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学子不堪学业外出游玩,偶遇小向导,点醒读书郎

 老大姐嗨 2021-12-15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顽劣的小学童,最终成为一代名儒的故事,有时候改变人一生的仅仅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瞬间。

肖书庭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由于是家中独子,又是父亲在将近知天命之年才得的一子,所以从小就被寄予厚望。肖书庭也没有辜负大家对他的期望,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过人的智慧。

记得有一次他家的一个花匠突然晕倒了,父亲感念他是家中多年的老人,赶紧叫来大夫为其诊治,大夫诊治的结果大大的出人意料,花匠的晕倒竟然是因为中毒,而且是只有荒郊野外才有的那种毒草——迷迷柳,好在知道毒药就定然有解药,喝过大夫配好的解药后,花匠逐渐转醒。

文章图片1

花匠转醒后却得到了肖父的质问:“你在我家多年,如何会把这种毒草栽在家中的花园,你到底是何居心?”

花匠也是一头雾水,知道此事事关重大,赶紧回答道:“先生待我甚是宽厚,我怎么会在先生家中种这种毒草呢?况且即便是种了也不会先把自己迷晕了啊。”

花匠说完,肖父才觉得自己是气糊涂了,“他说的是啊,若真是种了此草,也不会率先自己中招。”况且这花匠平时为人很是老实,任谁也不相信他会有此歹心,可家中出现这种事不免让大家都心中惶惶。

这时还没有桌子高的肖书庭走到花匠的床前问道:“你今天早上是不是吃过橘子?”虽是奶声奶气,但是语气却格外的笃定。

文章图片2

那花匠见小少爷问起这等不相干的事,也是老实回答道:“确实吃过,是家中今年新摘的柑橘,昨天晚上托亲戚给我送来的,我早上吃了两个,剩下还有很多在我的卧房。”

只见肖书庭小大人一般地点头道:“这就是了,院中新栽的蝴蝶柳的香气和橘子配合在一起就和迷迷柳的毒性是相当的。”

此话一出,大家均是不信,尤其是肖父更是严厉,稍带些厉声地说道:“你这小小年纪,如何知道此事?切不可胡言乱语!”肖书庭面对父亲的疾言厉色并不害怕,而是把手里的书摊开说道:“这是我前几日看家中新栽了许多花草,特意从李自刚家找来这本《百草集》来看,正好看到这一条。”

说完就踮起脚把手中的书递给父亲看,肖父一看果然不错,这时花匠不禁有些汗颜说道:“我弄了小半辈子的花草,只知道学习花草本身的习性,从没有想过研究它们与其他植物配合会是怎样,小少爷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智慧,当真是前途不可限量啊。”

文章图片3

原本肖父虽然对这个幼子寄予厚望,但也只是嘴上说说,并没有严格地逼迫他读书习文,但今天发生的这件事却实实在在的让肖父动了脑筋,“既然此子真的是有过人的智慧,即便不是我的儿子,也不能埋没了他。”

于是肖父四处寻访,定要为肖书庭寻得一位名师,经过多人引荐,肖父在一个寻常巷子里的一个寻常的院落内见到了人们口中的大学问家。就见那位先生貌不惊人,身上穿的也只是寻常的儒生的服饰,看上去并无什么过人之处,肖父自己也是饱读诗书,如今要把自己的独子托付与他人,定是要格外的小心,就见肖父对那先生恭敬问道:“请问先生何为学问家?”

只听那先生道:“无书不读,无书不知。”

肖父又问:“那天下读书人甚多,为何学问家甚少?”

那先生道:“因为他们不知读书所谓何用?”

肖父恭敬问道:“那请问先生,读书究竟所谓何用?”

“读书是为了做人。”

文章图片4

这时肖父知道自己找对了人,又朝先生拜了三拜,说道:“如此小儿就拜托给先生了。”肖书庭来到先生家里起初很是高兴,因为他发现这几间屋子除了茅厕、厨房和饭厅,其余的房间满满当当的放的全是书,这下他不用再去李自刚家找书看了。

肖书庭看书不分学科也不分门类,而是随便拿出一本书就读,先生也从不给他布置任何课业,只是在肖书庭读书遇到不懂之处时给他详加点拨,肖书庭本就聪明,再经名师点拨进步的更是神速,不出几年就把先生家的书读尽了。

有一天当肖书庭已经把先生家的书读腻之后,他对先生说:“多谢先生多年的教诲,如今我终于出师了。”先生笑说:“你觉得你出师了?那好,我拟一道题目,你做篇文来看看。”肖书庭看完题目,提笔就写,龙飞凤舞,写得甚是顺畅,不出半柱香的时刻就把文章写好了,他吹干还稍湿的墨迹,恭敬地递给先生。

文章图片5

先生看后微微一笑,从桌上拿出一篇他自己写的文章给肖书庭看:“如何?”

