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奥运会收官,中国举重队大获丰收,取得了七金一银的好成绩。 大家所不知道的是:中国这些举重健儿,是米国男子的偶像天团。他们的肌肉结实、健美,外形阳刚、俊朗,动作潇洒、有力,撸大铁如烹小鲜,和中国古代的举鼎英雄有得一拼。这些猛男令米国男子崇拜着迷。 可是这些阳刚、豪迈的撸铁英雄,却不是中国少男少女的最爱,中国少年大多崇拜飘逸、妩媚的“小鲜肉”。 其实小鲜肉这个物种并不是中国的原创,他最初来自于日本。 上世纪四十年代,二战日本虽然战败,但是日本青年还是崇尚武士道精神,武德充沛。 这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剔除日本青年阳刚精神,才最符合米国的利益。 米国希望日本青年成为温柔的、听话的、不反抗的顺民。为此,为了阄割日本青年的民族精神,米国中情局想了很多办法,从传统的电视、电台、报纸宣传入手,但是效果都不理想。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日本人崇拜的还是如高仓健那样的肌肉猛男。 米国中情局决定从娱乐圈下手,这个时候,一个重要的米籍日本人出场了。他是驻日米军顾问翻译,名叫喜多川。 此人深谙心理学。他认为要想改变日本社会对男人的审美观念,必须要从日本女性身上下手。 二战以后,日本女性权利意识觉醒,更多的女性愿意投身于工作,而不愿意囿于家庭,女性的话语权增加,女性将成为社会独立的审美力量,经营男性偶像将成为阄割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法宝。 长时间以来,日本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生活压抑。柔美、温顺、听话是最美好的女性形象。 那么日本女性会喜欢怎样的男性形象呢?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会投射自己的生理、心理特征到所喜欢的偶像身上,希望偶像也有和自己相同的特征,偶像即是一个理想化的自己。 结合日本女性心理,喜多川决定改变日本男性阳刚、健壮的形象。他选择高挑、肤白、阴柔、妩媚、漂亮的男孩儿组成男团,进行专业训练,让他们在表演的时候又唱又又跳,扭肩挑臀展现出一股阴柔、妩媚之风。一时间引得日本女性疯狂,很多日本女性认为这些漂亮、听话的小弟弟,就是自己的梦中情人。 资本的嗅觉是极为敏锐的,这些花样小生很快成为广告代言人,他们在代言化妆品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日本女性争先购买小鲜肉代言的化妆品。一时间,小鲜肉文化在日本风行。 日本男人也由过去的昭和武士,变成了今天的令和伪娘,米国中情局的目的达到了。 让米国中情局没有料到的是:还有意外之喜,这股伪娘风很快刮到了韩国。韩国采用练习生的方式训练男团,很快生产出大批的小鲜肉。上世纪90年代至今,小鲜肉文化成为韩国的主流文化之一,也称之为“韩流。” 让人痛心的是,这股韩流于上世纪90年代末飘到了中国。但是,中国女性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一直是独立自信的,所以让中国女性不吃不喝,疯狂迷恋小鲜肉,这做不到。 于是资本把目光投向年少懵懂,识别能力不强的青少年,不谙世事的孩子成为资本新的收割对象。 他们把吴签之流的小鲜肉包装成有颜、有钱、有才的娱乐圈顶流,出现在各大综艺节目和城市的广告牌之中,成为时下青少年疯狂模仿的偶像。阴柔、妩媚、搔首弄姿的伪娘,在中国的综艺节目中大行其道,鲜肉文化在青少年当中甚嚣尘上。 中国部分男孩儿崇拜的不再是健壮、阳刚的男神,而是阴柔、妩媚的伪娘。而中国女孩追求的是锥子脸、A4腰、筷子腿,甚至不惜以损伤身体为代价。 近些年,有些当兵的中国男孩儿,长得肤白、貌美,却是吃不得苦,受不得委屈,动不动就哭,令带兵的长官非常着急。 青少年在外形、神态、动作、服饰等方面全面模仿所谓的小鲜肉,追逐与小鲜肉有关的一切,而资本从中赚得盆满钵满。 我想,时下米国中情局一定笑得很灿烂。这一番文化战略操作下来,不仅收割了日本,还顺带收割了韩国和中国。 中国青少年崇拜、模仿小鲜肉的问题,是时候解决了。 怎么解决?首先国家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流媒体、综艺节目要摒弃鲜肉文化,宣传健壮、阳光的男性形象,引领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其次,父亲要参与到男孩的成长过程当中来,培养男孩儿勇敢,坚毅、刚强的男性特质。 其三,学校要增加男教师的比重,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吸引更多的优秀男性加入到教师队伍当中来,改变中小学教师女多男少的现状。 此外,学校要增加体育课的课时,开设更多的竞技性科目。“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迈,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意气,才是我华夏少年应有的特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