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母亲分娩保儿子,父亲寻子走千里,货郎善举得团聚

 老大姐嗨 2021-12-15

话说在明朝的时候,古城邯郸的城南有个名叫张家沟的村子;张家沟里有户姓王的人家。男主人名叫王德,是个瓦匠;平时靠给人家建宅子、修缮房屋为生。女主人刘氏是一个贤妻良母,平时在家里做家务、带孩子;农忙的时候,也会下地帮着干活。

文章图片1

王德的儿子名叫王涛,从小就乖巧懂事,很少给大人惹麻烦;这让王德夫妻俩省了不少心。王德的家里并不富裕,但是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和一个乖巧的儿子,这日子过得倒也是满意!可是在王涛五岁的那一年,王家出事了。

这一年刘氏怀上了第二个孩子,这本是好事;可是分娩的时候难产,大人和孩子只能保一个;刘氏选择了孩子。哪怕王德不同意,可刘氏还是坚持保孩子。她觉得一个孩子有些孤单了,两个还好一些,有什么事能相互商量、相互帮衬!最后小儿子安全出生,刘氏却是不行了。她看了小儿子一眼,见小儿子一切正常,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一放松,刘氏只觉得眼前一黑便撒手去了。她是靠着一股信念,才坚持到现在的!

刘氏过世后,王德的压力大了。多了一口人不说,还少了一人为他分担生活的担子。好在王涛懂事,开始学着照顾弟弟,学着洗衣做饭;好让王德能多抽出一些时间去干活、去赚钱!一直到了王涛八岁的时候,这家务活儿,包括看孩子,王涛都能胜任了。王德把这些活儿都给了王涛,而他自己呢?除了下地之外,就是给人家修缮房屋,要是没有这类的活,他也会去做一些搬搬抬抬的力气活儿。总之就是想着法儿地赚钱,养活两个孩子。

就这样,到了王涛十二岁那年,王家又出事了!这回是王德!

这一天,王德带着徒弟周泰到大户人家修补屋顶。王德也是手脚麻利,半天的功夫,屋顶就修得差不多了。王德的徒弟周泰见他满头大汗,便说道:“师傅,只剩下收尾的活了,交给我就行,您下去歇会吧!”

这忙活半天,王德也是累了,叮嘱周泰让他注意安全,之后就先下去了。

没多久,活儿干完了;周泰顺着梯子往下爬,结果这一脚没踩实,从梯子上摔了下来。王德虽然下了屋顶,但是还在下面注意着徒弟的情况。王德迅速冲过去接住了徒弟。只是,这摔下来的冲击力可不小;虽然接住了,但是王德的腰却受伤了;伤到再也不能干重活了。

文章图片2

王德干不了重活,这几乎就等于没了生计的手段;这下子可就苦了王涛,养家糊口的事他得挑大梁了!而周泰呢?他感激师傅救了他,从此之后,一有空就会来看师傅。每次来的时候,手里都掂着东西!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王涛十四岁了,长成大小伙子了!

这一天,王涛在地里干活。只见有一辆马车,从南向北慢慢地驶来。前几天刚刚下了雨,这路不好走,马车陷在了泥窝里!

赶车的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虽然人在壮年,但是使出吃奶的劲儿,也没把马车推上来;因为这马车上面装了不少货物。

没有办法,中年人打算把货物先搬下来,从泥窝里推出马车之后,再搬上去。他刚要动手,只听一道还有几分幼稚的声音传到了他的耳中:“大叔,您等等再搬,我帮您推一下;要是推不上来,再搬下来也不迟!”

中年人扭头一看,见是一位十四五岁的小伙子;这小伙子长得倒也壮实。这人正是在地里干活的王涛!中年人见有人主动帮忙,心里很高兴。两人一起推起了马车。

要说王涛虽然还小,但是力气可不小!最后两人合力把马车推了上来。中年人松了一口气,笑着对王涛说:“小伙子,道谢的话我就不多说了。我姓刘,是一间铺子的掌柜的。最近铺子里比较忙,你愿不愿意来铺子里当一名伙计,这工钱绝对比你种地赚的多!”