肖书庭看后略微有些汗颜,但仍不服输地答道:“题目是你出的,你写得自然好,这不公平。”

先生不急不躁地说:“那你拟一个题目来,我们同时做一篇如何?”

肖书庭也不忸怩,朗声说道:“好!”

两人各占一桌,同时成文,写过之后,先生让他对比两篇文字,问道:“这次又如何?”肖书庭看完当真是大跌眼镜,自己明明已经饱读诗书了,可为何笔力还是比先生稚嫩这么多?肖书庭不禁有些生气,问道:“先生有如此之才,为何不尽数教我?”

先生说:“这些我教不了你了,你得另觅师父。”肖书庭觉得先生定是还有些东西秘而不宣,不肯教他,所以他负气而去,而先生也未加阻拦。

文章图片6

肖书庭想若是回家让父亲得知自己学无所成,很是丢脸,而自己现在又无处可去,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去饱览一下壮丽的河山也是好的。他身上还有些琐碎的银两,也有几件换洗的衣服,肖书庭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就一个人前往那秘境深山游玩去了。他从江南走到西南又走到西北,一路上或险峻或壮美,他时而高山仰止时而俯就观望,所到之处皆是他从前前所未见,此一番游历他方知曾经的自己有如井底之蛙一般。

文章图片7

这一日他途径蜀地,在深山中迷失了方向,当他在四面环山中被合围之际,他感慨道:“若没有这番亲身经历,他哪能理解李太白口中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呢?”此番思量他似乎有些理解了先生所说的“教不了”是为何意了。

眼见天色渐渐暗下去了,他知道在山中夜幕降临之后常有野兽出没,正在他被困一筹莫展之际就见远方一个少年举着火把而来,他见之久如同见到救命恩人一般向他跑去,说明了自己的情况,那少年听后说道:“这山中确实常有野兽出没,先生若不弃今夜就去我家住一晚如何,只是家中简陋,还望先生不要嫌弃才好。”

肖书庭见这少年很是和气,很乐意同去他家,这少年对此地甚是熟悉,哪里的台阶高些,哪里有暗洞需要避开,他无需细看都会一一指点出来,肖书庭不禁心中纳闷问道:“你对此山了若指掌,莫非就是此地人士吗?”

那少年答道:“我从出生就没出过这山。”

肖书庭更奇:“那为何你这官话说得如此之好,一点不带家乡口音?”

“我见先生的官话说得好,所以不敢带乡音,生怕先生听不懂。”

“那你这官话是从何处学来的?”

文章图片8

那少年道:“我家就住在这山腰处,这山虽算不上有名,倒也有几处险隘吸引各方人士赏玩,我是靠做向导谋生的,自然要跟客人多学一点各地方方言才行。”

“那你岂不是个语言通了?”

那少年显出忸怩之色,答道:“通可谈不上,无非是说些走路吃饭住宿的家常话,若与先生这般的有学之士我可一句都答不上来。”肖书庭听完不再答言,只跟着那少年默默前行,脑子里却没有停止思考。

那少年家住在半山腰上的一间草房里,他带肖书庭到了家中便叫他的小妹妹招呼客人吃饭饮水,他自己则把背上小竹篓里的草药倒出来清洗捣碎,那草药肖书庭从书中见过,知道患有眼疾之人若敷上此药有明目之效,他刚要问家中是否有人患有眼疾,就见一个老妇人摸索着墙壁从里屋走了出来,询问是否来了客人,那少年忙搀扶那妇人坐下,并且告诉肖书庭这是他的母亲。

文章图片9

那一夜肖书庭基本没有睡,他见这窝在大山里的少年小小年纪既无名师指点又无长辈帮衬,就能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这种脚踏实地的踏实感让他才明白自己的那种不安来自己长久以来都被冠以神通之名,这神通之名让他如同是漂浮在空中,此时他方知生活的真谛,这确实是先生教不了自己的。第二天他就拜别了那个少年,临别之际肖书庭要给些银钱予他,那少年坚决推辞不受,肖书庭也就不再勉强。

肖书庭这次内心非常笃定地回到家,他才发现其实父母已是年迈之人,他没有再像以前那样整日以年少有为自诩,也不再念念要成就一番事业,而是接下了父亲手下的店铺开始打理家业,父母见他如此方感老有所依。

除了挑起家庭的重担,他也继续精益求精的读书,自从接触实实在在的生活,他才能真正读懂书中古人的万千感慨,对他的课业也大有裨益,后来他开了一家自己的书院,又把自己曾经的先生奉为上宾,他终其一生没有科考做官,却收徒千余人,除却几人走上仕途,其余都渗透到生活中的各行各业,在世间的各个角落大放光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