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升降散探讨“火郁发之”

 人品第一学问二 2021-12-16
问题:
1.如何从升降散(新加升降散)理解火郁发之?(参考李士懋老师《火郁发之》)
2.结合升降散思考,如何理解《温热论》所说前言辛凉散风,甘淡祛湿,若病仍不解,是渐欲入营也,为什么如法治疗病仍不解?
3.升降散,四妙勇安汤,犀角地黄汤,升麻鳖甲汤,解毒活血汤,仙方活命饮,这一系列方子放在一起如何动态理解?
 
升降散
白僵蚕(酒炒,二钱) 全蝉蜕(去土,一钱) 姜黄(去皮,三钱) 川大黄(生,四钱)   
 

图片


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张景岳说:发,发越也,凡火郁之病,为阳为热之属也。。。凡火所居,其有结聚敛伏者,不宜蔽遏,故当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其窗,如揭其被,皆谓之发,非独汗也。那么归结为一句话,还是祛其阻遏,展布气机使火气通达,自无郁滞之虞。
 
那么提到火郁,为什么火会郁?究其原因,其一,表气不通,气不得泄,郁于体内,也可以称为内热。其二,三焦等通道有所阻遏,火热不得外达,郁于体内或局部,也是火郁。其三,并无阻遏,通道畅达,只是同气相引,火热聚集一处,也是火郁。

第一种情况好理解,就是表闭热不得越。至于寒痹热痹再行区分。第二种稍后再论。第三种,不太好解释,李士懋老师讲白虎汤治疗的是一种火郁,《伤寒论》350条提到: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这是热郁于里而厥了。吴鞠通说:白虎本为达热出表,似乎白虎汤有发散的作用。但实际上达热出表只是效果,而不是手段。这个热郁于里也不是有邪气阻塞通道,只是热同气相引聚集于内,白虎汤是通过泄热来使热不得聚,从而打开气机,使郁热得散。如果还是没表达清楚,可以参考通脉四逆汤治疗表热里寒来理解,道理是一样的,只是二者热的分部截然相反。白虎汤是通过清凉之品来散热郁从而达到达热出表的目的,相反,通脉四逆汤是用温热之药来使热郁于内,从而达到敛浮热的目的。两者都不涉及到通道阻滞的问题,都只是调节热的内外分布,因为人体的是通过气血来表达的,而气血是有限的,所以会出现分部不均的情况。
 

图片


那么回过头再来谈火郁的第二种情况,即三焦不通的火郁,这可以简化为气郁化火,即气的运行通道有所阻遏,火热不得外泄,形成火郁。至于阻遏因素,可以是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也可以是七情内伤导致的气机闭塞。
 
基于以上前提,再来看今天的主题,升降散和火郁发之。我们习惯将二者对应联系起来,化为一个定式,火郁发之就是升降散。但是通过以上论述,我们看到,升降散只是火郁发之其中的一种情况,并非全部。
 
那么关于进一步理解升降散,可能需要再看第二个问题:前言辛凉散风,甘淡祛湿,若病仍不解,是渐欲入营也,为什么如上法治疗病仍不解,反而入营了?这里面涉及至少两种情况,其一,治疗没有出错,但是病重药轻,不足以遏制病势。其二,以上治法只是常规,还有常规之外的情况,用以上治法不能丝丝入扣契合病机,需要另谋出路,另寻治法。

对于第一种情况,如果是风温袭表,闭郁肺卫,则辛凉散风可也,如果是湿温,则又配合甘淡去湿也能解决问题,如果邪气盛,来势急,可用时时轻扬法,可以增加服药频次,参考银翘散后煎服法。这样也可以达到治疗目的,但如果正气不支,也还是会陷入营血的。如果是第二种情况,显然需要另谋出路了。这实际上属于治不如法了。如果温热初起,从口鼻而入,直取三焦,三焦闭郁,气不得泄,火郁于三焦成燎原之势,因为三焦弥漫全身,所以症状繁杂,不可名状,不可胜数。此时则需要用升降散打开三焦闭郁,透邪外出,这并非桑菊银翘等辛凉透表之剂所能及,故不能阻挡疾病的发展,而病仍不解,渐欲入营

图片


那么是否邪闭三焦,一个升降散可以包治呢?我想未必。如吴又可的达原饮,用于湿伏膜原,用草果之辛燥打开膜原,使湿邪有出路,那么这种湿伏膜原,也是甘淡渗湿所不能及的,同样也是升降散不能及的。到这里很容易又有一个定式,辛凉散风不行然后用升降散,甘淡去湿不行然后用达原饮。但是事实上除此之外还有但不限于第三种情况,例如甘露消毒丹,也是用于湿温初起,但这种是湿热胶结混杂在一起,或者说热入湿中又波及血分,也并非升降散或达原饮所能及,更非辛凉散风甘淡渗湿所能解决。所以关于这个问题,为什么渐欲入营,原因很多,并非一两个方子所能解决,但归根结底无非病重药轻正不胜邪,病机复杂需要另求他法。
 
