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海路,纠缠明灭的情感线

 海地007 2021-12-16

文/何菲

每天要走过淮海路只不过那是淮海西路,与传统意义上的淮海中路商业街是完全迥异的概念。它是淮海路的余脉,从华山路往西依次经过法华镇路,新华路,番禺路,安顺路,凯旋路这几条“哥伦比亚生活圈”直径内的马路,就与虹桥路衔接了。到了虹桥地界,老上海情调渐渐消散,进入另一种调性的魔都。这段淮海路,是新旧上海的过渡。

图片

图片

我有时也会向东穿过华山路,越界到魔都真正的顶级街区湖南路、兴国路、武康路、泰安路、复兴西路一带。华山路似一道峡谷,我的街区与对岸看似近在咫尺,却难以逾越。我想那是阶层感的羁绊。那些矜贵的小马路优雅超然,有着因见多世面而气定神闲的能量场。名人故居、艺术院团、政要私邸、各国总领事馆、洋房会所,偶有几家咖啡馆和酒吧,几爿只在周末开放的语焉不详的小店,高墙浓荫、庭院深深,既有着旧时风华,又有着某种对世俗文化居高临下的包容和倦怠,看不到灯红酒绿火树银花,却是高阶出尘,静水深流。

图片

2021年12月本文作者何菲摄于复兴路淮海路

图片

那些花儿

沿着淮海路,再往东越过常熟路,消费主义气息逐渐浓郁。常熟路转角的美美百货是早期上海高端奢侈品商店的代表,是老一代富婆阔太的集体记忆。

当年宝庆路转角百富勤广场楼上的M-BOX音乐酒吧有音乐学院毕业的歌手驻场,座无虚席,民谣、摇滚、乡村音乐、布鲁斯风格多元,DJ打碟都很专业,是魔都知名的音乐秀场。它也是我十几、二十年前夜生活的据点之一,同时代的还有茂名南路的老上海风情的1931’,汾阳路白崇禧旧居内的宝莱纳餐厅、复兴公园内的Park97兰桂坊……

那是个消费气息鼎沸的时代,也恰好赶上了我这代人娱乐消费欲望旺盛的时代,就连那些年我写的书里也有着浓浓的消费味。那些年上海的都市报纸有几十种,月薪5000元的编辑们教月薪1万的人如何有格调的吃喝玩乐,加上无数类似我这样的专栏写作者加持,都市小资文化有着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意味。那时夜晚十点以前的淮海路及其沿线马路总是水泄不通,百盛、巴黎春天周年庆仿佛是永不落幕的狂欢。

图片

当年的美美百货

图片

永远在排队的光明邨

图片千禧初年的淮海路

不过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有保鲜期,渐渐的很多店已不知所踪,有些成了一种逝去的休闲业态的象征性存在,遗址般的存在。许多风物如同一梦,速热也速朽。

再往东穿过90年代上海时尚青年有着集体记忆的华亭路,就到了东湖路和汾阳路。这两条马路不仅形状对称,倾斜角度对称,且情调氛围旗鼓相当,是淮海中路沿线的一对高雅机翼,一双出彩的存在。

再往东,就是襄阳路。当年襄阳市场里熙熙攘攘的红尘烟火风流蕴藉,各国各色人等摩肩接踵,涌动着世俗的沉溺与现代的暗流。襄阳公园则是气定神闲,没有广场舞。

图片

当年的襄阳路市场

襄阳市场消亡后,该地块被新鸿基地产打造成了成了环贸iapm。环贸iapm中庭大而宽阔,内部线条流畅精致大气疏朗空间留白很多,艺术与业态结合,是个有很强辐射效应的商业体,给整个商圈带来了革新与活力带动了资深美女淮海路周边升级。

图片

图片

过了陕西南路就真正进入曾经最核心区段的淮海路了。有关百盛、巴黎春天、国泰电影院、K11、尚贤坊、中环广场、大上海时代广场、连卡佛、香港广场、瑞安广场、柳林大厦的回忆扑面而来。K11和环贸iapm似两道硬菜,一东一西撑住了如今淮海路商业百货的台面。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传统商业气息逐渐凋敝,旧业态无可避免的走向衰落,奢侈品最风光的时代已经过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重庆路南北高架似一条天堑,将淮海路两侧的调性显著区分开来。东侧是国际化的,西侧是本地化的。东侧淡水路口的中环广场外形很有高级感,人气却始终不高。路对面转角依然有两爿不小的进口摄影器材店。过街天桥原本穿过一家汤馆,前些年上海流行粤港煲汤,如今成了网红小龙虾店。

“最上海”的香港三联书店、劲松参药店、长春食品店、哈尔滨食品店、全国土特产食品商场、红房子西餐馆、金臣大酒店、老大昌、老人和、永远在排队的光明邨、妇女用品商店,古今内衣店、周大福、龙凤珠宝店、各种钟表店、美发店对于我而言更多只是淮海路的布景,很少流连,也不走心,却也不太会忘怀,它是淮海路传统商业最淳朴本真的模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些聚散离合大小珍珠串起了一条纠缠明灭的时间之链。无论是有着深刻而长久关系的知交还是瞬间交集的旅人,都是项链上遗世独立的一环。在这条时间之链上,气息氤氲不散的仍然是人,是路与人、店与人之间产生的“场”,是过往的自己

