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工饲养是人类文明的飞跃

 生命的探讨 2021-12-16

200万年前,人类这一动物类群在地球上出现。这时期的人类与今天我们看到的许多原始物种一样,在森林里采食各种野果和所能得到的动物性食物。随着一次次食物因素的胁迫,使早期的人类感受到了食物储存的重要性,学会了将暂时没有消耗掉的食物储存起来。

今天,我们在一些有早期人类活动的洞穴中,可以同时发现不少的其他动物的骨骼和牙齿化石。有一些是因为早期人类取食后丢弃的,而更多的应该是固定储存食物所留下的。那些只停留在单个物种采食食物程度的个体或种类,逐渐被大自然的灾害或者疾病和天敌物种所消灭。

大约在距今20万年前,在非洲的一支智人从树上到了地上,从森林到了草原,走出了森林边缘,并且在漫长的生与死的博弈中形成了社会性。这种抱团取暖、规模作战的方式让早期的人类祖先获得了更多的生存权。人类祖先也惊奇的发现,食物的来源不是恒定的,储存食物也受气候环境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尝试着将发现的食物控制在一定的区域,等到急需要使用时再去索取。

由于限制了动物的活动范围,有些动物性食物被活活饿死,有些植物性食物因搬离原来的环境后就死去。人类祖先尝试着给这些限定下来的动物投饲一定的饲料,就这样产生了“圈养”。而给那些集中起来的植物性食物一定的水分和肥料的条件,让它们长出更多的食物,就形成了早期的种植。

有了更多的食物保障,人类的生存仅局限于空间和水。水是大自然赐予的,而空间可以去争取,于是人类开始向外扩张。在扩张的过程中,也会有同类相残,发生着融合和战胜。

在大约5万年左右,人类实现了快速向世界各地扩展的目的。在快速发展的人类种群中,有了更强烈的社会性,这种种群集中的生活方式更加需要集中的食物供应。简单的控制动物性食物的活动空间的方式已经不满能满足原始村落出现后的人类食物供应,饲喂动物的行为变得更加普遍,效果更加明显,于是出现了养殖。在养殖过程中,人们通过观察和摸索逐渐总结出了一套养殖的技术,大幅度的提高了生产力,完成了人工繁育的过程。

人类的食物从完完全全向大自然索取转变为自己通过人工繁育为自己制造食物,使人类从原始的文明飞跃到了农业文明,这一飞跃保证了人类今天在地球上的主导地位。今天我们所饲养的家禽家畜并不是一下子全部摸索出来的,也是有一个漫长的选择和探索的过程,逐步的一种一种解决了它们的人工繁育技术。

人们今天会发现,恰恰是这些有了人工繁育技术的物种它们的野生个体得到了存续与保留。人类摸索人工繁育技术一直没有停止过,今天一些物种还在被继续的摸索过程中,或者近代才摸索成功,比如鸵鸟的养殖,火鸡的养殖,梅花鹿、马鹿等物种的养殖,已经逐渐跟养牛养猪差不多。而还有些物种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如蓝孔雀、环颈雉、竹鼠、竹鸡、蛇等。这种探索一直没有停止,也不应该停止。有些物种只需要几个世代的驯养繁殖就达到了驯化的目的,而有些物种需要更长的一个过程来让动物应征适应性变异,没有这个过程就没有最后驯养成功的结果。

在今天人类的食物已经相对较丰富、较稳定的时候,人类还发明了人工制造一些食物,但依然离不开对自然食物的需求,依然离不开食物多样性的保障。掌握和发展人工驯养繁殖技术是人类文明需要长期坚持的一个过程,随着气候环境的改变,有些物种可能会退化或者消失,而有些物种会逐步的产生。

自然界中的可利用食物资源是有限的,而食物多样性越狭窄的物种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弱。人类只有适应了环境的变化,掌握了整个驯养繁殖技术产生的过程,有更丰富的食物多样性,才能够走得更远,活得更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