那么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一下,升降散的药物组成上来看,也是散结透达为主旨,关于升降散的应用,也正是应了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这句话,三焦是人体最大的气化场所,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于其中,保证三焦通畅至关重要,也是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体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升降散的主治,所谓的瘟疫,其实并不是邪气盛把人害死的,而是三焦闭塞,气机不通,人自己死的。
 

图片


为何会这样?原因就在于所谓邪气仍然是正气之乖变。五脏元真通畅,气通血活,乃为正气;因内外因素而至气血凝滞,乃为邪气。所谓外邪侵犯,仍然是外邪引起的正气之紊乱。还记得初学中医时,以为只要正气存内,就邪不可干,似乎正气越强越好。后来才知道,关键是正气的状态如何?为方便说理,打个比方,正气如同一国的军队,并非军人越多越好,关键看如何作为,如果欺压百姓,不要也罢。其次看战斗力如何,如果只是虚胖,那只能给国家经济带来不必要的负担。所以人体也一样,并非正气越强越好,正气太强是消耗元气的,(就好像前苏联军队太多军费开支太大经济崩盘了)这是其一。其二,还得看正气的状态对不对,如果正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如同军阀混战,那么最终还是人体遭殃,(也可以参考自身免疫病理解,但是不能划等号)这时其实所谓的正气即是邪气了。所以说邪气是正气的乖变。(此段正气打引号,请结合文义理解)
 
如果还没表达清楚,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结合今天的主题,似乎更能读出一点味道,诸如升降散所治的情况,虽然病位更深一层,很容易让人误会成正虚邪陷。但是仔细看会发现,之所以三焦邪火闭郁,还是因为正气反应太强烈,这种强烈反而是人体所不能接受的,正如惨烈的战役,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关键是家园被毁,一片狼藉。这又如西医所讲的炎症风暴(注意这里不能画等号,只为方便理解)。

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升降散起到一个疏散作用,即是把正邪抗争过程中产生的病理产物清理掉,这是把三焦打通,把正气捋顺,更有利于正气抗邪。否则三焦不通,正气被激发出来之后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成了壮火之后反而郁于内了,那么只能消耗自己,这是一种自焚,剧烈者会逼入营血,即是渐欲入营。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并不是正气抗邪,而是正气化邪。其实是内和外自达。

图片

 
强调这个有何意义呢?就是把外感和内伤统一起来。李士懋老师说温病的本质是郁火,而升降散不仅用于瘟疫,也可以用于内伤,落脚点在于火郁二字。倘若正邪不是一体,升降散为瘟疫驱邪而立,那么用于内伤又祛的什么邪呢?所以如上大费周章论述正邪一体,即是解决为什么散郁火即是治温病,这里面其实并不是直接祛外邪的。这也是一个方子可以同时用于外感内伤的原因。

关于这个问题只能点到为止,单纯用文字描述可能会越描越黑。文以载道但是文不尽意,语言文字是有漏的。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其实往究竟说,所谓的理论体系可能都不过是人类思维的假象,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实相,只是人类为了交流而搭建的。但是反过来说也不能否定,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这些理论体系还是有指导实践的价值的,毕竟,所应用的对象也是假象。
 
那么回到火郁发之,诸如麻黄汤,栀子豉汤,白虎汤,升降散,升阳散火汤等等,都是针对火郁不同的情况。甚至升麻鳖甲汤,仙方活命饮等方子,也是火郁于血分,往外透达而解。所以升降散只是火郁发之的一个切入点,杨栗山也是用其加减十五个方子来应对不同的情况,虽说升降散是瘟疫之总方,但也绝不是一竿子到底。
 

图片


人类生而好奇,一生中不断去探索,去探索世界,探索未知,回过头来探索生命,探索是谁。我们想着去打通思路破解世界的迷题,而火郁发之,即是祛其阻遏,展布气机,即是打开一扇门,打开千万门,人何尝不是如此呢,为道日损,把一些边边角角的戾气去了,才能把心打开,才能君火虚明,清虚通透,也只有君火虚灵,才能包容万物,有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殊不知心量广大,可纳三千世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后乃能成一家之言。中医,需要我们一辈子上下求索而明其理,创新是水到渠成之事,急不得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