王涛一听,他心里明白这是人家在感谢他呢!说起赚钱,王涛最近正为这事发愁呢。因为父亲受伤之后,干不了重活,也就赚不了什么钱了。而他除了做家务,就是下地;其他的都不会!想当个伙计就不容易了。

眼前的刘掌柜想让他到铺子里当一名伙计,王涛那是一百个愿意!不过他还是忐忑地说道:“刘掌柜,我除了种地什么也不会,就怕胜任不了伙计的工作!”刘掌柜却是摆手一笑,说道:“不会不要紧,只要你肯学,那就没问题!”就这样,当伙计的事定下来了!刘掌柜留下地址驾着马车走了。

王涛回到家里,把刘掌柜让他去当伙计的事儿和父亲说了。父亲听后,也赞同他去当伙计;当伙计不仅可以赚钱,还可以学东西,一举两得!

第二天,王涛去了县城,按地址找到了刘掌柜;就此成了一名伙计!

王涛除了能吃苦耐劳之外,还有一股机灵劲儿,这让刘掌柜对他多了几分器重。有时候会把他带在身边,教他一些生意上的东西;还让识字的伙计教他认字。

就这样,一转眼,四年过去了。在这四年里,王涛那是早出晚归努力地工作,不过在农忙的时候,他会请几天假,下地干活。王德看着儿子忙碌的样子,除了欣慰之外,还有些心疼儿子。要不是他自己受了伤,儿子也不用这么拼命!

经过四年的努力,王家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因为王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刘掌柜的器重,成了一名管事的。那这工钱自然就多了许多。日子也就好过了一些。

不用再为生计发愁了,王德就想着给王涛找一个媳妇,让他早点成家,自己也好抱个孙子!王德决定之后,便准备和儿子商量。正好明天是他的生日,让王涛早回来一会,顺便提一提成亲的事。

第二天,王涛走的时候,王德和他说:“今天是爹生日,你记得早回来一会!另外记得再买一把炒菜的勺子,咱家的坏了!”

王涛答应一声,就出发了。下午的时候,王涛和刘掌柜告了个假;又从铺子里推了一辆小车。他准备买一袋大米回去,还有一些好吃的回去。买了米、买了吃的,又买了两把勺子,王涛这才推着小车出了城!

出城没走多远,王涛发现前面有一位姑娘弯着腰背着一个老大的包袱!这一看就知道,姑娘背的包袱分量不轻。

王涛是个热心肠,便加快脚步追上姑娘,友善地问道:“姑娘,这是要去哪?我看你的包袱挺重的,要不把包袱放车上,我送你一程?”

姑娘大约十五六岁,她背着包袱也是累了。见王涛说话很是友善,长的又是一副忠厚的样子;便笑着说:“那就多谢大哥了,我家就住在三里外的大河村!”说着话,姑娘把包袱放了下来,王涛急忙接过包袱放在车上;随后推着车,和姑娘接着赶路。

文章图片3

在路上,王涛得知,这位姑娘名叫小雪,住在前面三里外的大河村。平时她到城里的绣庄,拿一些手帕,或者枕头面儿、被子面儿,回家绣上一些好看的图案;等绣好之后,再送回绣庄;绣庄就会付给她工钱。今天小雪到绣庄里拿一些需要绣的东西,她也是想多赚些钱,就多拿了些。谁知拿的多了,刚走到城外,就有些累了。

小雪说完之后,王涛也简单的介绍了自己;他说:“我叫王涛,家住八里外的张家沟;现在一家铺子里当伙计!”至于其他的并没有多说!小雪听到“张家沟”三个字,有些感慨的说道:“我二叔的师傅就张家沟的人,人家是真的不错;又是师傅又是恩人!当初人家带着我二叔干活,我二叔一不小心从梯子上摔了下来,是人家接住了我二叔。要不然我二叔肯定会摔出个好歹来。只是害的人家受了伤。”说到这里,小雪有些伤感!王涛听后,他知道小雪说的正是自己的父亲;不过他并没有说出来。

两人说着话,聊着天,不知不觉就到了大河村。王涛帮小雪把包袱送到了院里,之后出了院门准备回家。小雪却是追了出来,想留王涛喝口水再走!正在这个时候,从院里传出一道声音:“小雪,你在跟谁说话呢?炒菜的勺子你买了嘛?”

