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步地向前迭代和发展, 才是创新型企业最好的知识产权保护! 上周知识产权圈又出了一件判赔额过亿的大案,两个家电领域的头部企业,再一次占领了知产圈的头条,虽然判了巨额,但我个人认为这段恩怨情仇,注定不会一下子有所了断。 今天我想借着这个事情和大家聊聊,曾经误导过我们的几个关于知识产权的认知: 误区1、谁说买来的专利对企业发展没有价值,贡献低? 感谢我们的晓姗部长,专门梳理了一下近三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过程中,影响企业认定成功的知识产权问题,其中对于“受让”的知识产权的评价请看下图: 知识产权对高企影响的部分关键点(完整梳理请参见下文全图) 按照我们之前的认知,无论是高企认定,还是IPO上市,从审核方的角度,一般都不太认可企业购买专利。 他们会觉得购买了别人家的专利,会影响企业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的展现。 这么说,当然有他的道理,可是专利毕竟是市场的产物,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才是专利的本质。 这不,奥克斯就充分的利用了这个认知误区,购买了快要到期的专利,关键是还能够在专利到期后还能获得1.67亿判赔支持。 所以,仅靠简单的专利评价指标真的很难满足不同企业、不同阶段对于知识产权的需要。 误区2、每个行业的头部都觉得专利战争离自己很远? 知识产权的本质,或者说专利的本质是什么? 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合法的竞争排他手段。 如何利用这个工具,其实反映一个企业对于竞争的理解,同时也能比较充分的体现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竞争局面。 这让我想到了平时见到的很多老板,特别是身处细分行业领先地位的老板,通常重视知识产权的并不多,懂得运用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啦! 大家都觉得知识产权离我很远,我不需要投入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搞。随便找个人或机构搞一搞就好啦。《搞懂需求,才是专利申请的开始》 通过这个案子你就会发现,所有打专利官司的企业有着某种共同的市场特性: 大家可能都知道,格力和奥克斯的专利诉讼已经不是第一次啦!如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篇文章《八年打了至少78起官司!一审被判赔1.67亿,格力回应已上诉》。 董小姐和同行大佬们的嘴仗,我想大家也都有所耳闻了,我们不评价任何优秀企业家的行事方式。 但我希望能够表达我对于这类摩擦的态度: 企业竞争,在特定的时段和情形下,真的非常需要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但专利不是一切,围绕专利的诉讼更不是企业实现发展的唯一竞争手段,因为毕竟专利诉讼是一个长时间的拉锯战,在伤人800的同时,自己的损失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回到1903年,莱特兄弟的思维模式好像和董小姐差不多,因为首飞成功,所以兄弟俩就打了两个小算盘: 第一、这是个大机会; 第二、一定要要保护好这个大机会。 于是莱特兄弟就开始申请专利,并利用专利到处去起诉。 而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格伦-柯蒂斯就是一个智者(当然这个主意是亨利-福特给他出的),在大家都在一根筋的打专利官司的时候,他却带领研发团队,继续苦心开发,最后通过技术的不断迭代,获得了客户的竞争优势,而不是一两个官司的胜负。 毕竟,和产品进入市场获得的利润相比,法院判赔的这点赔偿金终究有限。 所以,还是建议各位企业大佬们三思后行。 完整版知识产权对高企影响的对照表 文源:参谋张 作者:靠谱海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