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自己认为并不好看的字统一称之为“丑书”,但这些人很少去想,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经典,被无数仁人志士终其一生的临摹,究竟好在哪里呢?怎么就用“丑书”一言以蔽之呢。 在中国书法史有这样一件“丑到极致”的作品,此作的境界比王羲之还要高,属于那种越学越有味道,终其一生临摹,都能够从中发现无限美感的作品,此作也被誉为“颜行第一书”,意思是在颜真卿的行书作品当中排第一。也是排名“天下第一”的丑书! 此作就是颜真卿的“三稿”之一的《争座位帖》。 说这句话的是北宋的大书法家米芾:
意思是此作乃是以秃笔写就,字与字之间的连接处时见意外之喜,但又处处合乎情理,这样的境界非努力能够达到,完全是书写者凭借的超凡的功力在独特的情境当中的超然发挥。 《争座位帖》同《祭侄文稿》一样,同样是激愤之作,论及笔法技术,《祭侄文稿》远不及此作,这种通篇弥漫的“篆籀气”乃是颜真卿的行草书所独有。 邱振中先生曾经用一段非常诗意的话来描绘颜真卿的这件《争座位帖》,大意是颜真卿独立一人迈过了魏晋这座大山,而驶向了书法的更高更深处,从秦汉那里吸取到了更多的法乳,使得他具备了与“二王”并肩的资本。 这里其实说的就是“篆籀笔法”,简而言之就是将篆书和籀书的笔法应用到行草书当中,从而使得你的行草书点画“绵里裹铁”,朴拙而厚重,有苍茫之气,这种气息是“二王”一路妍美书风所不具备的,也是为什么“二王”一路行草书不能够直接放大临摹的原因。 《争座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论及学习价值,此帖也远在《祭侄文稿》之上,甚至可以称之为“行书的极致”,阮元更是对此帖五体投地的膜拜:
这里的“姿媚”就是“二王”一路书风的特点,之所以此作的品格气息高绝,是因为元气苍茫、古拙、厚重,所谓的“独标古劲”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学习书法的朋友而言,行草书体系一般可以分为两派,一派以“二王”为代表,一派以“颜真卿行草书”为代表,两者几可以并驾齐驱,并且也有共通之处,都是后世学人不能绕过去的经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