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的初中生活

 金浦茶馆 2021-12-15

                           难忘的初中生活

                                      杭嘉荣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是一九五八年秋进入秦南初中读书的,一晃六十多年过去了。往事如烟,历历在目。回忆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有欢乐,也有苦涩。

  秦南初中是一九五八年创办的,开学报名时,教室还没有建好,就借用秦南仓街上的民房上课。为使新校舍尽快建好,学校领导就发动学生利用劳动课及课余活动时间,挖泥抬土填高教室内外地面。那时,我和仲文玉、赵万良等同学搭伴抬土。我们是农村长大的孩子,薅秧草、推风车、割稻等农活都做过,不怕吃苦,干的甚欢。有时开展劳动竞赛,你追我赶,看谁抬得多,跑得快。原校园东边一条小沟就是因挖土填高校舍地面而形成的。

  三年自然灾害造成了饥饿荒,老饿肚子,营养不良,我长得又矮又瘦。加之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交友,总觉得被别人瞧不起,经常一个人独处。课外活动时,看到张石安、朱兆俊、邱林冲等同学在操场上活跃的身影,我很羡慕。当时处在激情燃烧的岁月,同学们奋发向上,相处融洽。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生活,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有时会开这样那样的玩笑,叫别人的外号;有时会闹得面红耳赤,一会儿又烟消云散。在母校我们收获了许许多多,结下了深情厚谊。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于灾荒,粮食紧张,生产队里分的口粮少,不够吃。为填饱肚子,在初二、初三的春学期,我都停学十天左右,去学富公社戚庄大队二姐家。戚家庄后面有一大片生产队茨菇田,釆收后还会有“漏网”的果实,我就到那里踩茨菇,然后运回来,以弥补口粮的不足。农历二月,天气乍暖还寒。上午九时许,我就把棉裤换成单裤,到了田边脱下鞋袜,卷扎起右袖,把裤脚挽到大腿根,下田踩茨菇。双脚刚下到水田里,就觉得冰凉刺骨,冻得浑身颤抖,但仍咬牙坚持下去。脚下踩到茨菇,就左手拄好木棍,右手伸到烂泥里拿茨菇。中午回二姐家吃饭,下午又继续去踩。这艰辛的情形至今也忘不了。

  我家住在合陇堤大堆上,与学校隔着一条朱沥沟大河,在堆堤上朝北望看到学校,直线距离不足1000米。俗话说“隔河千里远”,去学校要通过摆渡,渡口在家东边约200米远。碰到恶劣天气或特殊情况,摆渡拖延,就不能按时赶到学校。本来,我学习基础不好,又迟到多、缺课多,导致成绩下滑,在班上倒数,曾流露过退学的念头。针对这一情况,班主任葛星河老师多次找我谈话,苦口婆心地劝导我,千万不要放弃读书,不能半途而废。其他任课老师也都关心我,要我好好学习,完成学业,走上社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坚持读完了初三,拿到了毕业证书。师恩难忘,葛老师早已作古,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的谆谆教导依然回响在我的耳边。

  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虽很平凡,但给我打下了基础,得益良多。毕业三年后,使我有机会走上了教育岗位,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2021年10月6日

                                  编者附记

  杭嘉荣同学于1964年9月投身教育事业,初任民办教师。1984年7月,苏州大学高师函授中文专科毕业,1985年10月转为公办教师。历任关陈、东贺小学校长,仇吉、东沈、东方红初中校长。1998年9月起,任母校盐城市泽夫中学党支部委员、总务主任,直至退休。退休后被聘在镇组织办工作二年,并一直任关陈村老年协会、关工委秘书长兼校外辅导员。2020年底又被聘到秦南镇编志办工作。

  嘉荣同学因为长期在泽夫中学及秦南镇工作,这次聚会既是客人又是主人,热心沟通,介绍情况,牵线搭桥,做了很多好事、实事。聚会能如此成功,他费了不少心力,功不可没,值得记上一笔。

  据嘉荣同学提供的资料,秦南初中1958年创办,1968年更名为秦南中学,1991年更名为泽夫中学,2009年高中部停止招生,2012 年更名为盐城市泽夫初级中学。

  嘉荣同学在2003年4月撰写的泽夫中学创建市绿化学校规划中写道,学校有初中19个班、高中13个班,学生1900多人。校园面积68030平方米,绿化率达35%,成为县级绿化达标单位和花园式学校。现已成为省园林式学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