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清热除烦,一个温中益肾,共治阴阳不交之症

 当归与地黄 2021-12-15
半夏厚朴汤(半夏130g 厚朴45g 茯苓60g 生姜75g  苏叶30g),是治疗梅核气的名方,出自大医仲景之手。


梅核气,指痰气互结如梅核堵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加之因生气而得,故名。

此梅核气不影响进食,但咽部硬生生长一个东西,就如房子里放了个碍事的杂物,恨不能用手挖出来。

但有些人用了半夏厚朴汤,为什么咽部异物感依旧呢?

这是由于半夏厚朴汤用药多辛温苦燥,如半夏苏叶生姜辛温,厚朴苦辛温,仅适宜于痰气互结而无热者。辨证为舌苔白润或白滑。

而若见颧红口苦、舌红少苔属于气郁化火,阴伤津少者,虽具梅核气之特征,不宜使用半夏厚朴汤。


二气散来自《杨氏家藏方》卷六,可用于后者。山桅子为阴,炮姜为阳,主治阴阳不交,胸腹郁结不通,咽膈有物噎塞,状如梅核,影响进食,久而不愈,即成翻胃。也就是说,不仅可治梅核气伴有反胃干呕,还可用治胸腹阴阳不通造成的积滞。

组成:

山栀子(炒)1两,干姜(炮)1两。

方中山桅子性寒,秉水气而入肾。味苦,得火味而入心。能启水阴之气上滋,又导火热之气下行,偏于走里而清内热。平常用药,常能见到清肺火用黄芩,清心火用黄连,而桅子,不仅心火肺火一网打尽,还能将上中下三焦,五脏六腑之火一起去除。且其苦寒,还能利湿凉血,有既清气分热,又清血分热之功。

是众多清热药中唯一一味横扫三焦,令各种热邪湿邪藏无可藏的山中高人。对于本方之所治之翻胃的情况,栀子之苦,能宣散胸膈郁热除烦以治。对于本方所治咽膈有物如梅核,能入阴升阳,化痞散结。


炮姜为脾胃肾的宠儿,为大辛热之品,能除胃冷,补脾阳,若脾阳不足,胃中虚冷,则翻胃吐逆。且其还直入肾中,由于脾阳根于肾阳,所以炮姜尤善暖肾阳而祛寒,祛脏腑沉寒锢冷。

二味等量搭配,桅子清脏腑郁热,尤善清胸膈郁热而止呕,炮姜温中益肾气,合而交通阴阳,打散痞结阻塞,共治胸腹郁结不通咽膈如有物阻,状如梅核,影响进食,久而不愈,翻胃之症。

古人早已发现,人体阴阳不交就会生病。故本方以二气散命名,等量而用,使阴阳二气达成一种平衡状态,大力除病。

一个问题:二气散如何制作与服用?

打为粗末,每次取6g煎水服,饭后热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