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堰春秋:十五旅突围

 铁血老枪 2021-12-15
文章图片1

1946年6月,鄂北、豫南大地,笼罩在一片战争的阴霾之中。当时陈先瑞在中原军区第二纵队第十五旅任政治委员,和旅长王海山一起率旅直属机关驻在汪洋店。十五旅所属的四十三团、四十五团分别驻守在定远店、南岳山等地;四十四团则单独派驻在平汉铁路以西、安陆应山交界的赵家棚地区,作为中原军区在平汉路西侧的一个重要战略据点

6月25日,旅部电台突然收到发自宣化店的一份急电,大意是,国民党军已决定向我发动大举“围歼”,中原局、中原军区经报请党中央、毛主席同意,决定先机制敌,立即突围。电文部署了各路各支部队的行动,确定我们十五旅的具体任务是,除以四十五团随中原军区第二纵队主力组成北路军行动之外,旅部率四十三团,第一步先到汪洋店西南、阳平口东北地区,接应由第一纵队二旅、三旅组成的南路军;然后作为南路军的右翼,与路西之四十四团一起,共4000余人,掩护南路军突破平汉铁路敌封锁线;任务完成后,于唐河以南祁仪镇归还第二纵队建制。

文章图片2

情况紧急,不容迟疑。陈先瑞和王海山同志交换意见后,马上通知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会上,王海山首先宣读了中原局、中原军区的电报,随后,大家围绕如何组织部队、掩护一纵主力突围以及突围中部队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紧张的讨论。在此之前,虽然部队作了一些应付敌人突然袭击的准备工作,但当突围命令下达时,大家仍然感到有些仓促,担心部队一下子难于准备和组织好。针对这些问题,陈先瑞最后作了简单的动员,坚决执行上级命令,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定信心,指出我们有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有中原局、中原军区首长亲自指挥,突围一定能够取得胜利。这次会议,四十四团领导由于被敌人阻隔在路西而无法到会,我部又派人到路西向他们传达了指示,要求他们做好突围的准备,并特别注意组织部队接应主力过平汉铁路。

26日夜,中原军区所属部队按预定部署,开始秘密集结,隐蔽运动。当晚,四十三团团长孙光,政委李书全即带领全团赶到汪洋店与旅直会合。27日,旅直及四十三团顺利地到达汪洋店西南阳平口东北地区。按原计划,这一天,纵队中三旅将与我们会合,而后经阳湖口直奔平汉铁路,29日夜与北路军同时突破敌人平汉铁路封锁线。可是我们等了一天多,仍不见一纵到来,王旅长心急如焚。当时倾盆大雨,道路泥泞,部队行动极为困难,我们考虑一纵定是因此耽误了行程。于是命令部队就地待命,进一步作好突围的准备,任何人不得擅自行动。

文章图片3

28日下午,一纵两个旅终于陆续到达阳平口东北地区与我们会合了。顾不得休息,王树声司令员就召集旅以上干部开会,研究突破平汉铁路的方案,由于一纵延误了一天,敌人已抽调1个团的兵力分别占据了阳平口附近的两个山头从正面拦住了我们的去路。是拿下敌人占领的山头打开前进的通道?还是甩开当面之敌,绕过阳平目口另寻突破路线?在这个问题上,大家讨论得非常激烈。多数同志主张集中两个团的兵力,拿下被敌占领的两个山头,按原计划越过平汉铁路,这样可以争取时间,保证与北路主力协同动作,同时越过平汉铁路。但纵队主要领导同志担心部队伤亡过大,怕突围首战受挫,影响部队士气。会议开了两个多小时,最后还是决定绕过阳平口,经王家店,通过平汉铁路。

暴雨倾盆,电闪雷鸣。狭窄的崎岖小道,挤满了部队。人声鼎沸,马嘶骡鸣。上万人的队伍,艰难地行进在山间小路和泥泞的田埂之中。从阳平口绕道王家店,大约有45公里的路程,要是平时,强行军一天便可到达,可眼下,狂风暴雨,道路泥泞,加之部队连日行军,指战员们疲惫难当,行军速度很慢。待主力全部到达王家店东侧地区时,已是30日了。这时,陈先瑞北路军已在李先念、王震等亲自指挥下,出敌不意地突袭柳林、李家寨守敌,一举冲破敌人平汉路封锁线,我军主力向西突围的行动已暴露无遗,陈先瑞南路军的行动意图已为敌人察觉。敌整编六十六师宋瑞珂等部加强了王家店铁路沿线的守备;并出动飞机、装甲车封锁平汉铁路;企图消灭我南路军于路东地区;形势异常危急。

“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摧毁敌碉堡,冲过铁路就是胜利。”纵队首长向全体指战员发出了战斗号召。

各旅、团指挥员,纷纷回到各自的岗位上,收拢整理队伍,进行紧急动员。十五旅旅直及四十三团指战员,聚集在铁路东边的一块田畈里,虽然队形不整,但大家个个憋足了劲,只待进攻令下达。

当日傍晚,随着一声号令,我部突围部队分成两路纵队,像猛虎下山,从路东的山野、田畈里跃出,不顾一切地向铁路沿线冲去。在平汉路以西的赵家棚地区的我旅四十四团,派出1个营,炸毁了花园铁桥,截断了敌人装甲车的通道。二旅五团、六团在四师四团的配合下,于当晚在卫家店附近越过铁路、接着,三旅大部队也在王家店北侧越过铁路。7月1日清晨,敌人加强了铁路沿线的阻击力量,四十三团与纵队警卫团一起掩护纵队机关过路,二旅四团和三旅七团组成的突击队分别在王家店南侧和王家店车站发起进攻。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我军摧毀敌人数十座明碉暗堡,击退敌装甲车的多次进攻终,终于打开了突破口,于7月1日下午全部越过平汉铁路,胜利抵达赵家棚地区,与我旅四十四团会合。

突破敌人平汉铁路封锁线,大家都很高兴,然而经过连日行军作战,部队已十分疲劳,此次战斗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组织指挥不够协调,纪律性不够强。为此,一纵领导决定在赵家棚休整一天。我们借此机会,及时召开了旅党委扩大会议,随后两个团也分别开了会,从上到下整顿组织纪律,强调听从指挥,服从命令鼓足信心,统一行动。

于是在11日的上午部队在襄河和敌人打了一场狙击战。

这一仗,毙伤敌人300余人,取得了进军鄂西北的第一个大胜仗,在这次战斗中,我旅四十四团作战勇敢,受到纵队首长们的好评。

石花街战斗后,南路军兵分两路向武当山地区挺进。我旅两个团单独为一路,经谷城八道河、五堵坡,沿均房交界处西进,7月底进入武当山地区。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原局的指示,南路军各部停止西进,在鄂西北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我旅与三旅九团一道,奉命在南漳、谷城、房县、保康北部及均县、郧县南部地区开辟第三分区。指战员们克服重重困难,迅速进入指定地区,积极打击敌乡保武装。8月31日,我旅在均县官山以东地区歼灭敌第八区保安大队,俘敌专署科长、区中队长、电台队长以下80余人,毙敌100余人,缴获轻机枪6挺,长、短枪100余支,电台1部,马4匹,子弹万余发,以及其他军用品一部。这次战斗,打击了敌人的气焰,鼓舞了我指战员们的士气,对开展三分区的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至9月初,三分区党政军组织机构基本建立,根据地各项建设工作亦全面开展起来,后因斗争需要,十五旅主力又奉命入陕归建,投入到了豫鄂陕根据地的斗争,创建了豫鄂陕边区第五分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