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英——久别重逢黑土地

 老兵原创之家 2021-12-16

图片摄影/范宽等战友提供

图文整理编辑/徐英

1962年2月,铁道兵党委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大量种粮,大量养猪”的指示,抽调3.5%的人员从事农副业生产。时任后勤部副部长的别祖后,通过征得国务院农业办公室同意,组织后勤部有关部门到东北嫩江地区联系生产用地;与当地政府联系,组织了不同规模的生产。到1963年底,铁道兵共办起大小农场62个,投入兵力1.58万人,当年收获粮食330.5万公斤,不仅解决了部队粮食不足的问题,还交售国家31.5万公斤。

1969年,别祖后任铁道兵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组建了铁道兵东北农场,对在东北嫩江地区的各师农场进行统管,扩大了生产规模,生产作业逐步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

  1979年6月,又将铁道兵东北农场改称铁道兵东北嫩江基地,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加强,粮食生产不断提高,对补助施工部队,提高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1980年7月,总后勤部在铁道兵东北嫩江基地召开了全军旱田农场参观学习座谈会,表扬农场艰苦创业精神,会议由别祖后主持。别祖后对铁道兵后勤工作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功不可没。

中储粮北方公司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嫩江基地。基地始建于1962年,前身是中国解放军铁道兵部队。根据中央军委和铁道兵的命令,由当时修建嫩林铁路的原铁道兵九师率先开荒建点,之后第3、4、6、14师等也陆续开荒建场。

1969年实行统一管理,成立铁道兵“五.七” 农场。1970年改为铁道兵东北农场。1979年整编为铁道兵东北嫩江基地。1984年1月,铁道兵部队撤销,东北农场归属总后勤部领导,改称“总后勤部嫩江基地”。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走向了生产规模化、分工专业化、经营集约化、管理正规化、服务社会化的大农业发展道路,成为全军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旱田农场。   1996年6月,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同志率三总部领导视察嫩江基地,对基地的农副业生产给予高度评 价,并向中央军委作了专题汇报。1997年,嫩江基地被中央军委、中宣部、农业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作为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在全国进行了宣传。

  中储粮北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嫩江基地--全军最大的农场。2001年整体移交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成为中储粮总公司投资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农业生产和粮食储备是公司的两大主营业务,同时公司还积极发展与两大主业相关的粮油购销、农资经营、畜牧养殖、食品加工、林下经济等相关产业。

  中储粮北方公司始建于1962年,是当年铁道兵修建嫩林铁路时,在铁路沿线两侧开荒种地建场,农场实行统一管理后整编为铁道兵东北嫩江基地。1984年1月,铁道兵部队撤销,铁道兵东北嫩江基地归属总后勤部领导,改称为“总后勤部嫩江基地”,编制为正师级,是全军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旱田农场。2001年1月,嫩江基地由总后勤部整体移交给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2002年4月1日,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注册,成立“中储粮北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是以农业生产和粮食储备为主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综合型国有大型企业。

  莫旗中储粮北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五场,座落在红彦镇东北1000多米,前身为铁道兵嫩江基地五营。1962年,铁道兵党委遵照中央军委指示戍边屯垦建设边疆,决定从兵员中的3%一5%从事开辟北大荒,从事农业开发生产,来补充部队粮食供给需求。2001年1月根据军委指示,嫩江基地(541)部队农场整体移交中储粮管理储备总公司。这支部队光荣的完成了40年戍边屯垦历史的使命,从此结束了她的军体生涯。

  五营直属中储粮嫩江公司分公司,经营耕种土地6.7万亩。主要以大豆、小麦、玉米种植生产为主。虽然改制后成企业性质,但在管理建制仍按部队生产连队设支部、场部设党委、总公司党委统一领导。改革三十多年,五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机械和生产装备更新,由原小中型改为大型配套配备。农业生产工艺标准化、集约化、精准精细化、科学化种植管理,己步入我国现代化农业行业。年平均贡献率上千万元利润。取得这些丰硕成果离不开脱掉军装原基地老兵和外调的老兵及他们的家属亲人,上下团结、齐心协力、拼博进取,发扬我铁道兵屯垦北大荒艰苦创业精神分不开的。

  公司总部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下设八个农业生产场、林场、经贸公司,下辖两个直属库和一个分库。一、三、四场,林场,嫩江直属库,收储经贸公司在黑龙江省嫩江县境内;二、五、六、七、八场,尼尔基直属库、红彦分库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境内;公司机关设综合处、农业生产管理处、储备管理处、人事党群处、财务处、资产管理处等六个职能处,现有职员工1000余人,占地71.7万亩,拥有耕地总面积50.3万亩,林地9.11万亩。