话音刚落,只见从院里出来一位中年妇人。这位是小雪的母亲。小雪见母亲出来了,回答说:“娘,这次拿的东西太多了,实在拿不了其它东西了,所以我没买!”中年妇人听后,便说道:“那就先将就几天!”说完之后,便准备问小雪,眼前的年轻人是谁。可是还没等她先问,王涛就从车上拿出一把勺子递给中年妇人说:“大婶,我这里有多余的勺子,您要不嫌弃,就先拿着用!”

中年妇人没敢接,只听小雪说:“王涛大哥,你送了我一路,已经很感激你了,怎么还能再要你的东西呢?”随后又把在路上的事和母亲说了。中年妇人听后,先道了一声谢,紧接着也跟小雪一样邀请王涛到家里喝口水。

尽管母女两人好心邀请王涛,但是他还是没有进门;因为他还要回家给父亲过生日呢!于是便说:“大婶,小雪姑娘,今天是我父亲的生日,我得早点回去准备晚饭!”听说王涛的父亲要过生日,她们这才没再挽留。只是从家里拿了一些小雪亲自做的点心送给王涛,让他带回去,算是给老寿星的一点心意。王涛接过了点心,又把勺子递了过去;这次小雪没再推辞!

王涛回到家后,就进了厨房了;忙活了半天,做了一桌子好菜。一家三口围桌而坐,王涛和弟弟一起向父亲祝贺!王德看着两个儿子,心里很是高兴。这两个儿子都很懂事了!

吃完饭收拾碗筷的时候,王德和王涛说:“儿子,你也老大不小了,我打算托人给你说一门亲事,你觉得怎么样?”王涛回答说:“爹,这事你看着办吧,不过有一点,人长的怎么样无所谓,但是得孝顺、得勤快!”王德见儿子答应了,便高兴得说:“不孝顺、不勤快的,就是你同意,我都不同意!放心吧,我给你好好把把关!”

第二天临中午的时候,王德的徒弟周泰来了,手里还拎了不少东西;一见面就赔礼的说:“师傅,往年您过生日,我都会到场,只是昨天太忙了,把您的生日给错过了!今天我多罚几杯!”说着话把东西放在了桌子上,原来周泰拿的都是吃的。

王涛的弟弟也是个懂事的孩子,本来他已经生火准备做饭了;见周泰拿了不少吃的,这饭也不用做了。拿来几个碗,把吃的全都倒在碗里,招呼父亲与周泰,准备吃饭。吃饱喝足,王涛的弟弟收拾碗筷,而王德陪周泰聊起了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王涛的身上,周泰说道:“师傅,王涛也不小了,您托人帮他说亲了嘛?”王德一听,回答说:“没呢,昨天刚和王涛说了这事;正准备找媒婆呢!”

周泰一听,便说道:“师傅,巧了!我有一个侄女,刚满十六岁;既勤快又能干还孝顺;这长相也是不错!我想撮合王涛和我那侄女!您觉得怎么样?”王德了解周泰的为人,说的又是他的亲侄女,这姑娘准错不了!王德倒是没什么意见,不过他并没有一口答应;想等晚上和王涛商量一下。

转眼之间,来到了晚上,吃完饭之后,王德提起了周泰说的侄女;王涛一听,就想起了昨天那个背着包袱的小雪姑娘,他对小雪姑娘的印象也是不错!所以,这亲事他答应了。只是王涛有些纳闷,昨天刚和人家相遇,今天这说媒的就来了。他觉得定是有什么他不知道的事。不过,不管是什么事,都没有成亲的事大。

文章图片4

一个月后,王涛和小雪成了亲。当天晚上,王涛问出了心中的疑惑,小雪也没有隐瞒,为王涛解了疑惑。原来小雪的父亲早逝,是她二叔周泰经常照顾她和母亲,要不然她们母女也许早就饿死了!几年前周泰从梯子上摔下来,是王涛的父亲救了周泰。要不然,周泰摔出个好歹来,小雪母女也就没人照顾了。所以王涛的父亲是周泰的恩人,也是小雪母女的恩人!这是其一,其二是王涛的为人,以前周泰和小雪提过王涛的事,说王涛是个又孝顺又能干的小伙子。那天,王涛和小雪相遇,又主动帮忙;在王涛说出自己的名字和住址之后,小雪就知道这个王涛就是她二叔的师傅的儿子。当晚就和母亲说起了王涛的事情!之后,小雪的母亲去找了二叔周泰!周泰说:巧了,正好明天要去给王涛的父亲过生日,到时,顺便提一提!

