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作文:悬念设置有方

 zjp67 2021-12-16

所谓“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悬念”是小说、戏曲、影视等作品中一种很常见的表现技法,是吸引读者、观众、听众兴趣的重要艺术手段。

在作文中,好的悬念设置能紧紧抓住读者,尤其是在记叙一件事情时,如果能适当运用悬念,往往可以把作文写得扣人心弦,吸引读者一路通畅地把作文读下去

如何设置悬念?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开篇提出问题

设疑法就是在篇首故意设置一些疑问,以引起读者的深思,这种形式运用得很广泛,它有助于创设氛围,展开矛盾,引出下文。

如课文《谈创造性思维》的开头:

问题: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

对于上面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你若选择的是B,那就恭喜你答对了。因为图形B是唯一一个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不过,也许有人会选择图形C。由于非对称性图形只有C一个,所以C会被认为与其他图形不同。确实如此,这也是正确答案。答A也是可以的。因为A是唯一没有角的图形,所以A也是正确答案。那么,D又怎么样呢?这是唯一一个由直线与曲线构成的图形,因此D也是正确答案。换句话说,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

不管是谁,只要读了这个开头,都会被这个问题吸引,“四种答案全都正确”简直有点匪夷所思,怎么会这样?这就充满了悬念,自然会让人不知不觉读下去。这就是悬念带来的效果。由本文也可以看出,不仅记事类文章,议论文、说明文也同样可以运用悬念。

再如作文《窗外》的开头:

窗外,窗外有什么?多着呢!

瞥一眼我的窗外,有蔚蓝的天空,不时有些许云朵在我的视野中停留,洁白的、纯净的云朵飞进我的心里,仿佛一刹那间,我飞上了天空,捏着棉花糖似的云彩,躺在其上,舒舒服服的,嗯,那真是飘飘欲仙的感觉吧?

文章开篇设问,有问有答,一句“多着呢!”回答了提出的问题。读者不禁要问“到底能有什么呢?”“怎么会'多着呢'?”这样就有了悬念,吸引读者继续往后探索。

二、开篇采用倒叙

在记事类的文章中,开篇采用倒叙,把事件结尾或者最高潮最关键的部分放到开头来写,使读者产生一种追根溯源的欲望,然后再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同时也能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以课文《背影》为例,开篇写道: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读了这个开头,读者就会想:这是怎样的背影?为什么会让“我最不能忘记”?这是什么情况下的背影?有怎样的感人故事呢?这样就有了悬念,就会接着往后读,去了解“背影”的来龙去脉。

这种采用倒叙的方法很容易做到,也很容易学会。因此,在日常的写作练习中,我们要多多学习和借鉴。

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文学社伴我成长》作文开头:

语文课上,老师手里拿了30元钱。

“让我们恭喜一下张政同学的作文《和老爸过招》投稿成功,并获得稿费30元。”啪啪啪,教室里掌声雷鸣。

我走上讲台,接过老师手里的30元并对老师说了声谢谢。

我的手在抖,心也怦怦直跳。激动!怎能不激动?还记得刚进中学那天,几十个青涩少年坐在教室里,语文老师进来对我们说:“学校岭上风文学社正在招募新社员,你们有谁愿意参加吗?”

我们刚进初中,还不清楚文学社是什么东西,彼此对视了几眼,一脸疑惑看着老师。老师好像看出了我们脸上的疑惑,“文学社算是一个兴趣小组,只要有兴趣的人都可以参加。比如你认为你哪一篇作文写得不错,就可以给我们文学社。我们会给你指导和建议,让你适当修改,还可以投稿,发表在正规的刊物上……”老师解释完以后,我们都面面相觑,是不是入了文学社以后就要多多写作文?我的妈呀!