  公司属地位于黑龙江嫩江县和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境内,北纬49度06’-50度31’,东经124度09’-126度06’,跨度东西长250公里,南北宽190公里,毗邻8个乡镇,6个地方国营农场。以嫩江为界,通常分为江南、江北两部分,江南为嫩江县辖区,占地28.5万亩,驻有公司机关,直属单位和一、三、四、江南林场;江北为莫旗辖区,拥有土地43.2万亩,驻有二、五、六、七、八场。

  公司在农、林、牧优势产业基础上,为以市场为导向,延伸农业及其相关产业链条,加大二、三产业开发经营步伐,精心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逐步形成适合全方位市场经济运作的经营管理模式,成为总公司“从农田到餐桌”链式经济发展起点的示范和中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铁道兵嫩江基地五营战友,范宽和妻子与战友,李占清,王举,五连,付万祥,他们回顾军营往事,常常不能忘记一些事情,今天的行走,明天的寻找,都像在延续昨天的记忆。有个声音总在心里暗暗地说,要找到那年那时那天的那个人,感受到那年那天那时的那个情。也许是友情,也许是爱情,甚至一些不可言状的小情绪。我们不得不一路寻找,找到那个最初的源头。找到又怎样?我只知找不到就不甘心,我们不由自主的踏上明天的路,找寻着昨天的一瞬间。

  拥有回忆,人生才得以丰润,岁月才满溢诗情。耽于回忆,青春却难免苍白,木人实心亦伤怀。

  我喜好现在的自身,我怀念过去的咱们。离开后,别说祝我幸福,你有什么资格祝我幸福?我在怀念,你不再怀念的。我怀旧,因为我看不到你和未来。

  1979年6月,又将铁道兵东北农场改称铁道兵东北嫩江基地,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加强,粮食生产不断提高,对补助施工部队,提高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1980年7月,总后勤部在铁道兵东北嫩江基地召开了全军旱田农场参观学习座谈会,表扬农场艰苦创业精神,会议由别祖后主持。别祖后对铁道兵后勤工作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功不可没。

  这次回访战友当中原五营各连队都有,每个连队都走访一圈,基本满足了老战友的愿望。每到一个连队,连队领导热情接待了大家,他们都是入伍五营的战友,转退后的八几九几不同省籍的兵。新老战友虽不相识,可仍有当年战友情怀。拉住手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过去,这就是战友兄弟情。

  在原二十四连观光浏览时间最长,二十四、二十五连、军人服务社、随军和探亲家属住区与营部连在一起,是政治、文化、生活服务、活动娱乐中心。有几个战友突然想起原营部服务社,想买些随身忘带的生活用品,结果闹出了笑话,原以为五营官兵生活服务的卖店(军人服务社)早已不复存在,脑海里只能浮现在服务曾工作过的战友的影印。

  可是三十多年的变化,今非昔比,变化太大了。由其外地老兵东瞧瞧西转转,就是找不着老连队的宿舍、工作间、办公室……,恨自已来晚了,少张了两条腿几只眼,还是原来的遗址,过去那些小平房几乎都消失了,都变楼了。还留了一点儿旧物,二十四连的松木12米跨度的三用堂还在,里边变成了机修库了。

  从场部出来一路驱车观光了五场农田,绿色的海洋,作物长势茂盛喜人,笔直的大豆行行垄比孩子作业本画的平行线又直而望不到头,绿幼幼的大豆随风摇摆像在向我们招手,“欢迎我们的到来"。

  原二十一、二十二连只一道之隔,三十年后回来再也找不到过去的房屋,队长告诉为了管理集约化,两连队已合拼一个支部。在新连队大楼左侧300多米还遗留了二十二一少部分老房,看上去好像是个养殖场,四周杂草丛生。回访原二十二连战友郭俊拿着相机急急忙地跑到老营房看一看,边走边嘟嘟讲个不停…… "找一找当年入洞房那间屋",有的战友开玩笑说:"老郭找一下当年浪漫的感觉?是不是再跟老伴进入洞房,大家再吃一次你的喜糖那?",话还没落音,大伙哈哈笑个不停。

  时间太短了,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头顶,热的有点受不了,大家口渴难耐,女同志和孩子吵的往回返,本来多观览一些,没办法打道返府,观不完的景,忆不完当年的事,再见吧我战斗过的连队!我们永远记住这片黑土地,是培养教育了我们如何做人做事。

  铁军的军嫂们在联合收割前高高兴兴合影留念!