王涛听后,这才恍然大悟;那天自己没有说出来,可没想到人家早已经猜到了!再有就是父亲的救周叔的事,没想到这六年过去了,小雪一家人还记着呢!这真是恩情心中藏,时刻念报恩!

王涛和小雪成亲之后,王家的日子比曾经更加好了。王涛在铺子里那是努力的工作,媳妇小雪除了做家务之外,还从绣庄接一些刺绣的活。虽然赚的不多,但是多少也能赚点银子。除了他们两个之外,还有王涛的父亲,他虽然伤了腰,干不了重活,但是也没有闲着。他跟着邻居学着编筐子,这个不是体力活,他可以干。王涛的弟弟王亮成了下地的主要主力,十三岁的他长得也是壮实!可以说,一家人都在为好日子拼搏奋斗;因此王家的日子是一天好过一天。

半年之后,小雪有了喜脉,这可是喜事,全家人都高兴。尤其是王德,他盼着抱孙子已经很久了;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是盼来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小雪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取名王浩;可把王家人高兴了好些日子!

不知不觉,小王浩四岁了;这一年,王家发生了两家大事,第一件事是王涛的弟弟王亮到了成家的年纪。小雪帮为他说了一门亲事,作为哥哥的王涛出钱帮弟弟盖了一座新房子。王亮高高兴兴的成了家。父亲王德见小儿子也成家了,这心里莫名的松了一口气。这第一件事是喜事,可第二件事呢,对于王家来说,那就是一个噩耗!王涛的儿子王浩丢了,就在村里丢的!

说起来,这事和村里的首富张财主有那么一点点的关系。在王亮成亲的同一年,张财主家里迎来了两件喜事。这其一是他的父亲张老太爷八十岁了;在那个时候,八十岁那是真正的高寿!所以,这八十岁的寿辰那是一件大喜事。这其二是张财主的儿子张家大少爷,他是大器晚成;如今将近四十岁的年纪,考中了举人的功名。这又是高寿,又是光耀门楣;张财主高兴!这高兴了,就想弄出点动静,让全村人跟着一起高兴!于是,张财主花钱请人在村里的空地上搭了一座戏台子,又请来戏班唱堂会。这一唱就是前三天后三天,外加中间的三天,合起来就是九天!张财主真那是出了血本了。没办法,家里双喜临门,高兴!所以,请全村人一起看戏。

那个时候,老百姓穷,很多人都看不起戏。张家沟唱起了堂会,十里八乡闲着的人都来听戏了。这来的人多了,不免什么人都有;其中就有一些人动上了心思。

这些人当中,有的想趁机摆摊卖点东西赚点钱,这是正经人家!还有一些人也想赚钱,可是他门的手段可就不光彩了。有的是趁人家看戏入迷的时候,悄悄的偷走了人家的钱袋。还有几人一伙讹诈别人。听上去就让人觉得可恨,可是还有更让人可恨的呢!有人居然趁着大人不注意,拿出糖果这些能吸引孩子的东西,悄悄的把孩子给拐走了。这被拐走的就是王涛的儿子王浩!

说起来也是王德粗心了;那天,王德带着小孙子王浩一块去看戏,王德看的入迷。可王浩还是孩子,时间久了他坐不住了,就在旁边玩了起来。王德见状也没在意,又接着看他的戏。等戏散场之后,才发现孙子不见了。不过,王德并没有太担心;因为这戏台子离自个家很近,而且王浩虽然小,但是也认识家门。因此王德以为孙子自己回家了,可是等王德回家之后,才发现孙子并没有回来。急忙叫上小雪,还有小儿子和小儿媳妇一块寻找;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

一直到天黑,才听一个名叫张三的村民说,说他下午在村口见了一个黑脸中年人抱着一个孩子往村外走。当时,他还纳闷呢。这戏没散场,怎么就抱着孩子走了?现在王家人在找孩子,他这才说了出来。之后,一问那孩子的穿装打扮,和王浩一摸一样;这才知道王浩被陌生人抱走了!除了张三之外,还有一个村民给提供了线索,说下午的时候,他在地里干活,见一个中年人抱着孩子上了大路往南走了。

