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医生的中医创业“素问模式”

 医馆界 2021-12-15


馆 长 有 约



中医科普把严谨科学的内容普及化,并不是说你为了普及而去降低它的严谨性,我科普特色是紧贴医疗的,是在每天的门诊上发现的,永远是围绕着在临床上发现的问题。站在受众的角度,一定要换位思考,很多事情都是要想着别人才能做好的。


仿佛在写爽文小说

中医头部公众号“素问轩”的主笔米医生,从2016年9月份第一篇文章开始,她坚持高产中医科普写作已经5年了。

她还是素问中医诊所的创始人,和团队一起打造了一家看起来很小,却服务丰富的中医馆。自2018年创立以来,业绩一直在稳步上升。

素问中医诊所的中医师米医生每周还有4个整天的门诊。

一人身兼三职,每项职务都不轻松,这就是米医生。更难得的是她这三个职务,每一个单拎出来都做得很出色。

她为什么那么强?

01
现在的成就都是过往的积累

米医生本来是上海某三甲医院的中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博士,拥有三地执业医师资格,家传中医第四代,以她这样的背景,即使仅仅做个中医师,她的门诊收入也不会低了。当我们问她,做个单纯的中医不是轻松一点吗,为什么要创业呢?

米医生却说:“医生从来都不轻松”。她说,一旦一个人选择医生作为职业,代表着她的一生都没有轻松的(时候),医生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米医生自己也是一直这样做的。

公众号初期,其实有很多中医师主笔的公众号出现,高产如米医生的并不多见,甚至大批优秀的公众号再也没有更新。我常常想,为什么米医生可以做到那么高产呢?

除去超人的意志力,早起利用门诊开始前的时间更新,还有就是她强大的中医储备。米医生一直写轻松的科普,这让人忽略了她强大的临床实力。

米医生在医院的时候专攻妇科、肾内,但是在诊所又可以快速接受儿科乃至疑难杂;症,足见她游刃有余的临床实力。

米医生讲到自己初学中医是觉得中医很好玩,对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周易,她学中医就是从易经入手的。“如果学易经学到深入骨髓,你会觉得学习中医是非常方便的一件事情。”懂易经对学中医来说真的是一通百通。

“中医看病类似于易经解盘,排兵布阵,君臣佐使。一个方子体现着一个医生的思维与格局。”

米医生自己的处方便偏大,一个看中医的人可能有很多问题,她倾向于在抓主要矛盾的基础上,用一张方子解决患者的多重问题。

米医生和家里的中医讨论过,青年中医先是用小方子,后来越用越大,然后又减小了,等到他们老年的时候,方子又开始大起来了。

米医生还回忆起求学时期,中医前辈的严格要求甚至是刁难,她现在也可以理解了。

“真正的医生是要经过捶打的,是要被“虐”的,这样才能有决心,坚韧的走下去”。

米医生提到现在体制内的医生也是要从实习生开始,一路锤炼才能最终成为受人尊敬的医生,而在体制外的青年中医则要经受更多的考验,在临床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学会与病人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

在自媒体时代,体制外的医生有着不同的“出道”方式,有的通过文字写作,有的通过视频直播,这些都需要一定的对外表达能力。

米医生建议选择在体制外执业的青年中医多多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执业发展之路,更重要的是谦虚学习,“实心的麦穗都是低头的”。

目前有些青年中医认为,中医最重要的是靠悟性,也许是此类心态的影响,中医青年医生总体上似乎努力程度不够。但米医生认为,年轻中医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拼命学,后面可能才会有悟性。也许很多在中医界有实力的医生,经常玩茶道、练书法,看似云淡风轻,都是在前期不断的努力,长期的蓄积。“青年中医搞佛系,可能只是依葫芦画瓢,他看到的是佛系,但他不看到佛系背后的东西。 ”

而对于中医是否一定要取得高学历,对于医生也许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博士学历代表一个人的自学能力,搜索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02
摆脱中医师创业的局限

提到自己为什么要创业,米医生当初只是想拥有自己的中医诊所,这是很多中医师有的朴素梦想。

但是这个梦想如果要在上海实现,恐怕没有那么轻松。米医生坦言自己没有处心积虑一定要做成。

“这个过程是偶然中带有必然,必然中也带有偶然。我觉得最好的佛系是顺势而为,当很多机会或者现象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选择跟着形势走,而不是背离形势。”如今米医生在公众号之外,进军视频领域,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即使流量庞大如米医生,她也没有考虑过早过快地开诊所,线上公众号品牌运营两年后才开始。米医生认为这是自己作为中医师创业的特点决定的,创业过程中的每个行动都会谨慎实施。

医生创业在行动上就像他们用药一样,对于用药的预后转归,是一个优秀医生自然而然的思考,医生本身就是够谨慎的。所以,米医生在做事的过程中会不断调整,才走到了今天的阶段。

与此同时,米医生还会紧跟时事潮流,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学习,在私域流量概念刚刚流行的时候,她在之前很早的时候便做了思考与分享。

但是医生创业的思路容易陷入微观的视角,医生大部分是微观的,毕竟是在微观世界里面成长的。

但是医生创业是需要宏观格局的。从这点来看,米医生提出医生创业的问题是要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她自己就是这么做的。

