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是这样说的:“3个犹太人聚在一起,就能改变世界。” 一直以来,犹太人就有“世界第一商人”之称。 据统计,世界上最有钱的企业家中,犹太人占到一半;而美国众多富豪家族中,犹太裔占了40%。 很多人都好奇,是什么让犹太人取得这样令人惊叹的成就? 在犹太人的处世圣经《塔木德》里记载道,每个犹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被问到一个问题: “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 如果孩子要带走的是一些贵重物品,母亲就会告诉他们: “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你的知识,你的思维方式。” 下面这5个小故事,藏着犹太人最顶级的思维模式,读懂受用一生。 01 令人不解的贷款者 一个犹太人走进纽约一家银行,对贷款部经理说:“我想借些钱。” 经理问:“好啊,你要借多少?” “1美元。可以吗?” “当然可以,只要有担保,再多点也无妨。” 犹太人从皮包里取出一堆股票、国债等等,放在经理的写字台上。 “总共50万美元,这些担保够了吧?” “当然够了。不过,你真的只要借1美元吗?” “是的。”说着,犹太人接过了1美元。 “年息为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归还,我们就可以把这些股票还给你。” “谢谢。” 犹太人说完,就准备离开银行。 一直在旁边观看的分行长,怎么也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于是他赶紧追上前去,对犹太人说: “啊,先生,我实在弄不清楚,你拥有50万美元,为什么只借1美元?要是你想借30、40万美元的话,我们也会很乐意的……” 只见犹太人微笑着说: “请不必为我操心,我来贵行之前,问过了几家银行,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很昂贵。 所以嘛,我就准备在贵行寄存这些股票,租金实在太便宜了,一年只需6美分。” 感悟: 《周易》中有句话:“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生活中,任何问题都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法,当我们用固有思维解决不了的时候,就需要另辟蹊径。 换个思路,危机就是机遇; 换个角度,学会变通,就能打开财富的大门。 02 废料的价值 1946年,一对犹太父子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 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 儿子答35美分。 父亲说:“对,大家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把手看看。” 儿子按父亲所说,以一磅铜造了一个门把手,居然卖出了原本10倍的价钱。 20年后,父亲去世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 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哂上的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最高他曾把一磅铜卖到3500美元。 然而,真正使他扬名的,是纽约州的一堆垃圾。 1974年,美国政府翻新了自由女神像,为清理扔下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 但好几个月过去了,无人应标,没人觉得这些废料还有什么价值。 正在法国旅行的他听说后,立即飞往纽约,看过那些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他当即就签了字。 第二天,他就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 他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水泥块和木头加工底座;把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 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现金,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 感悟: 听过一句话:“所谓的垃圾,就是放错了的资源。” 人生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被人嫌弃的“垃圾”。 当你遇到它的时候,不要心灰意冷、垂头丧气。 不要被事物表面所迷惑,透过现象去看本质,换个位置,换个思路,总能发现新的机会。 就像故事中的犹太人,当别人都认为废料是垃圾时,他却能看到它们的价值,最终“变废为宝”。 03 消除噪音的办法 老沙克是个犹太血统的教书匠,退休后他在学校附近买了一座房子,准备安度晚年。 搬过去后不久,他发现每天都有3个小孩子在附近的小花园里打闹。 过度的噪音,让沙克心烦意乱,每天连觉都睡不好。 终于有一天,沙克决定去和他们谈判。 他把3个小孩子拉过来,对他们说:“我喜欢看你们玩,如果你们每天都来,我会每天给你们一人一块钱。” 3个小孩子听到玩耍还有钱拿,兴奋不已,更加疯狂地玩闹,但是三天之后,沙克面带遗憾对他们说: “对不起,孩子们,通货膨胀减少了我的收入,明天开始我只能每天给你们5毛钱了。” 小孩子兴致不太高了,但还是无奈接受了沙克的条件。 又过了一周,沙克又来对孩子们说: “真的非常抱歉,最近我的养老金支票没有收到,以后每天只能给你们两毛钱了。” 听了这话,3个孩子既沮丧又愤怒,他们说: “得了吧,我们才不会为两毛钱每天给你表演呢,我们不来了!” 就这样,沙克终于获得了清静。 感悟: 很多时候遇到困难,一味用强硬的手段去解决,往往会适得其反。 就像故事里的小孩子,如果用强制命令他们离开,只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变本加厉。 但是换个思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逐步引导,最终就能完美解决问题。 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将会迎刃而解。 04 纪念树 一个犹太商人看中了日本的一座小岛,于是投入重金,在那里开发了一个度假村。 但是由于小岛名气很小,在度假村建成以后,基本没什么来游玩的人。 眼看入不敷出,亏损越来越大,犹太人心生退意。 这时他的一个朋友建议他在度假村的周围种上树木,提高绿化覆盖率,以此吸引游客。 这虽然是一个好办法,可小岛满目荒凉,种树谈何容易。 后来这个犹太商人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对外打出广告,推出一项种植“纪念树”的活动。 他向外界宣称,小岛专门开辟出一片土地,为广大游客提供特色服务。 游客可以在这里种植纪念树,可以是结婚纪念,也可以是家庭纪念等等。 这个创意广告很快就走红,度假期一到,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来到小岛,种下属于自己的纪念树。 不到两年,小岛上就种满了树。 在这个过程中,犹太商人一分钱都没有出。 还要向游客收取300日元一棵树苗的费用,光树苗这项的收入就给他带来了大约600万日元的利润。 感悟: 有一个成语,叫“借鸡生蛋”,就是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当你陷入死胡同的时候,与其一味死磕或束手待命,不如换个角色,换个观念。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方式对了,往往就会事半功倍。 05 白色鹅卵石 很多年前,一个犹太商人欠了高利贷者一大笔钱。 这个高利贷商人又老又丑,却对犹太商人漂亮年轻的女儿垂涎三尺。 于是高利贷者提出一个方案,当时他们在商人的后花园里,脚下是一条由黑白两色鹅卵石铺就的小路。 高利贷者弯腰捡起了两颗鹅卵石,放进口袋,让犹太人女儿从中取出一颗。 他们约定: 若她选中黑色鹅卵石,就要嫁给高利贷商人,以抵掉她父亲的债务。 若她选中白色鹅卵石,可以不用嫁给他,债务也一笔勾销。 可眼尖的少女,早就发现那是两颗完全一样的黑色鹅卵石,她根本选不到白色的。 少女并没有认命,她还是将手伸向了高利贷者的口袋,迅速取出一颗鹅卵石。 但大家还没来得及看到它,她就装作不小心把它弄丢了。 地上到处都是黑白鹅卵石,根本无法分辨哪一颗是刚才掉下的。 于是少女对高利贷者说:
高利贷者无奈,只好掏出剩下那颗,果然是黑色的,所以少女选择的那一颗就只能是白色了。 于是债务一笔勾销,少女也不必嫁给他。 感悟: 数学家卡尔·雅各比提起自己的治学方法时,经常说的一句话是: “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当我们无法从正面去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忘记从反面去思考。 就像故事中的少女,丢掉了选出的那颗鹅卵石,而用剩下的那颗去决定最终结果。 学会逆向思考,打破思维的惯性,往往就能出其不意。 ▽ 哲学家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很多时候,真正限制我们发展的,往往是我们原有的思维。 以上5个犹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最顶级的思维方式,就是要推倒思维里的墙,打破大脑固有的认知惯性。
唯有改变思维,想别人所不敢想,才能为常人所不能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