文章图片5

王涛得知后,带着家人出了村子,一路往南寻找。见有人家就上前打听,只是这个时候,天已经黑了;好不容易敲开了门,一问之后,没有人见过那个中年人。一直找到半夜,也没有个线索;他们只好回去了。

第二天又接着寻找,第三天还是如此;一直到了半个月的时候,在八十里外的一个村子里,打听到了那个黑脸中年人的消息。人家说:那人大约是在十三天之前来村里讨过水喝;当时,孩子睡着了,所以他们也没有在意。只见那人喝完水之后,又往南走了。

王涛得知后,心里激动;这找了半个月终于有线索了。向这位好心人道谢之后,王涛回家了。因为他身上没银子了,要想接着南下,那得回去拿银子。王涛回到家,一刻也没敢停留,他背上包袱,带上了干粮和银子,又出门了。这次只有他和小雪两人去了。留下弟弟夫妻俩在家照顾父亲。这次一找就是半年,只是再也没有那中年人的消息;而且家里的积蓄也见底了!没有了银子,等于没了吃的;别说找儿子,就是生活都成了问题!没有办法,两人只好改变计划,一人在家干活赚钱,一人外出找儿子。

小雪会刺绣,她托人进了城里的绣房做绣娘;这样比自己拿回家,做的效率高;那赚的钱也就多了一些。只是有的时候,她都是边绣边哭,让人看了很是心疼!

再说王涛,他一路往南接着找儿子。不过这次他出门的时候,却推上了小车,带上了帐篷和被褥。他想着能不住店就不住店,这样能省一些银子。而且王涛还批发了一些日常用品,准备边寻找儿子,边做货郎。要不然没有银子,他生活都成问题,还谈什么找儿子!

文章图片6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两年过去了;在这两年来,王涛一路向南经安阳、过鹤壁、跃新乡,最终来到了郑州的地界。此时的王涛是胡子拉碴一脸憔悴,脸上挂满了忧伤的表情。因为他这次出来,除了一年多之前,在鹤壁的一个村子里打听到那黑脸中年人的消息之后,就再也没有那人的消息了。

此时的王涛非常想念他的家人,只是没找到儿子,他心里担心…担心儿子受苦、遭罪!所以哪怕特别的想家人,哪怕在外面的日子很苦,他还是坚持寻找儿子。

这一天,王涛推着小车赶了二十里路,走到一个岔路口的时候,有些饿了,便停在路边,准备吃点东西歇一会。大约有一盏茶的功夫,王涛吃饱了,准备收拾东西走人。就在这个时候,打北边来了一个三十来岁有些落魄的汉子。那汉子到了岔路口,准备往东走。这个时候,他发现了路边的王涛,见王涛正在吃东西;脚步不自觉的就慢了些,而且还咽了咽口水。这一幕正好被王涛看着了;王涛见状,知道这人定是饿了,便站起身来,笑着说:“这大哥,想必你是饿了吧?来,吃个馒头!”说着,从包袱里掏出一个馒头来。

这汉子还真是饿了,听王涛说请他吃馒头;他是三步两步就来到了王涛的跟前,接过王涛手里的馒头,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一个馒头吃完,又喝了几口水。他这才说了道谢的话;随后又介绍了自己。

原来落魄得汉子叫刘昌,是个行脚商,住在郑州东边的开封府。他这次到鹤壁做生意,在回来的半路上遇上了劫道的;银子被抢了不说,还被打了一顿。如今,他是身无分文,两天没吃东西了。

王涛听后,又从包袱里拿出几个馒头,递给刘昌说:“我身上的银子都拿去进货了,还有一些馒头就送给你了!”刘昌看着馒头,这眼角差点就落了泪。虽然这馒头不值几个钱,但是在他落难的时候,有好心人送他馒头,怎能不让人感动呢?刘昌先是道谢,之后接过馒头,又问了王涛的情况。王涛也没有隐瞒,就把自己边做货郎边寻找儿子的事说了出来。刘昌听后,也表示,等他回到家会多留意这方面的消息;随后还专门问了孩子的情况。王涛也是死马当活马医,把儿子的情况和自己邯郸的地址,还有寻找孩子的路线和方式,都告诉了刘昌。刘昌记下之后,这才和王涛分别。

