好小小说,散文的创作。有多篇文章发表国家、省、市网络刊物及微信公众号平台,曾获得多项不同等次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