晒粮场比原来扩大好几倍,竖起的粮食烘干塔好几个从来没见过。

  机械化焕然一新

  停放整齐在场园的大型新型农业机械(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喷药車等农机具)是军嫂夫人和年轻人最抢眼,她们看个不够。

  还上驾驶台拍个照,左拍一张,又拍一张。也许她们在旅游景点中,这里最好的景物标的吧。还是多留几张吧,此景恐怕只有电视镜头里看到,从来临此景。

  可惜时不逢缘,如果金秋收获的季节来,一览看不见的金色麦浪游泳般的绿色收割机,远远望去就像金色海浪里绿色游艇,还有田间道繁忙承载收获成果的翻斗大卡奇芭,是难遇一道风景线。

  范宽战友,军嫂在收割前摄影留念。

  军嫂们在收割机前合影留念!

  我们东北农场的土地是世界生产大豆最好的黑土地;豆苗长势喜人!

   机械的检修在这里进行。

2017年7月28曰上午,张家口市和大兴安岭组成26名老兵及家属回到了梦昧以求阔别三十多年的老营区五营(现中储粮北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五场),五场领导场长、政委从大楼迎出来,看见这么多人,有点楞神儿!领队讲明来意,他们非常高兴,热情约请大家进屋,并自我介绍自已也曾是一个老兵,有同感。

战友相见隔外亲,未曾相识,仍有战友之情。

  刘珍同志在五场党建办公室

  二位介绍了这两年接待来回访老兵很多,你们其中之一,欢迎你们这些老兵探望老部队,互相客套一番,老兵都急不可耐想回原来连队看看。

  公司在农、林、牧优势产业基础上,为以市场为导向,延伸农业及其相关产业链条,加大二、三产业开发经营步伐,精心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逐步形成适合全方位市场经济运作的经营管理模式,成为总公司“从农田到餐桌”链式经济发展起点的示范和中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可是三十多年的变化,今非昔比,变化太大了。由其外地老兵东瞧瞧西转转,就是找不着老连队的宿舍、工作间、办公室……,恨自已来晚了,少张了两条腿几只眼,还是原来的遗址,过去那些小平房几乎都消失了,都变楼了。

张文辉,范宽,刘珍,高登亮,刘占清,付万祥,郭俊,刘斌,霍清,武连,张国利,张掁英,罗星等在机械场地合影留念!张文辉说:这就是农垦,崛起的北大仓现代化农垦一角,记住吧这里曾经有你们青春奉献过的地方,有你们流过的热血和汗水浇灌的黑土地。

  中午参观老连的老兵团返回场部,场领导还为大家准备了午餐席宴,张文辉场长亲自陪席。席间,他同老兵亲切交谈,他蔼爱可亲,热情扑实,没有任何做做,特别尊重看望老部队的老兵。

  在回忆五场的建设、发展、成长史,讲到是戍边屯垦的战斗过的老兵把青春奉献这里,是他们艰苦奋斗努力的成果基奠,有了今天的五场。

铁军的军嫂都很辛苦,不仅要与爱人面临两地分居的情况。家里的重担都压在自己的身上,需要帮助的时候,往往都需要自己一个人来。

  当然成为军嫂,也有旁人无法承受的苦。军人比寻常人身上肩负的担子更重,承担了保家卫国的重任。更不能时时刻刻都陪伴在家人身边,家里很多担子都压在了军嫂的身上。养育儿女,孝顺老人,尤其是生病住院了,都需要自己一个人来扛。这其中的心酸与苦楚,只有当了军嫂才知道。

  他感慨地说:"是你们这些老战友和早期的先驱前辈老兵,献青春、洒热血、流大汗、吃大苦、耐大劳,前仆后继打下这片天地,留下宝贵的资源和精神,五场今天发展也有你们的功劳。我们是后继之人,一定发扬你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继续努力奋斗,把老前辈老兵打下的老家底拓展壮大。请老战友放心,我们一定把部队艰苦创业精神发扬广大,把五场建设成中国现代化企业"。话语不多,语重心长,感人之深,贴切实在,有这样的接班人,老兵能不放心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老兵此次回访闻到、见到实实在在的事实,相信五场在周运宽、张文辉这些脱掉军装的战友领导下,五场全体的战友员工共同努力下,会取得更大的成绩,把五场这块黑土地建设更美好!战友们!兄弟们!再见!明天更美好!

责任编辑:梦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