再说王涛,他准备在郑州的地界上找一找,看有没有他儿子的消息!只是在郑州找了三个多月年,又是一无所获。不过王涛并没有气馁,他打算再接着南下;只是他的货都卖完了,准备先到郑州城里进一批货。因为郑州城里有个周记杂货铺,那商品是价格公道,而且质量还不错。

离郑州城没多远的时候,王涛经过一条小河。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冬天,有三个七八岁的孩子在冰面上玩耍;但是这冰结的并不厚,导致一个孩子不慎落水了。另外两个孩子都是吓了一跳,一个是急忙往村里跑,想必是回去求救了。另一个是站在岸边,大声的呼救。

王涛经此路过,正好看到了。放下小车,急忙下河救孩子。最终孩子被救上来了,只是王涛也好,孩子也罢,两人都冻得瑟瑟发抖!幸好这孩子的父母赶来,见有人救了自己的儿子;那是感激的不行。热情地请王涛到家里做客,顺便帮他把衣服烘干。王涛没有拒绝,跟着人家回去了。

这户人家姓李,男主人名叫二牛。到了二牛的家里,先让王涛换上他的衣服,之后又准备酒菜款待王涛。这一家人也是热情,请王涛吃了饭,又要留王涛在家里住上一晚。因为此时的王涛状态并不好。他在外漂泊两年多,生活的条件艰苦;这次又沾了冰冷的河水,身体吃不消了!二牛就是看出王涛有些难受,这才非要留他在家住一晚。本来,二牛还准备去请郎中,但是被王涛拦住了。王涛说:“不用请大夫,我睡一觉就会好的!”结果,当天夜里王涛就发了高烧,嘴里含糊不清喊着儿子“王浩”的名字。

第二天,二牛醒来见到王涛的情况,急忙请来大夫,又抓了药,煎好喂他喝下。这个时候,王涛想走也走不了;一直到了七天之后,王涛才推上小车,和二牛一家告别!他要接着寻找儿子!也许是王涛心善,也许走了好运,就在王涛刚进了郑州城的时候,打对面来了一个人;这人为王涛带来了他儿子的消息!

要说这人是谁?大伙也都知道;就是半年之前,王涛刚到达郑州地界的时候,遇到的那个落难的行脚商刘昌。

当初,两人分别时,刘昌说过,等他回家之后,也会多留意孩子的事。刘昌是说到做到,他还真把这事放在了心上。在前不久,他到朋友家做客,见朋友家多了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便问道:“老张,你家里怎么多了一个孩子?”这老张说:“哎,说起来,这孩子也是命苦;他是我表弟从一个黑脸中年人手里买来的。我表弟一直没儿子,就想领养一个。可是孩子刚到家一年,他媳妇就生了个儿子。表弟家里的条件并不好,无奈之下又准备把孩子送人。我见孩子可怜,便把他领了回来。”

刘昌听后,撸起孩子的袖子,发现在孩子手臂上有个铜钱大小的胎记。见到胎记之后,刘昌觉得这孩子很有可能就是王涛的儿子王浩。因为这手臂上有胎记的事是王涛告诉他的。再一问孩子,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家住在哪里,但是孩子知道自己的名字就叫王浩。刘昌确认之后,把事情和老张说了。老张得知孩子父亲的消息,心里也是高兴。要是孩子能和家人团聚,那真是太好了!正巧,刘昌准备去郑州一趟送点货!

第二天,刘昌去了郑州,结果刚送完货就碰了王涛。王涛得知这一切之后,那是催促着刘昌赶紧带他去儿子。到了老张家,王涛见到王浩。虽然王浩丢失了近三年,此时已经七岁了,但是,依稀有几分小时候的模样;王涛飞奔过去抱起了王浩!王浩对父亲的样子,虽然记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他知道,这就是他的父亲;他父亲来接他了!王浩哭得是稀里哗啦!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终于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涛父子团聚了。王涛谢过刘昌,还有好心的老张,推起小车带着儿子回了邯郸。

在路上时,王涛一直在想,要是自己没有好心送刘昌馒头;那样的话,他和刘昌就是陌生人;那他和儿子还能相见嘛?还有下河救二牛的儿子,要不是下河,也许他早就离开了郑州,那样一来,和刘昌可就遇不到了。那他和儿子…

王涛心里明白,这都是善举得到的善果!

好了,这个故事讲完了,听故事,关注@幽默讲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