作文全文写初中阶段在文学社老师带领下一步步成长的生活。采用了倒叙,先写自己作文发表,获得稿费和同学们掌声鼓励的激动,然后再回去写当初自己是怎么加入文学社,如何一步步成长的。因为开篇写了最高潮最激动的事,读者读到这里,自然就会想:当初是怎么参加文学社的?怎么发表了作文?中间有哪些波折?这一连串的问题非常具有吸引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一气呵成读完全文。不仅如此,全文也因此跌宕起伏,变幻多姿。

三、环境非同寻常

环境描写具有烘托氛围、衬托人物的心情、突出文章主题等作用,而一些特定的环境描写也可以起到设置悬念的作用

如课文《驿路梨花》开篇写道: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

接下来,很快,小茅屋赫然出现,“我”和老余自然会疑惑:这大山里怎么会有如此一个茅屋?走近茅屋,看到门上的“请进”,门没锁,屋里的摆设,加上墙壁上的“一行字”——这些环境景物非同寻常,不仅“我”和老余莫名其妙,读者也跟着感到“太不可思议了”。

后来,瑶族老人来了,“我”和老余以为是主人归来,他却又说不是,而且确实不是,悬念继续……直到文章结尾,才解除悬念,让读者恍然大悟。与此同时,全文内容早已被读者急不可耐地读完了,人物形象、主题思想、故事情节等则留在读者心中,慢慢咀嚼回味了。

再比如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的环境描写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这里通过对比,写出这一天与往常不一样的环境气氛,使得故事充满了悬念,吸引读者不断发问:怎么回事?出了什么事儿?怎么会这样?从而在不知不觉中阅读下文。

四、事件不合常理

人们往往都有好奇心,充满探究欲。写作文时可以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设置一些看似不合常理的事件,以引起读者关注,吸引读者去寻求谜底

比如文章《一只芒果有啥用》的开篇写道: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这是阿基米德的名言。那么给你一个芒果,你能做什么?委内瑞拉妇女马尔莱尼·奥利沃告诉你,可以把它扔出去,然后换来一套公寓。

这一事件完全超乎常理:扔出一个芒果,怎么就换来了一套公寓?太不可思议了!于是就有了悬念,看了开头,就让你不能不看下文。

再比如,有一篇法律知识故事《汇错的钱咋就要不回来》,这个故事的开篇是这样写的∶

小杜摊上事了。

明明是自己的18万块钱,一不小心转到了熟人的账户上,熟人也愿意立马归还,可就是拿不回来,你说这叫什么事嘛。

看看这样的开头,所写事情完全不符合常理,无论谁读了这开头,都迫不及待想看看下文。

我们写作文时,为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开篇也可以这样写。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看起来不符合常理,但是却完全是事实,是符合生活实际的事情,而不是瞎编的。

五、巧用矛盾冲突

巧用矛盾冲突,就是将人或事放在特定的、非常规的生活场景中,让人物在一定矛盾冲突中去碰撞出情感。“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在平静的生活中是不容易出彩的,这时候,适当地去制造冲突,恰如平静的水面上扔进一颗石子,在激起的层层涟漪中,完成情感的抒发。

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开头这样写道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了我的好朋友万芳。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这部分内容通过精彩的对话,交代了“我”和妈妈的矛盾冲突:妈妈逼迫“我”去要回已经送人的羚羊木雕,“我”坚决不答应。接下来会怎么样呢?这就充满了悬念。

六、结尾余味无穷

我们在写作时,总喜欢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把事情的开端和结尾清晰地告诉读者。其实,如能在结尾设置一点悬念,让读者自己去思考与推敲,这样,文章能更耐读,韵味绵长。

如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的结尾: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小说后半部分内容是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去世,翠翠却不了解这一切的前因后果,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老船夫带着一生最大的遗憾走了,他无法给女儿幸福,亦无法给孙女幸福。而翠翠以后的命运会怎样?她能等到属于她的幸福吗?除了等待幸福,还能有第二条可以通向幸福的路吗?这种悬念式结尾给人留下了悠长的惋惜和无限的牵挂与期盼。

设置悬念的方法远不止以上这几种,我们平时应多写多练,多向名家学习与借鉴,也一定会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的独特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