比如素问轩公众号,作为中医师主笔的公众号,从一开始就很不一样。没有犯很多中医师会犯的错误,文风生涩难懂。而是一开始便在宏观上规划好,因为在做公众号之前,米医生没有按照自己的想象来,而是请教了自己的媒体朋友,公众号定位在为患者型读者服务,站在患者需要的角度写作,用轻松的文风,易懂的文字降低读者的阅读难度,更重要的是内容是急患者所需。

中医科普把严谨科学的内容普及化,并不是说你为了普及而去降低它的严谨性,我科普特色是紧贴医疗的,是在每天的门诊上发现的,永远是围绕着在临床上发现的问题。站在受众的角度,一定要换位思考,很多事情都是要想着别人才能做好的。”

其实米医生的宏观设计能力还体现在她为整个素问中医做的品牌设计,品牌搭建。素问轩公众号在一开始便有了几乎完整的品牌设计,素问中医的所有项目都在考虑自己的品牌形象。比如素问轩的中医产品,真材实料,一个茶包可以达到20克,为了更好的泡出有效成分,***目,都是为了保证质量和疗效,维护好素问中医这个医生打造的品牌,以有效为主打是形象。

米医生第一次被同行注意到时因为素问轩公众号,其实这只是她创业总规划的冰山一角。公众号背后还有她的线下素问中医诊所,诊所不大,但是背后有个宏大的运营体系在支撑。

03
线下诊所的背后逻辑

素问轩第一家线下实体——素问中医诊所2018年开业,位于上海黄浦区中心,黄埔的中心,也可以说是上海的中心。米医生和她的团队坚持第一家店开在上海的中心地区。

诊所筹备节省成本,比如装修重软装,利用插画营造温馨的环境,“你准备100万,但是你不能把很多的钱去花在装修上面。西医的医院一般都是采用这种地板的,易于打扫干净,就不太容易滑倒,但是我们做了一个造型。”严谨实用也是米医生创业的特色。

素问轩的流量那么好,很容易让人以为素问中医诊所的成功理所当然,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诊所的业绩的确没有让人失望,自成立以来一直稳步上升,更有很多投资人向素问轩投出了橄榄枝。但是米医生还是没有着急,她不会轻易扩大分店,因为她要给自己留够时间打造好诊所的内核。

单体诊所的面积多少合适?服务流程、医生的考核竞争制度、薪酬体系、股权池体系才是她目前的重点“课题”,她认为这些才是诊所的核心,核心没有做好,是不能轻易扩展的。米医生将第一家店作为标准化模型,她想先探索出理想的运营模式。

她渐渐摸索出一套新颖的中医运营模式——“素问模式”,其中设置了高频、中频、低频的全场景消费模型。这是素问业绩三年连续增长,且疫情期间新模式发挥关键作用的背后逻辑。

“素问模式”以中频为核心,中频指素问中医的电商部分,包括线上咨询与问诊,以形成类似于“中枢”的一个中频消费模式。

高频消费模式是以科普文章、新媒体矩阵、AI系统来作为引流部分。AI系统是小病自助、体质自测的智能化系统,再加上媒体矩阵,来打造整个高频流量的引入,这些流量引入后,素问中医接着会沉淀用户到中频,最后通过低频来实现线下诊疗。

在这个系统中,“素问模式”通过运营来打造一个营业圈,比如将流量用户进行私域化运营。这个圈使得素问中医在任何情况下,都处于安全地带。在新冠疫情当中,素问中医马上打通了线上医疗,继而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米医生在运营诊所的过程中也尝到了乐趣,“思路都是相通的,'不为中医即为良相,这句话其实还是蛮有意思的,就是说我们思考的模式可以通用于生活、医疗、管理当中,我觉得有一些中医思维模式是可以打通的,所以我们一直说中医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医学,中医是一门哲学,它可以触类旁通。”

04
一个创业中医师的担当

2019年米医生一篇小儿多动症中医病因病机问题的文章被腾讯“全民较真”判定为不实信息,“全民较真”用西医观点来判断中医的病因病机学说为谣言,很多人劝米医生明哲保身,当心被封号!但是米医生还是顶着压力专门发文抗议,她说如果所有中医人都只能沉默,那么中医的未来在哪里?

米医生不仅可以直面外界对于中医的不公,就是中医内部的问题,即使冒着得罪同行的风险,她还是坚持发出真实的声音。

目前的中医养生科普鱼龙混杂,有些是科普作者本身不够专业,有些甚至是商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过度宣传,比如艾灸。艾灸看似操作简单,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比如阴虚体质的人是完全不适合的。米医生便经常碰到被错误的养生观点误导的病人,有些女性患者月经滴滴答答就一直干净不了,结果天天用花椒和艾草泡脚。米医生希望通过写一些专业科普为中医正本清源。

米医生像很多中医创业者,在实现自己事业的同时,心里装的整个行业,不过作为中医创业者,又作为一位有话语权的“意见领袖”她可以发挥出更多的能量,也付出了很多。

首先出门诊会占据大量的时间,在米医生认为,医生不仅仅是一份职业,医生承担的责任是非常大的,此外,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广阔的心胸,与格局都是需要医生创业者需要去淬炼的能力。

更要面临个人生活的无限压缩,米医生提到自己基本没有业余生活,她尽量保证自己每天在6~7个小时的睡眠,才能做到一人身兼三职。

也许,中医界难以再出一个米医生了,她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太多太多。

I 版权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