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末年,清军入关,百姓流离失所,到处都是饥民。十七岁的贺永昌跟随父亲外出逃难,不料遇到清兵,父子二人不幸被冲散。贺永昌举目无亲,独自一人来到了六安府。无奈之下,他只能靠着乞讨为生。 此时的贺永昌度日如年,他白天出去乞讨,晚上只能住在破庙中。有一天,他正在街上乞讨,突然看见一个小偷正在偷东西。他大喊一声,追了过去。失主意识到自己丢失了东西,赶紧跟着贺永昌一起追赶小偷。很快,小偷被两人抓获,失主拿着失而复得的银子,十分感动。 为了表示谢意,他拿出二两银子递给了贺永昌,不料却被他婉言谢绝了。失主一脸的惊讶,没想到一个穷困潦倒的乞丐,竟然如此的仗义。他仔细打量了何永昌一眼,虽然他穿着破烂,但是谈吐不凡。出于好奇,他就问起了贺永昌的身世。 ![]() 贺永昌原本家境殷实,父亲是个商人。他对儿子给予了厚望,他希望儿子能够考取功名,光耀门楣。在贺永昌五岁的时候,父亲专门为他请了一个私塾先生,教他读书识字。贺永昌从小聪明机灵,十六岁那年就考取秀才,没想到因为战乱如今竟然沦为了乞丐。 男子听闻后深表同情,他想让贺永昌去他的店里做伙计。这个男子不是别人,正是悦来客栈的王掌柜。贺永昌听闻后连声道谢,从此以后,他就成了悦来客栈的小伙计。由于他勤劳能干又有才华,后来就让他当起了账房先生。 在王掌柜的鼓励下,贺永昌又重新拿起了书本,闲暇之余他就刻苦读书,希望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晃六年过去了,他终于如愿以偿的考取了进士,被朝廷授予顺德府县令一职。王掌柜非常高兴,大摆宴席为他践行。贺永昌对王掌柜自然是感激不尽。 ![]() 上任后的贺永昌,深知百姓疾苦,立志要做一个廉政为民的清官。上任后的第二年,正赶上顺德府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到处都是饥民。贺永昌不忍心看着百姓挨饿,他命令官兵开仓放量。毕竟粮食有限,难以解决百姓的温饱。此时的贺永昌,日夜难眠,坐立不安。 这天晚上贺永昌失眠了,他回忆起自己做乞丐时的情景。第二天早上,他派人贴出告示,提高米价。百姓们看到后唉声叹气,怨声载道。老百姓手里本来就没几个钱,再将米价提高,大家就更买不起米了。虽然老百姓有都怨言,但是却都敢怒不敢言。 告示刚刚贴出去一天,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听闻后都拍手叫好。一时间,大批的商人纷纷往顺德府运粮谋取暴利。当贺永昌看到一车车的大米,运到了顺德府,他喜上眉梢。五日后,他又命令衙役开仓放粮,并贴出告示调低米价。商人们看到告示叫苦连天,只好随行就市,将大米低价销售。 ![]() 这时老百姓才明白了县令的良苦用心,大家纷纷称赞贺县令是一个清廉为民的父母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