如今的淮海中路,除了那些难以名状的商厦和老字号,已慢慢嬗变成阿迪、耐克、PUMA、MUJI、HM、bosie等运动品牌、快时尚和各色潮牌的旗舰店街。十年前这一带还是香街美陈,如今摇身变成了中性冷淡风。前两年还有几爿仍在挣扎的传统小店,比如某丝绸店,儿子路过时嘀咕一句:“这种衣服,像舞女穿的我忍俊不禁,那年他9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1年12月摄于淮海中路

但仍有两个亮眼的品牌值得一说:一是“niko and...”,一是“TX淮海”。前者是日式杂货铺。既是日杂市集又是小众拍照地,还有咖啡简餐的无缝衔接,那些心水小物杂件小贵,却也能给人愉悦柔软的沉浸式体验,让人想到两个字:宠溺。这种宠溺不是”金粉世家”式的,而是“流星花园”式的。

TX淮海则更是一个妖场。它的前身华亭伊势丹,万得城、阳光527皆落寞收场,成为淮海中路上著名的人流洼地“TX淮海”如元宇宙般横空出世,被打造成一座有着数字化基因驱动的商业体每个空间都在内容化,潮流化、酷炫科技化甚至策展化Z世代年轻消费模式一拍即合。一楼临的外摆空间、小广场的懒人沙发、娃娃头雪糕雕塑、随意可以坐下的台阶、每个楼层供创意人士使用的舞台、丰富的潮牌、没有清晰的动线和商铺展示、整体空间设计不豪华但好拍……形成年轻人认同的场景体验闭环

走在其中我常常会迷路。至少在上海,它还找不到任何对标的案例。对比之下,东京的原宿和纽约的布鲁克林也显得老了。在这家店里,随时能听到店员叫我:“姐姐”。哈哈,姐姐!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美眉出现到姐姐盛行,不得不说我都踩在点上,赶上了一个个好时代。如今姐姐不再是个称谓,而是一种状态。前几天好友画了一幅彩铅画,茂名路淮海路路口,国泰电影院如定海神针般矗立在哪里。那无疑是上海最著名的路口之一,也是我当年最熟悉带感的路口。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的最初十年,哪儿云集着最海派的女子和型男,风里都带着奶油和咖啡香味。

图片

图片

国泰电影院往北是锦江饭店,俗称老锦江、有苏浙汇、兰心剧院、还有一溜手工订制男士衬衫的店面,清一色上海师傅,对面是花园饭店,能吃到当时上海最有高级感的下午茶之一。再往左去,是低调而奢华的锦江迪生……那个路口右前方是在“第N百货”这个圈层里格调最高的二百永新,往前是“音乐之声”餐厅和巴黎春天,对面则是百盛,地下还有季风书园。

在这块方圆几里的区域里,放眼之处皆是各具特色的美眉。她们云鬓衣香,踌躇满志。她们的起点,或许只是这一区域30平米的新式里弄房子或是城市外围的普通新村,可这并不妨碍她们梦想自己在不久以后的将来过上更想要的生活。魔都从来是滋养并拔苗助长有缘人的,是她们心智的启航港和光华的来处。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晃经年,这个路口依旧车水马龙,但对于我们这代见过淮海路最高亢消费热情时代的成年男女来说,氛围是真的侘寂了。除了经常还会去老锦江吃饭之外,其余部分多数成了布景。二百永新早已变成冷淡风的优衣库。当年的美眉分成了三股:一部分成了中女,一部分成了结婚生子后仍有自我意识与要求的女子,一部分成了阿姨。前两股合称:姐姐。

上海姐姐依旧有气质有理解,与美眉的紧张用力不同,姐姐们更懂得沉入到生活里去,她们的日子不仅有美容、健身和购物,不仅有柴米油盐、星辰大海、诗和远方,更有夯实的专业技术、价值观的力量和日臻完善的内在成长。

图片

图片

图片

她们内在其实是有攻气的,火气是不太有了,更善于与自己讲和、与生活斡旋。她们见过些世面也吃过些苦头了,能够将某种认知和提炼落实到生活具体。

她们在淮海路东头买纪梵希小黑裙,穿优衣库牛仔裤也无妨,她们在老锦江吃甬府,也会在“蛋魂”吃薯条,看彭博商业周刊,但暂时还不会去光明邨排队买鲜肉月饼和熟食

   她们看学习强国、看商业周刊同时也看B站,涂大牌口红,穿风衣荡马路路过武康大楼时不会再刻意拍照,一片秋叶落在身上时,却有着难以量化的凛冽与性感。她们看多炎凉,目光如炬,为人处世妥当潇洒,很少喇叭腔,深知分寸的缺乏是油腻的开始。

   淮海路链接了她们最经典的人文、欲念、际遇、成长和记忆,是一道启程、出走、归来又绵延的情感线,轻盈而磅礴。

何菲,生于上海,专栏作家,中国作会员,国家二级音乐编辑。擅以凝练流丽的笔触写城市文化、两性情感、行旅美食等代表作《上海情丝》《上海熟女》《上海蓝颜》《酸男辣女》《快乐离婚》《暗燃的可能性》等十本,多次荣登畅销书排行榜。作品多次获奖、被广泛转载并收录进各类散文集。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