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惑之惑(2)

 新用户32793PFH 2021-12-15

很多时候,说真话是需要勇气的。

然而,就像医生给病人以药,能不能治得了病且不说,你给他对症下药,本身就是一种责任和慈悲。

汽车经过华家岭北麓,经久不化的冰雪覆盖着大部分的路面,一路上小心翼翼,十点多才到了第一所要去的中学——党家岘乡初级中学,测温、登记、说明来意,儒雅敦厚的吴校长领着我们上楼,因为时间紧,都没顾上去校长室小憩,直接根据分工去各自的岗位工作。


虽然农村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大部分都配备了“班班通”,每天都有免费可口的营养早餐,晚上住在舒适温暖的公寓,城里孩子永远都无法拥有的自由宽阔的运动场……这几年,也陆续招考了一些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充实教师队伍,然而还是无法阻挡农村学生锐减的趋势,昔日人数过千的学校如今学生数已不到过去的一半。好在大部分老师还是甘愿坚守在农村,在校长的带领下勤勉努力,扎实工作,学校还获得全县的教育质量等次奖。

看得出来,老师们都特别希望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他期待的样子,教案本里不无遗憾的教后记,作业本上注解般的批阅,质量分析报告里恨铁不成钢的心心念。

很快已是中午放学的铃声,没有更多的时间和老师同学交流,驱车赶往下一站杨崖集镇初级中学。

焕然一新的学校里遇见了新上任的王校长,其人讷于言而敏于事,身边是几位热情能干的中层,把我们带到会议室,两排并排的桌面上整齐摆放着待检查的资料,甫定,递过来一杯热气腾腾的热水,他站在对面远处,一脸真诚的笑,默默看着我们翻阅资料,桌子上平放着两面金黄色的奖牌,无声处肯定着他们的付出。

学校是最后的乡村的诺亚方舟,学校衰落庙宇兴起,学校的红旗高高飘扬,乡村的信仰永不褪色,学校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石和希望所在,所以那一群坚守在农村无私奉献的老师,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英雄。

披星戴月,返回的路上,同行的老师让我用最简单的话概括此行,我说不折不扣落实教师思想教育,一丝不苟追求课堂高效,千方百计研究作业减量增效,坚定不移抓好教研督导,这应该是我想到的当务之急吧。

他笑了笑,没有回答我,我抬头看见,车窗外,多半个月亮悬在半空,就像一面镜子,它照着我,我却看不到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